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如同过山车 大寒更需养护身心

  大寒时节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民间有古谚流传“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段时日,天气忽而冰寒刺骨,忽而又暖意融融,气温如同坐过山车般上上下下,大多数上班族又迎来了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关头,在这冷热不定、颠簸无着的大寒时节,该如何养护身心。

  气温剧变尤须护心护脑,冬天是天寒地冻、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此期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极易加重或发作。

  据统计,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体虚年高的人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或冒触风寒。从室内到室外,但凡温差较大时,不妨要先在门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再出门也不迟。深夜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大寒时分是一年之中寒气最重的时候,养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御寒保暖!”龙华医院中医内科常务副主任周时高副教授强调,御寒保暖特别要注意保护暴露在外的部位,如头面部、手足部。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这就是说,大寒时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也要随着气温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具体来说,还需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分门别类地进行保护,比如:胃寒脾虚的人特别容易受寒,建议此类人最好戴一个围兜来保护脾胃,平日也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的食物;而肾阳亏虚、慢性腰腿疼痛的患者受寒之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妨使用一个腰托来防寒。唐靖一副院长则建议,除了御寒保暖之外,大寒时节人们晨起出门前,不妨喝些热饮,比如:牛奶、豆浆等,以起到振奋脾胃的作用。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而那些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前尤其应该用热水泡脚。睡觉沐浴前后适当喝水“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唐靖一指出,长江流域通常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到了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甚至只有30%左右,很多呼吸系统有“老毛病”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则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更严重的是,如果因为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还容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使用一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在晚上睡觉时,如果使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得太热。此外,在冬天,人应该有意识地增加饮水量,千万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他建议在入睡前和起床后,都应先喝一杯温水。而在沐浴前后最好也能各喝一点水,以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心血管患者忌情绪波动民间俗有“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说法。这也就是说,只有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人体才能抵御得住严冬酷寒的侵袭。周时高说,大寒养生着眼于“藏”。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心绪安宁,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忌情绪过度波动。

大寒节气气温骤降 养生关键要暖身心

  大寒时节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日,天气忽而冰寒刺骨,忽而又暖意融融,气温如同坐过山车般上上下下,大多数上班族又迎来了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关头,在这冷热不定、颠簸无着的大寒时节,该如何养护身心,大寒节气如何养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气温剧变尤须护心护脑,冬天是天寒地冻、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此期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极易加重或发作。

  据统计,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体虚年高的人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或冒触风寒。从室内到室外,但凡温差较大时,不妨要先在门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再出门也不迟。深夜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大寒时分是一年之中寒气最重的时候,养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御寒保暖!”龙华医院中医内科常务副主任周时高副教授强调,御寒保暖特别要注意保护暴露在外的部位,如头面部、手足部。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这就是说,大寒时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也要随着气温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具体来说,还需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分门别类地进行保护,比如:胃寒脾虚的人特别容易受寒,建议此类人最好戴一个围兜来保护脾胃,平日也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的食物;而肾阳亏虚、慢性腰腿疼痛的患者受寒之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妨使用一个腰托来防寒。唐靖一副院长则建议,除了御寒保暖之外,大寒时节人们晨起出门前,不妨喝些热饮,比如:牛奶、豆浆等,以起到振奋脾胃的作用。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而那些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前尤其应该用热水泡脚。睡觉沐浴前后适当喝水“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唐靖一指出,长江流域通常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到了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甚至只有30%左右,很多呼吸系统有“老毛病”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则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更严重的是,如果因为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还容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使用一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在晚上睡觉时,如果使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得太热。此外,在冬天,人应该有意识地增加饮水量,千万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他建议在入睡前和起床后,都应先喝一杯温水。而在沐浴前后最好也能各喝一点水,以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心血管患者忌情绪波动民间俗有“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说法。这也就是说,只有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人体才能抵御得住严冬酷寒的侵袭。周时高说,大寒养生着眼于“藏”。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心绪安宁,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忌情绪过度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大寒时节正处于元旦后、春节前,对于上班族来说,正是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时候,人体极易疲劳,耗精伤神。因此,在这一段日子,尤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立冬节气进补 选温补食材祛寒更养身

  立冬节气是进补的好时节,进入立冬后,天气渐渐变冷,进补本意是暖身又强身,增强人体在低温下的抗病能力,然而,进补不当,不仅不可以养身,还会伤身!冬季如何进补更健康?一味吃大补药膳,可是会让你上火、便秘,增添身体不适感的!在这里,小编温馨提醒,冬天进补应选温补食材,才能达到祛寒又健康的目的哦,一起看看,冬天应该怎样进补吧!

