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健美的易犯错误

  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

  1.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

  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

  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

  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健身错误都有哪些 警惕易犯的7个错误

  健身无乐趣一些人认为,健身运动面对的就是冷冰冰的健身器材,健身无乐趣可言。然而专家建议:应该与朋友或家人一起锻炼,就像一起看电影或一起吃饭一样。

  运动习惯中的错误

  急于求成很多人希望一点点锻炼就可以收效惊人。专家推荐的锻炼标准是每周3.5~4小时以防止体重增加。如果你想减肥,每次步行30分钟,一周三次,这样在饮食不变的情况下,体重减轻0.5公斤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因此,要想减得更快,就得增加运动量。

  周末“疯狂勇士”如果你平时不锻炼,而每逢周末疯狂锻炼两天的话,那么你的目标将永远不能实现,而且每个周一都会感觉糟糕透顶。这种一口吃个胖子的“集训”只会导致受伤和全身疲乏。

  起步过猛不管是在家中跑步机上或是在健身中心运动器材上,人们经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虎头蛇尾”,刚开始很短时间内运动量过大。这种起步过猛的锻炼方法很容易导致身体受伤。专家建议:应该与合格健身师一起制订出细水长流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

  运动中省略的错误

  省略热身训练没有热身训练,就等于在氧气和血液还没达到肌肉的时候,你就要求你的身体突然运动。这样会增加身体受伤危险。在心肺功能训练中,其实是让心率猛然提高,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正式锻炼之前,应该花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动作,使身体里外都“热”起来。另外,举重前不热身,很容易导致肌肉撕裂。

  省略缓和运动健身结束的时候,不宜戛然而止。缓和运动可以使肌肉疼痛危险大大降低。原因是缓和运动可以对身体内的乳酸起到“冲刷”作用。专家建议:运动结束前,最好依据个人身体状况,花上5~10分钟做慢速简单运动,让心率慢慢恢复正常。

  省略饮水肌肉收缩需要水分,因此如果你饮水不足,则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或者疼痛。运动前、运动过程及运动之后都需要补充水分。如果你不属于那种运动中电解质和钾很容易丧失的体质,那么就没必要饮用功能饮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白开水都是首选。

练太极最易犯八错误 对气的错误认识

  现在太极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喜爱。老人多练太极,可以强身健体,祛除百病。可是练太极是有很多讲究的,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那么在练习孙式太极拳最易犯哪些错误呢?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孙式太极拳的一些常见错误,赶紧来了解一下。

  1.对气的错误认识

  常见习太极拳者相互问有无气感。有,则洋洋自得,以为已进乎太极拳之三味。没有,则内心焦急,或于行拳中腹内鼓气,或口中嘘气,皆大谬也。真气,非我们日常所呼吸之气,乃是拳架盘走正确后,习者身体内外相合,由此在习者体内产生的一股能量流,给人的感觉与气相仿,故以“气”字表达之。心越静,则此气越为充盈。若有心御气,则气反奔腾,即紊乱也。故气感也罢,麻感也罢,胀感也罢,相吸之感也罢,皆属皮毛之相也,不可过分追求,应听之任之,以静心求中和为要。否则将本末倒置,甚至走火入魔。

  2.错误理解推手在太极拳修为中的作用和意义

  推手的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协调稳定的能力,使身体内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别人推倒,扑人于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寻求体会如何使自己不失稳、不倒的道理和方法。随着各自协调稳定能力的提高,互相作用的剧烈程度也可随之加强。太极拳技击是一个由定步推手、动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练推手就想着如何把别人放倒,就是极端错误的练法。这种练法也将造成使推手和盘架相脱节,使自己永远站在太极拳之门外。太极拳讲究力从人借。扑人丈外也好,数丈外也好,都不是发人者的主观意识,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结果。此点尤须习者深悟。

  3.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

  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拳一触即发之本能,但无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练法和劲意来练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走出的劲意是阴阳互济的太极劲,其外形要极尽松柔连顺之致。孙式太极拳各式的承接变化中孕育着形意、八卦的内涵而不是其外表,此点尤须习者注意。

  4.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

  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开发内劲,其二是蕴寓各种技击状况的母式。也就是说孙式太极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击的固定招式,而是能够演化为技击中千法万法之总机关。常见一些习孙式太极拳者将拳中的一些动作当做技击招式来练习,这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练法。太极拳追求的是习者自身的协调稳态,故能产生以有法而御无法的技击之效。此点习者当用心体悟之。

  5.用“神”不当

  练太极拳贵在神聚,精神高度集中,不使之散乱。故神要内守,或食指梢,或身体其他某一处,总之,要与拳式之运作相合。常见初习太极拳者用“神”不当,或精神散乱,左顾右盼,或精神张扬宣泄于外,此皆谬也。精神散乱,必神气不能相合,内劲无望矣。精神外张,久则自靡,更无从得以内劲。故须精神内守,含而不露,养神于一。

  6.不明内劲

  何谓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神、气耦合愈为协同、有序,内劲渐纯。故内劲是习者身心有序协调达致中和时,机体产生的一种潜能。常见习拳者或从腹中求之,或从腰中求之,或从胸中求之,或哼或哈皆不得其所。内劲无声、无嗅,无形无迹,无一定之处所,惟有求中和以致神气合一,方可得之。鼓动小腹、抖动腰身、抡肩纵胯皆可谓之发力,然皆非内力也。

  7.或散或僵

  散、僵二者,为初习太极拳者之通病。散则周身不整,病根全在顶项未能竖起、腰胯未得下塌、肩胯之根未能抽住之故。头顶与尾椎骨之根未能互逆相撑,身躯自然不整。肩胯之根未能抽住,四肢与身躯必不能相合。故此为散之病源也。僵则转换不灵,病根全在足胯上。两足未分清虚实,必然移动不灵。两胯未能松开,必然上下难随、虚实难换。故此为僵之病源也。所以竖项塌腰抽住肩胯之根与足分虚实两胯松开为去此二病之良方。

  8.不合于步

  孙式太极拳为活步太极拳,要求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故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跟步的时机要掌握得准确,确非易事。常见初习孙式太极拳者不是跟步跟得较迟,使跟步演成拉步,就是跟步跟得较急,于是身体有前仰后俯之势。要克服此种毛病,关键是要在跟步中求以中和。即当迈步后身体重心前移,将及而未及前脚之脚跟时,跟步,同时由腰胯牵带身体有向后移动之势,前脚回搓(回蹬),后足亦即落地,重心即落于后足上。此时身体由腰、胯处分为二节,前后互逆,故能动中有静,重心不失于中,所谓顺中用逆。退步时亦如此,全在足胯相合,虚实分清。故顺中用逆以求中和,为走架中身体与足相合之诀窍。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