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养生禁忌多 饮食方面要注意4大忌

导读: 营养师提示: 蔬菜篇 营养师提示 水果篇 营养师提示: 肉类篇 营养师提示:

白露时节饮食有4大禁忌

粮谷篇

粮谷类食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一半以上来自粮谷类食物。此外,它还提供了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秋天这种秋燥的时节,多喝各种各样的粥,对于防秋凉,抗秋燥,都有很好的效果。杂粮粥、红枣粥、紫薯粥、莲子银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错的营养粥。

营养师提示:

白露以后,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蔬菜篇

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还富含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可以称为“通腑佳素”。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如果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对保护视力有很好的作用。给大家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莲藕、菠菜、萝卜等。

营养师提示

:白露以后,天气转凉,吃蔬菜尽量避免生食,以免损坏我们的脾胃。


水果篇

水果中除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秋季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感觉清爽舒适。如:煮梨汤有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的功能。甘蔗有滋补清热,用甘蔗煮水服用对于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秋季应季的水果还有香蕉、桔子、山楂、苹果等。

营养师提示:

白露过后,天气渐凉,虽然吃梨和甘蔗可缓解“秋燥”症状。但是,对于脾胃虚寒者一定要将其煮熟后食用。

肉类篇

肉类可分为畜、禽、鱼三大类。肉类的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维生素B族和VA含量丰富,在禽肉中还含有较多的VE。矿物质含量以铁最为丰富,动物肉中的铁主要是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钙虽然含量不高,但利用率高。

营养师提示:

秋季来临,我们应适当的补充些优质蛋白,养护好我们的脾胃,这样才能为冬藏做好准备。

大暑节气如何养生?中暑后这4个饮食禁忌千万别犯!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为炎热的时候,时间点在每年公历的7月22日—24日之间。

三伏天里,暑热逼人。进入了气温最高的一段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人们都处在大暑时节的高温酷热里,往往会引发湿热、中暑等不适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和避免中暑呢?

1、静心养生

大暑时节人们经常会出现心烦意乱、易动肝火、食欲不振等,这被称之为“情绪中暑”。因而大暑时节,要静心养生,做到“心静自然凉”。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情绪激动、生气动怒,万一引发心律失常或血压升高岂不是得不偿失。

2、注意补水

天气炎热大量出汗,新陈代谢加快,体内丢失的水分多,所以要多喝水,但不要一次性喝的太多,少量多次为佳。出汗过多也容易缺失津液,多吃些酸味水果比如柠檬、杨梅、葡萄、山楂、猕猴桃等,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还可以止泻祛湿等等。

3、多吃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

绿豆和冬瓜是夏天人们最常用来解暑的食材了,这两种食材均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健脾利湿的作用。夏季家中可以将绿豆汤作为常备的清凉消暑饮品,冬瓜汤可以作为日常三餐的汤类,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好。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薏仁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4.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氨基酸具有消暑清热、提神、健胃、解热祛湿等作用,是夏季大暑时节的极佳养生品。比如:苦瓜、苦荞麦、苦菜、莲子等,所以,大暑时节可以吃些苦味食物预防中暑。

5、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稀食

天气炎热影响着人的食欲,脾胃消化功能也变差了,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稀食有利于夏季饮食补养。可以多喝点粥和汤之类的流质食物,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推荐的夏季养生粥:荷叶粥、苦瓜菊花粥、莲子粥、杏仁粥、西瓜皮粥等。

要记住,喝这些粥时,要避免吃麻辣、油腻的东西。

大暑时节如果万一中暑了,就千万不要犯以下4个禁忌:

①不要大量饮水。中暑后不能立即大量饮水,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还会出现体内电解质失衡,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②不要大量吃冰镇食品和生冷瓜果。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冰镇西瓜或其他生冷瓜果来降暑,但中暑了大量吃冰西瓜这种这些寒性食物,会刺激肠胃黏膜,损伤脾胃,体内淤积寒气和湿气。严重者则会出现痉挛性腹痛、腹泻、呕吐、头晕、和全身冷颤等症状。

③不要纯进补和偏食。中暑以后身体虚弱,暑气未消。在饮食的调理方面,不能单纯进补。会使暑气不易消退或者复发。应该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偏食,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都要补充。

④不要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否则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对于中暑后的饮食禁忌,你记住了吗?要过好大暑这个时节,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外,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多喝水,有中暑症状要及时的就医。中暑后,更要注意合理膳食、补充能量。在炎热夏季里,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愉快的度过~

秋分节气养生饮食 要多酸少辛忌苦燥

  秋分时节,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保养问题,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问题,很多的人现在都很注意保养这一块了。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也是很多的,但是有些人不知道其中的饮食原则。那么下面我们一来去看看专家的介绍。

  原则一、应忌苦燥

  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脏之病,五味和四时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观点。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原则二、甘淡滋润

  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淡薄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食物则易使人出现口渴之象。《遵生八笺》还指出:“秋气燥,易食麻以润其燥。”就是说秋季6节气干燥,应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肺及肠胃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的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光泽、毛发枯槁的征象。因此,秋季6节气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经科学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可制成佐餐或饮料食用,如蜜煎银耳、各种新鲜果蔬汁液等。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汤粥,如香菇豆腐汤、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营养,又能润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纤维等,对预防秋季6节气期间最易出现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原则三、平衡营养

  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秋季的饮食养生原则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原则四、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这一原则,在秋季这6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6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原则五、早上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6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在秋季6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