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阴穴,一个能够矫正胎位的奇穴!

导读: 【定位】 【操作要点】 【取穴方法】 【主治】 【养生保健】

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操作要点】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在足小趾外侧,由足小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距趾甲角0.1寸,即为此穴。

【主治】

头痛、昏厥、目痛、鼻塞、鼻出血、胞衣不下、胎位不正、月经不调、难产、滞产等。

【养生保健】

用大拇指按揉至阴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治头痛。

至阴穴:一个能够矫正胎位的奇穴!

穴位释义

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操作要点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在足小趾外侧,由足小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距趾甲角0.1寸,即为此穴。

主治

头痛、昏厥、目痛、鼻塞、鼻出血、胞衣不下、胎位不正、月经不调、难产、滞产等。

身上一些穴位不能乱按 穴位正确的按摩手法

身上一些穴位不能乱按  穴位正确的按摩手法

1、太阳穴

太阳穴处分布着很多血管,且骨质十分脆弱,如果手部按压的力度过大或是方法不得当,则易使得太阳穴处的血管产生破裂而发生血肿,严重的还会使人出现昏迷等状况。

2、哑门穴

在后颈窝处隐藏一个控制发声的穴位——哑门穴,此穴周围连接韧带,也是颈部进行活动的重要部位,如果对此穴产生不良的刺激易对局部的软组织产生不良损伤。

3、颈部动脉

若颈部动脉被损伤,则会快速的发生出血症状,并且还会对血管产生不良压迫,人体会出现短暂性休克、血压骤降、脉搏弱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很可能会有性命安危。所以,颈部动脉还是不要随便乱敲为好。

4、胆经

胆经属于人体重要的阳经,对其进行正确的敲打能升发体内的阳气。而阳气不足,气机便不能上升,且出现下降趋势。所以对于一些气血亏损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若常对胆经进行敲打则不利于病情康复。

如何正确敲打经络

人体内部分散着诸多错综复杂的经络,这些经络是联系脏腑器官、运行气血的重要枢纽。敲打时,利用手部或较为柔软的工具对经络有规律的进行。

另外,中医秉承:“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思想,所以在对经络敲打时遇到疼痛点,则可以多敲打几次,能有效的起到疏解经络堵塞的目的。

穴位正确的按摩手法

穴位是身体经络中的关键调节点,正确的穴位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按摩的不同手法。中医穴位按摩的手法主要包括:按、推、捏、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另外也可以结合两种以上的手法对穴位处进行配合按摩。另外手部力度不宜过重,轻柔能达到补养的效果。

找准穴位最重要。在进行穴位按摩时,一定要找准穴位,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按压,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摩穴位内外兼治

穴位按摩实际上就是通过肢体动作产生一种力学刺激,作用于一定的穴位之上,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医认为经穴“通者不痛,不通者痛”,人的许多疾病,往往是气血循环不畅引起的。按摩穴位时,相应的部位受到刺激,局部皮肤的温度增高,血液循环明显加快,新陈代谢也随之提高。这种血管的良性改变,通常会影响全身,改变整个肌体的血液循环情况,从而增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抵抗能力。穴位按摩还可以减轻分娩时的痛苦,对于一些急症的临时性抢救也有很好的效果。

穴位按摩不仅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疗效显著,在调节情绪和心理方面,也有特殊的功效。经常性地抚摸与被抚摸,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和生理需求。于是,皮肤触摸是一种极好的抚慰方法,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生理距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关怀。婴儿的哭声,总是停止在母亲温柔的双手下;绝望的心情,会因为友人关怀的抚摸,而重燃力量的火焰。

刚柔并济是关键

要想使按摩呈现最佳的效果,力度控制是关键,就是要做到刚柔相济。按摩时,不能过于用力,使用蛮力,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眼睛周围部位,只要轻轻触压即可。手法太轻了,按摩就会起不到应该有的效果,比如如果想改善皮肤松弛,就要轻轻地拍击相应部位。只有将力度控制得刚刚好,再加上增强疗效的按摩手法,有力而又柔和,做到刚柔并济,才能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