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掏耳朵或致听力受损,你多久掏一次?

导读: 经常掏耳朵,容易掏出外耳道炎 游泳前,别掏耳朵 耳朵有积水,也容易发炎

有些人平日里没啥事,就喜欢掏掏耳朵。

只要感觉耳朵痒,就随手抓到啥就用啥掏起来,越掏越痒,越痒越想掏,结果把耳朵掏疼了,听力感觉也下降了。

去医院一查,才知道,耳朵掏发炎了,再掏下去,鼓膜都可能穿孔,这危害就大了!

经常掏耳朵,容易掏出外耳道炎

人的耳道非常脆弱,掏耳朵不仅会把细菌带进去,还会因异物的反复刺激,增加瘙痒的程度。

一旦手重了,损伤到外耳道皮肤,必然给各种病菌留下侵袭的机会。

游泳前,别掏耳朵

很多人游泳之前都习惯清理耵聍,殊不知,过于频繁地清理耵聍,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耵聍对我们的耳道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会自然脱落,如果没有引起耳部不适,不用主动清理。

耳朵有积水,也容易发炎

洗澡和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也易被细菌侵入感染,最好及时清出耳道的水。

如果耳朵里进水了,应该耳朵朝下,压住耳屏弹跳;或者将干毛巾、干纸巾、棉签放入耳朵,将水清出来。

外耳道炎发作时,患者往往有耳朵疼痛、发痒、流水等症状,这时如果用棉签等工具掏耳朵,常常是在帮倒忙,会给后续治疗带来麻烦。

另外,平时尽量不要在外面接受掏耳朵服务。

擦去污秽时,切忌粗暴或反复用力擦。如果耳朵经常感到瘙痒,可以涂擦一些药物缓解。出现耳闷、耳痒的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掏耳朵注意什么 频繁掏将影响听力

  有些人会很享受掏耳朵带来的感觉,于是乎就经常性的掏耳朵。这些做法很不可取,因为从医学上来说,随便掏耳垢,这不仅可引起外耳道感染、耵聍栓塞等耳部疾病,还由于经常掏耳,容易伤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严重者可导致耳聋。

  

耳道有很强的自洁力

  “正常的外耳道本身有很强的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耳朵”。 胡海文介绍说,耳屎的学名叫“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耵聍常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

  “日常生活中,是不需要频繁掏耳朵,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适时才需要掏耳朵。”胡海文称,耳中的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并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过多而影响听力。

 

 水进耳后应用棉签吸水

  游泳池里的水比较容易受污,若不小心被呛,污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时,很容易引起后遗症,造成听力下降。因此,感觉耳里进水时,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或用棉签吸水。

 

 掏耳朵用什么工具

  在清洁时耳朵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 并不好。尤其是不要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卫生的器物,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的, 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的药用酒精,擦拭清洁外耳道即可。

  乱掏耳朵易损伤听力

  “经常掏耳朵,反而更容易刺激耳道里分泌物的产生,而且习惯一旦形成,不去掏的时候,会觉得耳朵里特别痒,越掏越想掏。这样除了刺激分泌物产生,还很容易将病菌带进耳朵引发感染。”胡海文担忧表示,更麻烦的是,掏耳朵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得当,会将耳屎推向耳道深处,堵塞耳道,影响听力。

  如果是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或是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形成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严重者甚至长出可恶变的乳头状瘤,对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专家建议,别把掏耳当成一种习惯,待耳垢需要清理时再掏不迟。

 

 不要给孩子掏耳朵

  孩子皮肤娇嫩,且外耳道发育未成熟,稍有不慎,易伤到外耳道皮肤,轻者 引起皮肤发炎;重者伤到鼓膜,会影响到孩子听力。再者,自行掏耳时,器械若没有做好消毒,还易使细菌进入耳朵,引起耳朵发炎。因此建议,孩子耵聍过多,可 到医院耳鼻咽喉科,让医生用专业器械清理耵聍,避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

 

 不要往耳内放异物

  往耳内放置异物多见于儿童,好奇是主因。耳内放异物,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 久而久之孩子忘记了,但若出现耳朵疼痛、耳闷、耳鸣,孩子向家长反映时,家长需留个心眼,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异物长时间不取出,有的可能腐 烂,导致发炎、鼓膜穿孔。因此,家长需告诫孩子不要往耳内放豆子、玻璃珠等物品。

教你如何正确掏耳朵 方法错误易影响听力

  如何正确掏耳朵?如今不少人掏耳朵掏出问题来,使得耳朵听力受损,面对这种现象怎么办?

  上理发店洗头、掏耳朵已成为一些人的必选项目,眯着眼睛,任凭洗头小姐拿着棉签往耳朵里转,发出“嗦嗦”的声音,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耳鼻喉科医生说,现在,理发店里掏耳朵掏出问题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耳朵的保健,你知道吗?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有关专家说。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

  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

  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所以,大家要正确看待掏耳朵方法,避免不正当掏耳朵引发伤害,降低耳朵自我保护能力。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