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五种食疗方法 心悸的五种食疗方法推荐

导读: 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的五种食疗方法 1、红枣葱 2、酸枣仁汤 3、黄连汤 4、草芪龙苓粥 5、桂圆红枣猪心米汤

心悸吃什么好?心悸常表现为心脏无缘无故出现加速,心慌失神。心悸不仅影响人的生活精神状态,甚至可能会诱发心脏疾病。那么,心悸吃什么好呢?下面给大家推荐心悸的五种食疗方法,试试吧。

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心悸的五种食疗方法

1、红枣葱

红枣20枚,葱白适量。将红枣用水洗净,放入水中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葱白,再煎10分钟。每日1剂,分2~3次服。

2、酸枣仁汤

酸枣仁15克、甘草6克、知母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水煎服。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等证。

3、黄连汤

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水煎服。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功。

4、草芪龙苓粥

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5、桂圆红枣猪心米汤

猪心1个,桂圆肉、党参各35克,远志肉1 2克,大麦米30克,去核红枣5枚,精盐适量。猪心割开切去油脂,洗净血水,桂圆肉、党参、远志肉。红枣、大麦米洗净。将所有原料放入清水锅内,用中火煮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可。可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上火的五种食疗方法 上火的五种食疗方法推荐

这个季节的人们很容易就生病,感冒,上火都是常有的事,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办呢?尤其是上火。上火吃什么好呢?清热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上火的五种食疗方法,告诉大家上火了怎么办。

上火的五种食疗方法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心火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二、吃猪肝可去肺火

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猪肝含有丰富的铁、磷,它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在炎热的夏天吃猪肝可以去肺火。

三、喝绿豆粥去胃火

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在春节期间,很多人摄入甜腻、高热量的食物较多,易引致胃火。

【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绿豆含有丰富营养元素,有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等作用,夏日喝绿豆粥可以去胃火,但身体虚寒者不要多食。

四、喝梨水去肝火

中医上的肝燥火旺,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饮食和睡眠不合理会令肝脏工作过劳,形成肝脏充血及下腔静脉受压,结果肝火上升。

【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经常吃梨,可保护肝脏,缓解肝硬化,帮助消化,健脾滋阴。喝梨水更可以去肝火。

五、吃猪腰去肾火

肾脏一般不言火旺,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相火旺动。另外,体内毒素太多,而且无法排出体外,淤积在体内,也会影响肾脏功能。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猪腰有补肾、强身的功效,吃猪腰可以去肾火,但不宜长吃,因为它的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极高。

中风的五种食疗方法 中风的五种食疗方法推荐

说起中风,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的。主要是老年朋友,中风后会有一系列后遗症的,中风后期的保健也是很重要的。那么,中风了该怎么办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款中风药膳食疗。下面是中风的五种食疗方法,赶紧试试吧,对中风病情有缓解的作用哦。

中风的五种食疗方法


食疗方法1:三味粟米粥

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

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食疗方法2:羊脂葱白粥

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

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食疗方法3:大枣粳米粥

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

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治中风后遗症。

食疗方法4:豆淋酒

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

用治中风后遗症以及产后中风、四肢麻木等。

食疗方法5:贝母粥

贝母粉15g,粳米50g,冰糖适量。将粳米、冰糖如常法煮粥。煮至半开汤未稠时,加入贝母粉。

改用文火稍煮片刻,视粥稠时停火,每日早晚温服。

中风一旦发作,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很容易造成患者脑损害,很多老年人在中风发作之后会出现不省人事、口角歪斜等症状,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预防中风,在平时通过以上的药膳食疗来预防中风。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