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肝火旺,发脾气,艾灸这四个穴位!

春季大地回暖,气温上升,人体也开始活力四射。《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说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此时,自然界存在生发的力量,而在我们身体里面与之呼应的,就是肝。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个名词,肝火旺。

为什么春天容易肝火旺

比如有些人,明明平时都挺好,可是一到春季就特别容易着急。

我们自己可能也有体会,在春季,收到某一个信息,听到某一件事的一刹那,你都不多加考虑,就想立马做决定,比较冲动。

这就是身体的一种本能,是由于肝气上冲,才让我们不由自主。

肝火旺还有一种表现:莫名的烦躁和焦虑,发生的频率远超其他季节。

在春季,人们还常常觉得自己易上火,比如口苦,头皮容易起疙瘩,口唇起泡,鼻腔起泡等。

凡此种种,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肝胆的状态,因为它们都属木,互为表里。

肝经和胆经在春季是尤其容易出现障碍的。

如果肝经出现了异常,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肝经病症的表现

1、两胁下痛

“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后“引少腹”,“少腹”指肚脐以下的肚子,“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

因为肝经也从小腹处经过,所以它也会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时“令人善怒”。

这些都属于肝经的实证病。

2、目无所见

“肝受血而能视”,就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

所以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

3、腰痛不可俯仰

有些人腰痛得很厉害,弯腰都特别难受,如果有这种情况,人可以去艾灸或按摩一个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脚趾旁边。

如果人生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就算很通了。

4、嗓子疼

如果肝病发展严重了就会“嗌干”,即嗓子会疼痛。

咽喉是“要道”,因为凡是上脑的经脉,统统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上去,肝经也是循着咽喉处走的。

所以咽喉病并不是小病。

5、口干口苦

如果肝气外泄,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

因为肝胆同源。苦,也是病变的一种表现。

6、面尘脱色

即脸上没有光泽,“如蒙土状”,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而且面无表情。

“色”代表一种表情,比如“喜怒形于色”,就是喜怒在脸上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显现,“脱色”了,就是肝血虚的表现。

艾灸4穴位降肝火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作用:疏肝益脾、清热化湿及镇静安神。

尤以搭配阳陵泉穴、行间穴为佳,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

大敦穴

大敦穴在足拇指趾末节(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外侧0.1寸(约二毫米处)。

作用:大敦穴是干净的第一个穴位,按摩此穴可使干净的温热水液输送外表,起到泻火的作用。

有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的作用。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的经气和肝之精气汇聚最深的地方。

作用:太冲具有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的作用。用于防治肝气上亢引起的头痛、牙痛、咽痛、高血压、癫狂、痫证等;用于防治肝气不疏引起的月经病、腹胀、胃痛、结节肿瘤等。

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 。

作用:行间穴是火穴,肝属木而木生火。

如果肝火旺盛则必泻心火,春天肝火旺就会导致牙痛、口腔溃疡、舌尖长泡、鼻子出血等症,表示肝火已经进入心静,艾灸行间穴则可以从此穴泻心火。

肝火旺,在生活中要这样做

舒畅情志降肝火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情志致病易“怒伤肝”。

我们往往认为肝火旺导致易怒,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暴躁易怒也容易刺激肝郁化火,导致肝火上升。

因此要降肝火,最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舒畅情志,心平气和,也就是要注意调整心情,稳定情绪。

苦味食品降肝火

“苦”味食品乃为“火”的天敌,降肝火的苦味食品有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一定的降肝火的目的。

苦味食品还有苦菜、苦丁茶、芹菜等,都可以对降脂平肝、减肥消暑、缓解疲惫等起到不错的疗效。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