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顽固性便秘的三个要点,知道的人太少了

导读: 合理调配饮食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

合理调配饮食

既可以增加食欲,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也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疮的发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晨起喝1杯凉开水能刺激胃肠运动,预防便秘。另外,晨起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都可以预防便秘。当有便意时不要忍着不去大便,因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习惯性便秘。排便时蹲厕时间过长,或看报纸、或过分用力,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应予纠正。

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

对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因长期服用泻药不仅可以使直肠血管充血扩张,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长期灌肠,会使直肠粘膜感觉迟钝,排便反射迟钝,加重便秘,反而有利于痔疮的发生。因此若患有顽固性便秘,须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正确治疗。

注意:人体三个重要的穴位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第一个宝是太冲穴,养肝护肝离不了!

太冲穴的位置比较好找,它在脚背上,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大脚趾缝往脚背上大约4厘米处。

 它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人们常常把它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

所以按摩太冲穴,可以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让肝脏更有精神。同时,太冲穴也是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第二个宝是内关穴,养心安神它最好!

内关穴简直是一个万能的穴位。它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正中,在腕横纹上2寸,在腕部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

按揉内关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于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手臂疼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胃炎、恶心呕吐、痛经、癔病、精神异常等患者,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找内关的时候,假如要找左手的,就把左手心向上伸出来,然后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 那么左手的内关穴就在食指的下边。找右手上的穴位时,也同样如此。

第三个宝是涌泉穴,养肾护肾不衰老!

按理说,肾经也可以跟肝经、心经一样敲打。 但是由于肾经循行的路线比较复杂,而且它上面有很多重要穴位单独按摩的效果很好,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穴位来调肾

我首推的是涌泉穴,它是肾经上最重要的穴位,被誉为“健身之穴”。它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位于足心凹陷处。大家可以让脚掌的前掌弯曲,在凹陷的地方正好是涌泉穴。

大家可以经常用左手中间的三根手指按摩右脚心,用右手三指按摩左脚心,两手交替进行按上几十次,直到感觉脚心发热。

脾胃,是调理一切疾病的关键,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

脾胃与脏腑的关系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脏腑。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1、脾胃与心

脾与心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2、脾胃与肝

脾胃与肝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3、脾胃与肺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4、脾胃与肾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自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

1、口唇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

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2、鼻子

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

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

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3、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4、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脾胃失调的人,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养脾胃的三个要点1、饮食七分饱,忌生冷

管住自己的嘴非常重要,吃饭以七分饱为度。

中医讲究药物有温热寒凉之性,食物亦是如此,随着空调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脾胃虚寒的人比比皆是,更加要注意不要贪图寒凉冷饮之品。

2、艾灸祛湿健脾胃

像南方地区多湿,湿邪又极易困脾,所以健脾祛湿对于调理脾胃至关重要。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是强身健体的要穴。

可根据自身状况加穴配灸。

3、情志调节

思虑最易伤脾,古人说得了相思病必会吃饭没有胃口,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对于脾胃的调理同样重要。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