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应该如何控制血糖 小技巧教给你

  如何控制高血糖?糖友们要注意,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治疗法控制血糖。我们具体来看以下七点内容。

  (1)下顿饭少吃点儿、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由于对于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需让自己的体重减轻5~10%,就能够显着地改善血糖情况。所以,只要适当地减少热量摄入,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一般的经验是:减少15克碳水化合物(约相当于50克米饭或30克馒头、150克苹果或梨、400毫升牛奶或300毫升无糖酸奶)大约可以使血糖降低1.7mmol/L。比方说,如果您在吃饭前测的

  血糖值是10.0mmol/L,那么您可以在吃饭时少吃一两米饭并少喝一杯奶,这样就可以使您的血糖值接近6.6mmol/L。不过,由于每个人对这种调整的反应都各不相同,所以这只是给大家进行饮食调整时提供了一个大概的依据标准。

  另外,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即不会引起血糖迅速或过度升高的食物)也有助于血糖达标。由于一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会因人而异,所以为了弄清楚某种食物对您的血糖究竟有怎样的升高作用,您有必要多测几次血糖来进行比较。例如,如果您想知道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燕麦片和全麦饼干对血糖的影响情况,就要分别检测进食这两种食物前和进食后两小时的血糖值,然后比较两者升高血糖的能力。

  (2)增加活动量或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3)调整用药(增加药量、增加服药次数或加用另一种降糖药)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但是当这些做法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水平时,就提示我们有必要调整用药了。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地、更有效地治疗高血糖。如果您正在接受小剂量的口服药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增加剂量或是让您把本来一天吃一次的药分为早一次晚一次来服用,如果药量已经很大了,医生就可能会给您另外增加一种降糖药物。

  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这类患者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增加每天的注射次数并不就一定意味着您的病情恶化。这样做是为了让您能够根据血糖及饮食活动情况更灵活地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一般的经验(注意:胰岛素的调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是:一个单位的普通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1.7mmol/L。例如,如果餐前血糖是10.7mmol/L,那么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3个单位的胰岛素,就可以让血糖降至5.6mmol/L左右。但是,需要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这一规律不适用于经常运动的患者(由于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的需求量会减少)和生病中的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加强,将需要更多的胰岛素)。血糖过高时,胰岛素的效力也将会被显着削弱。

  (4)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放松运动(如深呼吸、配合着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等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5)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如感冒、感染等)感冒、感染等问题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增多,这将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尽管这种变化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却不利于您的血糖控制。因此,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您的胃口不好,吃的较少,仍然需要继续用药来控制血糖,有时甚至还需要增加药物的用量。在患病期间,具体该怎样办,您需要去征求医生的建议。

  (6)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及进行其他检测血糖超过了医生为您制定的血糖范围时,您就需要每两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血糖降至正常为止。这样做可以帮助您调整治疗来更快地将血糖降至正常。不要等到下顿饭前或去看医生时再测,那样将会延误治疗。此外,通过血糖监测还可以了解您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当血糖超过了13.9mmol/L的时候,您还需要做酮体的检测(用试纸查尿酮或扎手指来测血酮)。如果发现了酮体,应该每一小时测一次,直至酮体消失。

  (7)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不论是否患有糖尿病)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水、饮料、汤等)。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具体细节应该去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高血糖,最重要的策略就是预防。通过良好的自我血糖监测一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如果您已经清楚了饮食、运动及药物对您的血糖的影响情况,规划起一天的生活来就会更加容易,也就可以更好地避免血糖的过度波动。

  通过上述七个方面的介绍,希望糖友们合理控糖,减少血糖高的现象。

空腹血糖正常值 如何控制血糖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在不断扩大,因此糖尿病的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血糖值的控制方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因为血糖长期过高最终引发糖尿病的问题。那么空腹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空腹血糖正常值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如何控制血糖

1.告别坏毛病、坏习惯

现在的人都有不运动、贪吃、抽烟、酗酒、熬夜等等的坏毛病,这也正是导致血糖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告别坏毛病、坏习惯是必须的。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例如跑步、打太极等等。

2.制定合理的饮食

血糖不稳定饮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合理的安排自己跌饮食才能使血糖稳定下来,饮食要选择一些粗粮和有利于稳定血压的水果和蔬菜,同时要少食多餐,以保证自己饮食营养的需要同时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3.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对于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血糖的控制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首要条件,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是血糖的控制达到最好的效果。

4.加强锻炼

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要几点起,做些什么,并严格遵循。通过练气功、打太极等多项体育锻炼。

5.监控血糖

勤于检测,心中时时有“血糖”。要时常测量自己的血糖,当自己的血糖偏离正常值,要及时调补,如果病情严重的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以上就是空腹血糖正常值和如何控制血糖的相关介绍,想要控制血糖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控制同时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加速血液的流动,加强新陈代谢的功能,多吃些有助于控制血糖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一些粗粮可以多吃些,只要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多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血糖是可以控制的。

如何控制血糖不上升 高血糖吃什么好


如果一不留意吃了血糖高的食物,或者经历了起伏比较大的刺激,都有可能使血糖升高,那么高血糖患者应该吃什么控制,以及防止血糖再次升高呢,随小编一起了解吧。

血糖高可能会有糖尿病,还会累及微血管和大血管,可以导致心、脑等器官出现损伤。也可以影响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引起神经发炎等。如果患者的血糖非常高,还会导致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比如常见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导致严重感染。

看到上述描写,我们知道了血糖高会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如何才能控制血糖,致使其不上升呢?血糖高的患者务必要端正态度、积极治疗。

1、及时用药

有少部分患者都会以长期服药易引发严重副作用而拒绝及时用药,这种错误做法一定要积极改正。

事实上,对于血糖高患者而言,想要最大限度的稳定病情、避免血糖失控,就一定要遵照医嘱、按时用药,患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以及目前的肝肾功能状态、胰岛功能状态来进行药物的选择,并不能一概而论,选择哪一种药物。另外,患者千万不可因道听途说而选择随意更换药品种类或擅自加大或减少药品服用剂量,否则会使病情得不到改善,甚至还会让病情变得恶劣。

2、远离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是指含糖量高的食物。含糖高的食物有蜂蜜、白糖、红糖、面粉、甘蔗、地瓜、大枣、甜菜及部分含糖量高的水果等,尤其是甜点、西点。上述食物含糖量高,升糖指数也非常高。

又比如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浓缩果汁、糖浆、蜂蜜和枫糖浆。你也许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糖分比如蔗糖、甜菜糖、红糖。一些以“ose”结尾的作料成分比如葡萄糖、果糖、乳糖和蔗糖,这些都意味着糖分的存在!所以患者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阅读食物的配料表。

不同的食物,升糖指数不一样,在选择食物时要选择一些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含糖量低的食物有西红柿、猕猴桃、黄瓜、五谷杂粮和豆制品,以及高纤维食物。

3、合理运动

另外,血糖的控制还需要合理的运动,因为通过运动能够消耗过多的热量,并且切实的减轻体重,减轻体重之后,不但对于血糖有好处,对于血脂,血压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带来好处,运动尽量放到用餐40分钟后进行,注意活动的程度,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并且建议患者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等,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患者以及患者的朋友对“如何控制血糖不上升,高血糖吃什么好”有一定的了解,还不转发给亲戚朋友,让他们可以防患于未然!最后感谢您的阅读观看。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