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养生6大妙招

导读: 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多饮暖水益消暑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消暑切莫动“肝火”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临近,养生刻不容缓,可是该如何在如此燥热的天气下健康养生呢?

  

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 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王文辉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 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 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专家说,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 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 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 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 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东莞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 的活动。

  此外,专家还强调,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大雪节气保健养生 3妙招消除烦躁抑郁

  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节的道路,寒气逼人,寒冷的北风呼呼的刮着好多人都受不了寒冬的冷意而导致心情烦躁抑郁,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今天小编就为你推荐3妙招帮助你们大雪养生保健,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一冬季。

  时有“上火”之感最好平补

  吕妍说,从中医养生学角度来说,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可今年的大雪节气,天津气温较往年高,室内暖气也供应充足,空气干燥加上频繁雾霾,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颇多。对饮食养生来说,如果时有“上火”之感,进补最好别太急进,日常以鸡肉、鸭肉、鱼肉等平补为好,还应多吃甘润生津的蔬果。

  如果想让身体更强壮,在寒冷的冬季更耐寒,也应该以温补为宜,同时讲究“少而精”,食材选择以牛肉、羊肉、海参、栗子、山药、桂圆等为佳。

  日常应注意头与脚的保暖

  吕妍表示,目前来看虽然大雪不寒,但日常还应注意头与脚的保暖。因为头为诸阳之汇,而寒从脚起,这两个部位保暖好了,身体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保暖的重中之重是头部,有研究发现,当气温处于4℃时,身体60%左右的热量会从头部流失,温度越低,头部损失的热量越大。”吕妍说,现在出门戴帽子,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改善心情多吃香蕉和燕麦

  今冬雾霾天不少,有可能让人变得阴郁,吕妍提醒,改善心情可多吃些“开心食物”,她推荐的是香蕉及燕麦等谷物。香蕉所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排解紧张与忧郁;燕麦等谷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维护神经系统稳定,增加能量代谢,对抗压力、抗抑郁也有帮助。

大暑节气养阳七妙招 多喝姜水适当午睡避炎热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即阳气全在身体表面,病邪容易乘虚而入。如果防暑降温过度,贪凉食冷,易致体内阳气衰落,大暑时节气候炎热易伤阳气,记住下面7招,就可轻松“扶阳”,健康度过夏日。

  夏季防暑降温要小心贪凉食冷伤脾胃

  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则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甚至加重这些疾病在冬天发作的机会;过度贪食冰镇冷饮,极易损伤“脾阳”和“胃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的情况。

  专家提醒:在祛暑清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扶阳。顾护体内阳气,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身上3种痛是阳气不足:

  医师认为,认为十病九痛,有病就有痛,有痛就有病。很多人会出现身体颈背腰等部位的隐痛,这些多为阳气不足之人,更需扶阳。

  ①、冷痛:

  “痛者寒气多”,“不通则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对因寒邪阻络,阳气不足中,脏腑、肢体失于温煦而致。

  ②、隐痛:

  “不荣则痛”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阴、阳虚损,使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滋润、濡养而发生的疼痛。头部隐痛,为阴血亏损;胸部隐痛,为心气虚弱;肋部隐痛,为肝阴不足;胃脘部隐痛,为胃阴不足,或脾胃阳虚;隐痛见于牙齿,为虚火上扰,或气血亏虚。

  ③、重痛:

  湿重。指疼痛并有沉重之感。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多因湿邪困阻气机而致。

  大暑养生如何补阳气?

  1、夏季多喝姜水

  若在空调房睡觉,睡前可以喝点姜枣茶,具体做法是用1~2片生姜加1~2颗红枣泡水喝。其中,选生姜可出汗解表,干姜则具有暖胃的作用。

  2、以热解热

  “夏不欲穷凉”,大家切不宜过度贪凉,应以热制热,洗热水澡,喝温开水。

  3、摇扇入睡消暑又养生

  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

  温度合适时,摇扇入睡其实消暑又养生。摇扇子能不断运动手臂、手腕,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防止血压突然升高。

  若天气太于炎热,必须开空调睡觉,最佳温度为25~27℃,设定关机时间,避免开整晚。注意盖薄被避免着凉。

  4、适当午睡避炎热

  起居上,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5、运动别过于剧烈

  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保持低运动量,避免剧烈、高强度的运动。

  6、避免动怒

  主动调节情志,避免动怒烦躁,保持神清气爽。

  7、穿透气衣服、勤洗澡。

  天热汗多,如果衣物材质不透气,也会引发毛囊炎、股癣等。衣物要尽量防止在阳光下曝晒,勤洗澡,每天1~2次,但不宜过多,否则过度洗涤也会使皮肤变脆弱,容易患皮肤病。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