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遗传性的溶血性贫血如何治疗要看具体的类型是什么,如果是遗传性的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所导致的溶血性贫血是需要切脾治疗。而如果是蚕豆病,也就是G6PD酶缺乏症的患者,则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避免接触氧化性的食物和药物,从而避免诱发溶血的发作。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果一旦溶血发生,同时也是需要积极的水化、碱化治疗,因为当溶血发生的时候,大量的红细胞破坏,有可能会沉积在肾脏上,导致肾功能不全。为了避免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就需要积极的水化、碱化治疗,促进代谢产物经由肾脏排泄。

小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一般小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治疗。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是因为免疫异常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增多导致,主要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混合型等。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贫血、高热、寒颤、呕吐、雷诺现象等,需要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应用3周后,无效者也应考虑减量并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者需缓慢减量,激素治疗不超过4-6个月。若使用推荐剂量治疗3周仍未达到上述疗效,应考虑更换治疗方案。

2、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经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温抗体型患者或病情严重的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差者。但疗效不能持久,停药后需利用激素或其他药物持续治疗。

3、脾切除: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激素才能维持,或激素副作用较大时,可考虑脾切除。但是脾切除有感染、肺栓塞、静脉血栓等风险,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宝宝出现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宝宝出现溶血性贫血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使用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宝宝出现溶血性贫血临床上称小儿溶血性贫血,发病原因可能与红细胞本身缺陷有关,也有可能是红细胞外部因素的原因,宝宝患病以后可能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皮肤苍白、黄疸、骨痛等症状,宝宝出现本病后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比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等,另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免疫抑制药物,常用的有硫唑嘌呤片等,如果药物不能缓解症状,还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脾切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

患有此病后应注意定期复查,随时监测疾病的恢复情况,平时生活中还应注意尽量避免受伤,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动物内脏类食物。

本文Hash:2ee666209759fe79ed2ca0b9fa17b2d79ebff8c2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