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无病三分虚,不怕,中医有招能解!

导读: 苦夏不是病,难受起来要命 1、免疫力降低 2、气候因素 食疗先开路 午睡不可少 千万别贪凉 睡前一盆汤 精神莫紧张

“一到夏天,我就变得容易疲劳,懒懒的,没有力气……”“我在夏天总是食欲不好,感觉口苦,还大便不调,都瘦了!”“我也好不到哪儿去,睡不好、头晕胸闷、失眠多梦,总想躺着……”

最近总觉得自己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苦夏不是病,难受起来要命


1、免疫力降低

平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虚弱的人群,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偏嗜生冷,损坏了肠胃,以致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出现苦夏的症状。

2、气候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中湿度较高,暑湿邪气易乘虚而入。人们白天身处炎日之下,夜晚纳凉露宿,或吹风扇,或空调温度过低,暑因寒发,容易出现苦夏的症状。

不用怕,专家们早早总结好了应对招数,请一一收好!

食疗先开路

容易出现苦夏症状的人最好多吃一些利水渗湿、芳香醒脾、益气养阴的食物,比如薏苡仁、莲藕、冬瓜、白扁豆、山药、砂仁、五味子、花旗参、麦冬等。

午睡不可少

夏季昼长夜短,人体消耗大,精力容易不济。中医很重视子午觉,中午小睡20分钟,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增强抵御暑湿之邪的能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千万别贪凉

如果过食生冷、空调温度低、久卧风口等,极易损害脾胃之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的发生。

睡前一盆汤

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足是三阴之始,三阳之终。泡足是古人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热水泡足,能调补阴阳、温通经络、调和营卫、升清降浊、安神养心、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精神莫紧张

一般来讲,争强好胜、办事急躁的人更容易苦夏。《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就是在告诫人们,夏季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可过怒,因为怒可使肝气过盛,肝木会克伐脾土,进而损伤脾胃功能,加重苦夏之症。

有了这些妙招,“苦夏”的你,再也不用苦苦挨过夏天了!

一夏无病三分虚 秋季进补有门道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中医专家提醒:秋季进补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养收之道”。

  

立秋之后少吃西瓜

  立秋之后,西瓜就应该少吃了。因为秋季容易发生腹泻,如果再多吃西瓜这样的凉性水果,更易引发腹泻,尤其要少给孩子吃。

  由于夏季吃凉冷食品较多,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饮食还要少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多吃一点酸味果蔬,比如梨、香蕉、藕、橘子、芦柑、金橘、柚子、荸荠、橙子、葡萄等,能防止秋燥伤身。

  喝点杏仁汤防感冒

  不仅干咳,鼻涕和痰里有时还会带着少量血丝,这是进入秋季后,比较典型的风燥型感冒症状。对付这种初秋的温燥感冒,在饮食上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 物,比如生梨、椰汁、蜂蜜、银耳、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蜂蜜等,喝杏仁汤也不错。做法很简单:从市场上买回杏仁粉,直接冲服,或者取杏仁9克、沙参 15克、百合12克,煎汤取汁喝。

肥胖大都是气虚 中医补气有三招

  气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这也是很多的朋友确实存在的一个问题,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一些疾病会趁虚而入。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虚呢?气虚的朋友又该如何补气呢?

如何判断气虚 气虚怎么办 中医如何补气

  如何判断是否气虚?

