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用保健品 没病也会吃出病

导读: 一、切莫高估了保健品的作用 二、服用要适量 三、

一、切莫高估了保健品的作用

首先,保健品不是药,它是一种食品,是独立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外的膳食补充。它有药膳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不能治疗病症。而且,它作为一种食品,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代替日常饮食。其次,保健品并非“食用无害”。任何一种食物,都要讲究适度。即便是天然的营养丰富的食物,过度摄入都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而保健品这种较为单一的营养素,吃多了同样会造成身体不良反应。

二、服用要适量


比如小孩子要是补充过量的维生素D,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中毒的现象。所以,适量。再者,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名贵补品的营养价值未必都与其身价齐高,人们的追捧,更主要的是“物以稀为贵”的规律在发挥作用。商家为了赚钱,多少会夸大保健品的作用。名声打开了,价格上去了,宣传砸的钱,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买单。同样的维生素C,市面上卖动辄几百,可是医院顶多几十块。所以提醒大家,不要太高估了保健品的作用。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更不能代替健康食品

名贵保健品再好,一天只吃一点点。保健品同药一样,都是按剂量服用。而且,通常只是少少的一点。它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作为日常营养摄入的“主力军”。营养的补充,我们应当先从天然的饮食中摄取,营养实在是不够了,再考虑选择保健品来补充。有些保健品和药不能同吃药品和保健品,其存在都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双方还能共同促进健康。但是,有些保健品不能混吃,和药品一起吃,也可能相互反应,轻的会降低药效,重的就可能致命了。

规律作息,均衡营养,这些老掉牙的话语,才是最科学的保健方式啊!

1、成人要适量,儿童更应少量服用不要超过建议范围,最好是有需要时吃。由于儿童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全,对保健品的消化能力较弱,被保健品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家长想让孩子补什么,也要先问问医生。

2、某些特殊时期最好停吃保健品特殊时期主要指吃药的时候、手术前后、来姨妈的时候等等。这些时候,首先要注意药物的交互作用,还要考虑到它们对身体的影响,最好问下医生能否继续吃保健品。

3、不要被保健品的广告蒙蔽了双眼有些宣称“天然”的保健品,并不天然。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听风便是雨。买之前的关键是,你得找医生,确保保健品于身体无害了再吃。

4、没有病的人和孕妇最好不吃保健品没病吃药,确定不是嫌钱多?虽然带了点吐槽意味,但是确实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呀,不怕你营养不足,就怕营养过剩,也惹来一身问题。至于孕妇,为了宝宝的健康,吃啥喝啥一定要事先问问医生。哦对了,还要多和你的爸妈普及相关知识,毕竟无良卖家最喜欢坑的就是老人家了!若是有用倒还好,花钱买了无用品,可就亏大发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保健品,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健康课题!

吃饭吃的太饱会吃出病 我是再也不敢这样吃了

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疲劳: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我们应该如何吃饭?

吃饭要吃七分饱七分饱是什么样的,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要紧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

很多人说我根本不知道吃到了几分饱啊?这是因为多数人吃饭的时候从来没有细致感受过自己的饱感。如果专心致志地吃,细嚼慢咽,从第一口开始,感受自己对食物的急迫感,对食物的热情,吃的时候速度的快慢,每吃下去一口之后的满足感,饥饿感的逐渐消退,胃里面逐渐充实的感觉,这样慢慢就能体会到七分饱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放慢速度,专心进餐,才能习惯于七分饱。

还有一个秘诀,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里提前感受到“满”,有利于控制食量,预防肥胖。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都比较容易让七分饱的感觉提前到来。吃那些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脆水果,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也有利于对饱感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帮助我们控制食量,避免过量。

“饱”的尺度如何拿捏把握好吃饭的时间,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情报人就已经吃多了。

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

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 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每次少盛一点,吃饭前喝两杯水或是喝碗汤,多吃粗纤维的、增加饱腹感的食品,比如豆类、等,都是避免吃撑的好办法。

多吃一口油,吃出6种病!这样吃油最健康!

说到食用油,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离不开它。

日常生活中,吃点食用油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是这个“好处“是建立在“适宜的量“的前提下。

吃油过多反而会伤身,然而,绝大多数人根本把握不好这个“适量”,炒菜给油时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左右,而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每天烹调油消费量达到40多克,已经远远超标。

食用油中超过99%部分都是脂肪,可以说食用油=脂肪。你每多吃一口油,就相当于多吃一坨脂肪!

多吃一口油,吃出6种病

1、肥胖

在所有的食品中,油脂的单位热量最高,1克即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如果每天多吃一口油(15g),一个月后体重就会增加700-800克,一年就会增加体重近10公斤。

2、高血脂

吃油过量,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就会增多,引发高血脂

3、脂肪肝

吃油过多,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逐渐储存起来,然后会转变为脂肪,形成脂肪肝。

4、高血压

油量摄入过多,过剩的脂肪酸会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囤积在血管内,因此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引发高血压。

5、糖尿病

多吃油容易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直接造成胰岛b细胞负担加重,不能及时调节血糖,引发糖尿病。

6、心脑血管疾病

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一旦阻塞心血管,结果就是心脏病发作;一旦阻塞脑血管,结果就是脑中风。

此外,吃油过多还会影响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产生,从而使人情绪不稳定,脾气变差,变得易怒、易躁、易焦虑。

如何吃油最健康?

1、每人每天摄入25g~30g油

炒菜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油量。

每天做饭之前,计算好全家所需要的用油量,单独放在一个容器里,一天用完,不得多放。

另外,如果家里有肥胖病人或血脂异常的人,最好把其每天的用油量控制在20g左右。

2、多种油换着吃

不同的植物油,营养价值也不同。例如,橄榄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则富含亚油酸......

因此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使营养更均衡。

3、多用蒸、炖、煮、焯的烹饪方式

这些烹饪方式能够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而煎、炸的烹饪方式则会导致食物含油量极高,人体进食后就会出现油量摄入过多的情况。

食物控油,5个妙招

1、炒菜之后控会儿油

把菜锅斜放2~3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控出的油可直接用来做凉拌菜,味道比色拉油更香。

2、拌凉菜时最后放油

拌凉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然后马上食用。这样油的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吸收油脂。

3、煲汤撇掉上层油脂

鸡、排骨、牛腩、骨头等炖煮都会出油,做好后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

4、把过油材料改为焯水

制作肉片时,可用水焯法,用沸水把材料快速烫熟,一般肉片变色捞出即可。

把肉煮到七成熟再切片炒,这样一来,就不必再为炒肉单独放一次油。同时,还能把肉里的一部分油先煮出来,减少肉的脂肪总量。

5、少吃含油主

除了馒头、面条,几乎各种面食的制作中都需要加入油脂,比如花卷、煎饼、千层饼、烧饼、曲奇、软面包等。

一般来说,放油越多的面点,口感越是酥香迷人。米食中的炒饭、炒米粉、炸糕、麻团等也是含有油脂的。因此,在生活中要尽量少用它们做主食,而换成杂粮粥、杂粮窝头等不含油脂的主食。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