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现亚洲首例埃博拉,如何严防埃博拉病毒

导读: 何为埃博拉病毒?病毒从何而来? 感染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我们该如何严防埃博拉病毒的入侵?

  据报道,印度卫生部门18日表示,新德里发现一例埃博拉患者,患者是从利比里亚回国的印度公民。而这也是亚洲首例埃博拉确认病例。对于印度发现亚洲首例埃博拉患者,中国网友也有担忧,埃博拉会不会在亚洲传播开来。有网友表示,印度的卫生条件没有欧美那么好,肯定不能让埃博拉病毒传播到人群中。印度卫生部门也强调,印度完全可以监控埃博拉,呼吁公众不要恐慌并自觉采取预防措施。那么埃博拉病毒是怎么来的,为何它如此可怕,我们该如何来严防病毒的入侵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世界卫生组织14日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13年12月以来,全球已知有1.4413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5177人死亡。截至本月9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共计14068例,其中死亡5147人。

  何为埃博拉病毒?病毒从何而来?

  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畔的一处村庄,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病毒正在此地肆虐,一共318人感染,最终280人死亡,致死率88%。从此,这种高致死率的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医学界只是怀疑它的原始宿主是非洲的一种蝙蝠,感染它的动物也不只限于人,几次疫情爆发中,最先感染的都是其他哺乳动物,比如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羚羊、豪猪等。

  感染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而外出血就比较可怖了,按维基百科的说法,这种出血是全身孔洞出血,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常说的“七窍流血”之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比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小伤口,都会出血,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

  我们该如何严防埃博拉病毒的入侵?

  目前来看,政府做的,主要是加强边境管控,监控从疫区返回人员的身体状况,严防病毒入侵。

  对于我们民众来说,首先,不要恐慌,世卫组织已经派精锐前往抗击疫情,也没有发布任何旅行或贸易禁令(这是判断疫情严峻程度的重要标志)。

  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强,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至90%。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不过有预防的方法。

  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抵抗力,60℃下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紫外线照射两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品敏感,乙醚、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及其感染性。

  检疫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勿食用未煮熟食物,勿饮用生水;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现有相关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旅客应避免与感染病人发生任何接触;从疫区国家和地区回国的人员,如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症状,应立即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入境后3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国际旅行史。

埃博拉病毒致西非千人丧生 埃博拉病毒预防措施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13日发布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称,截至11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975例,死亡1069人。

  报道称,10日和11日两天,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以及尼日利亚新增128例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新增死亡病例56例。

  世卫组织称,当前几内亚、尼日利亚及塞拉利昂针对埃博拉病例的接触者追踪已覆盖94%至98%的范围,利比里亚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已致西非千人丧生,正呈加速蔓延之势,专家指出,目前该病毒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措施。

  埃博拉病毒预防措施

  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指出,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对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是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这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出境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提醒,当前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去疫区活动,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触病人,重要的是要减少与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包括不要拾取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也不要处理动物生肉。

  专家提醒,出国前需了解前往国(或地区)预防接种方面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前往国(或地区)的疾病流行状况和应采取的相关保健措施。对于法定预防接种对象,必须办理并领取《国际预防接种证书》才能出境。去非洲部分国家须提前接种黄热病疫苗。因该疫苗要在接种10天后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建议最好在出发前2周到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种。

  我国严防埃博拉传入

  为保证公众健康,相关部门已开展大量工作,包括加强疫情研判,严把口岸关,做好国内疫情防范和实验室检测准备,加强公众健康教育等。

  专家表示,为应对埃博拉这类传染病,我国已在2008年建立重大专项技术储备,目前约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正在从事埃博拉病毒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相关研究。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已研发并储备针对埃博拉疫情的诊断试剂,并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随时可以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也正在研究之中。

  针对我国防控埃博拉病毒的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昨天表示,目前国内没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同时为了防止埃博拉出血热传入境内,相关部门已加强疫情研判。

  中国质检总局4日下发《关于加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检验检疫局切实做好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严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传入中国。

  埃博拉病毒病应该如何预防?又应该如何护理?

  一、预防

  预防

  1、主要是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2、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3、保证医院的卫生环境

  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二、护理

  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能实际上引导埃博拉病毒进入机体细胞。这一发现为因埃博拉病毒极有可能用于恐怖袭击而竞相研究抗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科学家敲响了警钟。埃博拉十分罕见,但却是致命的。自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以来,已出现约1,500病例,其中超过1,000例都是致命的。扎伊尔毒株可杀死90%的感染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受感染者经过约3周的潜伏期后,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各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据WHO最新公布的数字表明,自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本病主要流行于扎伊尔和苏丹,宿主动物仍然未明,大多数认为是蝙蝠。

警惕: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存在空气传播可能

  近日,埃博拉病毒肆虐全球,死亡人数直线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就埃博拉病毒发布了一份旅行和交通声明,说埃博拉病毒通过空中旅行进行传播的可能性很低,称其需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分泌物才能传播。正是由于世卫组织的此番表态,一时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的观点广为流传。不过,在对这种病毒、尤其是其传播途径认知尚不全面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不可贸然而断之。从埃博拉病毒传播途径的广义上看,通过空气传播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存有飞沫传播的可能。空气飞沫传播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并感染。通常来说,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如果在外部条件如风力、风向的协助下,此传播也可能超出近距离的传播范围。

  其次,存有飞沫核传播的可能。飞沫核传播是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之前SARS肆虐时,采样研究就发现样品中大部分颗粒物粒径远远大于SARS病毒本身的直径,说明SARS病毒被更大的颗粒吸附,以这些较大直径的颗粒为载体实施传播。我们也可以推测,埃博拉病毒也可能会形成气溶胶颗粒并进入人体。由于气溶胶细颗粒可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传播距离更远,因此与粒径较大且容易沉降的近距离飞沫相比较,在某些情形下更易造成感染。

  再次,存有经尘埃传播的可能。本次埃博拉病毒主要波及的西非地区居民有为逝者守灵、擦洗并拥抱、亲吻过世亲属等风俗,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埃博拉病毒通过这种密切接触传播,还可能使含有病原体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由于埃博拉病毒潜伏期长,排毒期长,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可达21天,而且急性期病人的血液里面病毒含量极高;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结膜的分泌物均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持续传播至易感者感染。

  国外有学者在以往研究中也发现,致命的埃博拉病毒能够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它们能够留在空气中,但时间不长,也不会传播很远。但它们可以被吸入气道。倘若如此,应对这种可怕疾病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阻断传播途径,是减少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重要环节。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