  许多人冬季想来碗热腾腾的麻油鸡或姜母鸭,但是,冬季常见的食补如麻油鸡、姜母鸭、十全大补汤等,因汤底添加多种热性药材、米酒、姜母等,食用后容易上火,食补中肉量也多,肠胃功能不佳的人吃了难消化。冬季如想暖身、调养身体,要选择性质较温和或黑色的食物如黑木耳等,在日常饮食中补充即可。

  药膳中常添加热性药材如红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较适合严寒时使用;天气如尚未转冷,尤其在气温多变、忽高忽低的时节,较容易有呼吸道症状如过敏、感冒等,日常食补应注重增强免疫力,可喝粉光参茶顾气管,或以药材如黄耆、枸杞泡茶饮用,少吃生鱼片、海鲜等生冷食物,多吃辛香蔬菜如葱、生姜、洋葱等,并要早睡晚起,避免熬夜。

  避免上火

  吃药膳少肉多喝汤

  常吃的姜母鸭、羊肉炉,中医师提醒,体质虚寒的人,肠胃通常也较虚弱,想暖身可多喝汤少吃肉,避免肠胃摄取过多肉类,消化不良造成胀气、胃食道逆流等问题。药膳为暖身,常添加当归、人参等热性药材,容易口干舌燥的燥热体质者,最好少吃。

  十全大补寒流再吃

  八珍汤是用“四物汤”跟“四君子汤”两种方剂共8种药材为底,十全大补汤则在八珍汤上再添加2种药材,十全大补、八珍汤使用的是温热药材,建议在寒流来时再吃,如在天气还没有很冷时吃,容易引起口干舌燥、脸色潮红甚至便秘。

  米酒麻油姜母易燥

  麻油有益气血、补肝肾、润肠通便的作用,但麻油鸡常加入大量米酒及老姜,吃起来容易上火。如想用麻油补身,炒菜时加入麻油即可,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可以选黑麻油。此外,冬季常吃的麻辣锅,或是食补中常添加的姜母,因性质较燥热,易口干舌燥的人也要避免。

  日常暖身选粉光参

  中医中“人参”是指韩国、中国、日本等地产的参,性质较燥热,适合天气严寒时或大病初愈时补气,但在南方的气候下,如日常饮用容易上火。可改用粉光参,俗称花旗参、西洋参,性质较平和,平时可用2钱粉光参约20片加入约500c.c.热开水焖泡饮用,暖身之外,也可预防秋冬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呼吸不顺等症状。

  这样做

  黑色食材可补肾气

  立冬后是补肾的时节,多吃黑色食物可补肾,常见的黑色食材如乌骨鸡、紫米、黑豆、黑芝麻、香菇、发菜、海带、黑木耳等,可在秋冬时多摄取。

  辛香蔬菜促进循环

  冬季要忌吃生冷食物,若要吃,可搭配葱、蒜泥、姜丝等,避免肠胃受寒。天气刚转冷时,可吃葱、蒜、洋葱等,可促进新陈代谢;煮汤、炒菜时,也可加入性质较温和的生姜,有袪寒功用。

  黄耆枸杞增免疫力

  黄耆、枸杞可增强免疫力,平常可以开水冲泡饮用,或加入汤品中炖煮,约每250c.c.水加入黄耆、枸杞各1钱。枸杞也可入菜一起吃,1人分的菜肴可凭口味喜好,加入约半匙至1平匙分量。

  早入睡避寒气入侵

  中医认为冬季应重“藏、养”,因冬季寒气容易伤害人体,造成手脚冰冷、新陈代谢减缓,立冬后要调整作息为早睡晚起,日落后少活动,拉长睡眠时间、勿熬夜,如清晨运动,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出门,以免寒气伤身。

  补过头春来易发疹

  冬季补过头,气温较低,身体不一定会出现异常,但春季气温升高,就容易发疹或长痘痘等燥热症状。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