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五种简单体操 有效缓解腰酸背痛

导读: 增加下腹部力量 抻拉下背部 伸展背部 抻拉臀部肌肉 锻炼肩部肌肉

  白领每天坐着办公,长时间坐着会导致腰酸背痛,腰酸背痛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降低工作效率。那么该如何缓解腰酸背痛呢?不用怕,小编帮到你,以下有五种体操有效消除背痛疼痛,赶紧来看看。

  增加下腹部力量

  仰卧,举腿,直到大腿与腹部垂直,小腿要与大腿成直角。努力把大腿垂直上举,直到臀部微离地面,但背部不能离开地面。

  抻拉下背部

  平躺,弯曲膝盖,双手紧抱膝盖并往肩部运动,头部不可离地,这样就能抻拉腰部。重复此动作。

  伸展背部

  用手和膝盖撑地。将左臂和右腿同时水平伸直,保持这个姿势5~10秒钟,然后将手和脚收回。身体保持不动。然后换另一侧再做。

  抻拉臀部肌肉

  仰卧,举起双腿,将一条腿架到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双手抱住大腿,将膝盖和脚往胸部方向拉动,直到臀部和大腿外侧有抻拉感觉为止。保持这个姿势10秒钟。重复这一动作。

  锻炼肩部肌肉

  跪立,膝盖着地,低头,收下颌,直到出现双下巴为止。将手臂向两侧上举,然后小臂弯曲于头后,胳膊肘成直角。再将头、手、肘、上臂向下往腰腹部方向拉动,让肌肉保持几秒钟紧张状态。

  快快动起来,左扭扭右扭扭,多运动,背部更健康!

女性痛经如何有效缓解 教你几个简单的泡脚偏方

缓解女性痛经的简单泡脚偏方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注意:以上偏方请咨询专业医生后,根据医生建议依据自身体质使用。)

其它的泡脚偏方

姜汁泡脚

姜汁泡脚就是在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生姜,有散寒的作用,对于缓解手脚冰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盐水泡脚

盐水泡脚方法很简单,在半盆热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就行了。经常用盐水泡脚能杀菌消毒,防止脚气病,还可以使足部皮肤保持光滑清洁。

醋泡脚

在温水中加入几匙白醋,就是醋泡了,用醋泡脚,可以滋润皮肤,还可消除疲劳,治疗睡眠障碍。

泡脚的注意事项

1、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2、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

。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3、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

吃完饭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饭后1小时再泡脚。

4、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

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坐久腰酸背痛怎么办? 教你做一简单小动作轻松解决

做一简单小动作解决腰酸背痛

太极拳的特点是一处动则全动,一处静则全部静,这也是为什么太极拳能健身的原因。练内家拳的,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太极腰,八卦步”可见太极拳对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视。拳谱上与腰有关的论述很多,如“主宰于腰”,“转关在腰”,“命意源头在腰际”,

“刻刻留心在腰间”等。腰为全身上下的枢纽。腰不松,就会影中央委员内劲的完整。如果将太极拳比为舞长龙 ,那么腰部就是龙头,其它关节,依次慢慢舞动。腰在人体的中间部位,是上下身的枢纽,练拳时转身等动作都需要腰的配合。

这就是“主宰于腰”,“刻刻留心在腰间”的意思,持久练习,就能达到“腰如车轴”,“活似车轮”的灵活效果。在生活中,很多事我们都是用手做的,如果要求别人先动腰部去做一件事,马上会成为笑话。

可太极拳就要求腰部先动带动四肢,可不少人却由于受日常生活影响,都只在手上练拳,很少想到要用腰练碰撞,因而上身得不到松柔的锻炼,胸,肩等部很难灵活,推手时易为对方所乘,不会走化了。

如果腰部灵活,那么杠杆的力臂就会由手到肩延伸至腰,再加以两腿不断灵活地调整重心,就可以引进落实,不怕牛力,而起到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作用。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练习太极拳重在领悟,领悟其中的精髓,将其发挥极致。

至于怎样用腰,开始可从腰部旋转弧度很明显的拳式中去体会,如单鞭,搂膝拗步,撇身捶等,反复练习单式,可重复几十遍,慢慢就会有所悟。到一定阶段,真能动腰了,这时练拳不过是腰部转些圈而已,至于四肢之动作,都是腰部走弧形或圈的外在表现。到真会用腰了,才会发现自己以前的练拳,全是人为做作,四肢主动太多,被动太少,未能由内到外,远不够自然。

前辈们形容练太极拳为“纯以神行”,或“如行云流水”,其实,只有到了会用腰练拳的时候,才庶几近之。站桩松腰,摸了师父的腰就顿开茅塞。松腰后再练拳,感觉力度不一样。练功夫不在于学了多少套路,而在于身体里面产生相应的变化,松是太极拳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练习太极拳不光要松腰,全身皆要放松,松透。

太极拳之所以强调松腰,是腰在行拳盘架及打手上的重要作用。从气功学的角度来讲,腰是肾所居,命意之源头,是实现“气腾然”之前提条件。太极拳在拳架练习上是靠身体的虚实来实现两肾的抽换的,身体的虚实转换则是靠腰部的运动来实现的,如陈式太极讲究裆走下弧,目的一是为了重心稳固,二即是为了实现两肾于虚实上的不断的抽换,从而激发肾气。

故〈十三势行功歌〉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太极拳于盘架中,腰是重要关节之一,是联系上下体的枢纽,转关灵便皆靠腰裆。拳论要求“一转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贯穿”要求行拳者必须放松腰部,并以意识支配腰部主动转动,从而带动全身,做到上下相随;腰部不松,则转关不灵,既不能贯穿,也不能轻灵。

由于腰的枢纽作用,太极拳特别强调腰劲,松腰落胯,自然步法坚实有力而轻灵便利,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在正确的腰裆运动下,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腰劲主宰劲路后,即达到劲整,从而行于手指,圆转贯穿。

故陈式太极拳特别强调走架上的松腰活裆、拧腰扣裆、塌腰圆裆。技击化劲的根本在于对虚实的把握,虚实的变化在于腰裆的变化。已故著名杨式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在授杨 式太极拳时,即强调以腰“沉中带转”来实现虚实的变化,从而实现劲路的转变。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