太冲穴在哪里?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 太冲穴在哪里 穴义 穴名解析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穴位解剖 功用 主治

足浴加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那么太冲穴在哪里?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太冲穴在哪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穴义

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穴名解析

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太冲穴在母短伸肌腱的外侧;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一趾背动、静脉。

穴位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功用

燥湿生风。

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出处

《灵枢·本输》:“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

穴名解析

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简易取法

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功用

益肾滋阴,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肺气肿,咳嗽,喘息,神经衰弱,腰痛,下肢瘫痪,足跟痛,急救,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呕吐,便秘等。

穴位养生

一是按摩这个穴位,有清热生气的作用;二是长期按压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并且对肾炎、膀胱炎、归经不调、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三是通过刮按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子宫话疾患;四是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咽喉肿痛、耳鸣、失眠,脱发、齿痛、气喘、胸闷、咯虹、健忘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在取穴的时候,要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尤其孕妇更要特别小心用力),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钟。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太冲穴的七大好处

太冲穴位置图


太冲穴的作用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按摩太冲穴的手法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太冲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