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导读: 导致贫血的原因 一、叶酸不足 二、供铁量不足 三、钴胺素不足 四、铁元素流失过多 中医解决贫血问题 四物汤: 当归补血膏: 桑葚蜜膏: 阿胶补血膏: 健血冲剂: 归芍地黄丸:

贫血是我国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引起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导致贫血的原因


一、叶酸不足

叶酸是人体造血的主要维生素,如果缺乏叶酸就会造成贫血。叶酸本身不能在人体内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主要有各类的绿色蔬菜、水果、动物肝肾等,喜欢吃饭吃肉,不重视蔬菜和水果摄取量的人,无关年龄大小,都容易造成叶酸不足导致的贫血。

二、供铁量不足

一部分特殊人群对铁元素的需求量比一般人的正常情况下大很多,例如生长期的儿童,哺乳期的小孩和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这些人群都是需铁量很大的人群。所以,特殊人群的特殊时期对铁质的需求很大,如果供铁量不足,就很容易导致出现缺铁性贫血症。

三、钴胺素不足

钴胺素也叫维生素B12,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产生恶性贫血。人体内的钴胺素也主要由食物供给,且主要由微生物合成,因此动物性食品中富含这种元素;而蔬菜果蔬中则该元素含量微小,所以不吃动物类食品,只食蔬菜,也会造成贫血。

四、铁元素流失过多

游离铁元素可随胃肠道上皮细胞衰老、死亡和不断脱落而逐渐丧失。在胃部手术、萎缩性胃炎以及患有其他肠胃疾病时,上皮细胞更新率会加速,铁元素的流失也会增多。缺铁引起的血红素合成减少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中医解决贫血问题


四物汤:

常用的补血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等。常用的补血中成药有当归补血膏、桑葚蜜膏、阿胶补血膏、健血冲剂、延年益寿精、养血生发胶囊、归芍地黄丸等。

当归补血膏:

具有养血益气、活血调经的功能,主治血虚血亏兼有血瘀气虚所导致的面色萎黄、眩晕乏力、头昏头痛、心悸神疲、肌肉消瘦、月经不调等症状。每次15克,每日两次,用温开水冲服。

桑葚蜜膏:

具有养血润燥、滋补肝肾之功效,主要治疗肝血亏虚、肾阴不足导致的失眠健忘、头晕目暗、精神疲惫、须发早白及年老血虚、肠燥、便秘的等症。每次15-3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脾胃虚寒泄泻者勿用。

阿胶补血膏:

具有养血滋阴、补中益气之功效,主治久病体弱、血亏阴伤、目暗不明、视物昏花、月经量少、虚劳咳嗽等症。每次20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温开水冲服。

健血冲剂:

具有养血益气、祛瘀生新之功效,主治放疗、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职业性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每次15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归芍地黄丸:

具有补血滋阴之功,主治血亏阴虚导致的头昏眼花、目暗不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口燥咽干、两胁疼痛、月经不调等症。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冲服。

脑出血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脑出血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引发脑出血的原因

1、外界因素

气候变化,临床上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尤为多见,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现代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的波动,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2、情绪改变

情绪改变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包括极度的悲伤、兴奋、恐惧等,临床工作总我们发现,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之前都有情绪激动病史,甚至曾有人做过研究,证实临床上近30%的病人是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脑出血。

3、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1、内科治疗:

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2、外科治疗:

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3、止血药物:

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4、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5、及时抢救:

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低血糖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我们说糖尿病病友要控制血糖,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觉得是指控制血糖不要过高。但其实,糖尿病友血糖过低也是不好的,它的危害有时候甚至超过高血糖。那么,一般情况下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哪些?它的解决方法又是什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低血糖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原因一:药物使用不当

(1)胰岛素方面: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注射的部位不正确,使得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发生变化。

(2)降糖药物方面:滥用、过量使用或同时使用多种降糖药,尤其是是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

(3)误用影响糖代谢的其他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可能能诱发低血糖反应的药物。

解决方法:及时咨询正规医院的内分泌医生,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种类。

原因2:进食减少或不按时进食

过分地限制糖的摄入、不规则或延迟进食易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特别是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

解决方法:按时进食,每天摄入的实物总量要达标,少食多餐。

原因3:运动不当

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运动有助于降糖,但运动量过大则可消耗较多的葡萄糖,如果不相应减少降糖治疗药物则容易引起低血糖。

解决方法: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及用药情况确定活动强度及活动时间,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者应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原因4:合并肝肾功能损伤

病程长、肾脏排泄功能减退易造成降糖药物蓄积,从而引起药物性低血糖。

解决方法: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谨慎使用磺酰脲类药物。

原因5:过量饮酒

酒中的乙醇(俗称酒精)可以减少体内自身葡萄糖的生成,饮酒过多常可引起低血糖。此外,饮酒能阻碍或迷惑正常的低血糖警觉症状。

解决方法:尽量不要饮酒,若要饮酒,只能小酌,并且不要空腹饮酒。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