  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大多阳气虚,体内有痰有湿,痰湿阻碍气的升降出入,于是,气渐渐弱了下去,人渐渐胖了起来。肥胖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普遍较高,而且这类人往往不大喜欢活动,活动时也很容易肢体疲乏困重。

  判断一个胖人是否气虚,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是观察他的上眼皮,看有没有肿眼泡的现象。因为“脾为生痰之源”,当体内痰湿堆积,使得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脾之气无法正常上升时,人的眼睑就会浮肿。另外一个外形特征是,气虚的胖人大多腰腹部肉肥下垂,像挂着一个游泳圈。

  中医一式三招补气法

  一式即为牢记气虚补气。

  三招即为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

  第一招:清心

  许多胖人气虚的原因是心虚,心虚的原因则是想得太多,整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心灵敞开了的话,那么气也就敞开了。所以,胖人养生先应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如:站桩法,即每天什么都不想,静静地在一个地方站上半小时。

  第二招:喝粥

  粥虽简单,里面却饱含养生的大智慧。常见的粥有上百种,绿豆粥、大枣粥、莲肉粥、扁豆粥、杏仁粥……任何食物皆可入粥,这也体现了粥的宽容和博大。但什么人喝什么粥却颇有学问,暑热之人应喝绿豆粥,因为绿豆能清热解毒;受风寒之人应喝姜粥,因为姜能温中散寒,通神明,古人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语,意思是说,秋天的姜能让原来短命之人活到天年。

  气虚的胖可选择荷蒂粥,荷蒂就是荷叶的蒂,它包括荷叶的基部连同叶柄周围的部分叶片。荷出淤泥而不染,居水中而不被水没,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它独占三行,它生于土中,秉承了土气,居于水中吸收了水气,长成为植物,又蕴藏了木气。荷全身都是宝,根茎是藕,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莲子心能清心火;荷叶能清热凉血,降血脂;而荷蒂则能生发元气,补脾胃之气。荷蒂在荷的中间部分,它既有上面莲子心清心火的作用,又有下面莲藕补脾胃之气的作用,更能生发元气,用它来煮粥最适合气虚的胖人。

如何判断气虚 气虚怎么办 中医如何补气

  第三招:艾灸

  每天用艾条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气海穴和膻中穴。这四个穴位都是补气的大穴,每天熏炙,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中医推荐以下食疗方案

  山药苡仁茶: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饮用。常饮山药苡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

  香菇泥鳅粥:香菇泥鳅粥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具功效。将泥鳅、大蒜、香菇、大米、葱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营养价值高。

  四神汤:莲子、薏苡仁、淮山药、芡实煎煮成汤,是适合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也可在四神汤中加排骨、鸡肉等,为防止营养过剩、发胖,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

  6种补气血的中药

  气血不足、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您会出现晚上睡觉腿发麻、发痛、膝盖痛、睡到半夜就痛醒等症状吗?如果会的话,极有可能是气血不足的体现,建议及早补气血。那么吃什么药能补气血呢?小编建议试试中药吧,补气血的中药有以下几种。

  补气食物

  山药

  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土豆

  因为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风靡世界,这和它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无关系。

如何判断气虚 气虚怎么办 中医如何补气

  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荤”的美称。对于气血亏虚、经常乏力的人有调理作用。《本草纲目》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

  鲫鱼

  鲫鱼是人们常吃的淡水鱼之一,有健脾利湿、温中开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补作用。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常吃能增强抗病能力。

  鳝鱼

  鳝鱼性温,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能。研究表明,鳝鱼中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有健脑明目、调节血糖、降脂的作用,对身体虚弱、病后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对中风、面瘫也有很好的疗效。鳝鱼清蒸可以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

  兔肉

  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是非常好的“保健肉”、“美容肉”,能够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很适用。此外,兔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适合高血压、冠心病及脾胃虚弱型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小米

  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常作为妇女产后的滋补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维生素B1、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物,这就是“粥油”,它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韭菜

  生韭菜味辛,能行血;熟韭菜味甘,能补中气、益肝散淤。常吃熟韭菜可以补肝肾、强腰膝、助阳气,可见韭菜有补气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用于补气时,韭菜应连根一并煎汤服用。

  板栗

  板栗性味甘温,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降低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板栗中钙含量很高,是优良的补钙食品,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良效。另外,板栗对于腰肌劳损、腰椎病造成的腰膝酸软疼痛,也有很好的作用。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