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 饮食减肥的七个误区

导读: 误区一:节食吃代餐包 病患危机:胃癌 健康提醒:节食,报复会在10年后到来 误区二:催吐、强运动、吃减肥药 病患危机:神经性厌食症 健康提醒:节食,要减量不减质 误区三:三餐只吃苹果 病患危机:营养不良 健康提醒:体重忽上忽下抵抗力差 误区四:只吃素不吃荤 病患危机:骨质疏松症 健康提醒:预防骨质疏松越早越好 误区五:只吃肉不吃饭 病患危机:情绪低落 健康提醒:建议“新吃肉饮食法” 误区六:经常饿着、坚持素食 病患危机:贫血、低蛋白血症 健康提醒:育龄女性要特别注意补铁 误区七:不吃主食、服用减肥药 病患危机:心脏病 健康提醒:爱护心脏你要做到以下3点

  现在减肥的人没有年龄限制,即使是更年期的妇女,减肥的人也大有人在,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年龄层,在减肥的时候都要注意避免七个误区。

  误区一:节食吃代餐包

  病患危机:胃癌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21岁的花季女孩患上了胃癌。这虽然让人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罪魁祸首却是反复减肥:为了快速瘦身,她一度每天只吃香蕉,甚至光喝白水,经过地狱式减肥终于瘦了下来,但总处于饥饿状态的她,忍不住时就会暴食一顿,开始陷入了节食-暴食的恶性循环,一段时间后,胃终于抗议了。

  几年前因为胃癌而去世的34岁美食家原晓娟也曾经总结了自己身体受损的原因:“我没有善待自己的胃,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而且常常节食减肥,这样反复折腾,胃成了身体上最薄弱的器官。”

  健康提醒:节食,报复会在10年后到来

  研究发现,如果你从25岁时就开始用节食来保持身材,10年后你的健康状况将会因此受损。节食使到达胃部的食物只有那么一点点,胃的运转能力和承受力也会随之逐渐下降,而与此同时,胃还要忍受浸泡在多余胃酸中的折磨,长期下去,患胃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误区二:催吐、强运动、吃减肥药

  病患危机:神经性厌食症

  香港艺人袁洁莹曾经因为减肥而患上厌食症,几天不吃东西也没有感觉,体重一度掉到31公斤,她曾对媒体说,患上厌食症使她一度感到厌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陈珏博士曾对54例厌食症病人做了专项研究,发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中女性占88.9%,在起病诱因中,“怕胖”排第一位,占77.8%。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减肥方式多种多样,比较集中的有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过度运动、自我引发排便和自我诱发呕吐。神经性厌食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患上这种病,就算自己想治愈都很难。

  健康提醒:节食,要减量不减质

  即便想减肥也要吃三餐,只是适当地控制主食和肉类,循序渐进地进行。建议水果和蔬菜不要减,牛奶不要减,牛奶的含钙量比较高,对女性非常重要。

  误区三:三餐只吃苹果

  病患危机:营养不良

  不吃肉和主食,只吃蔬果或香蕉,减肥虽然有效,但长期下去危险多多:因为我们身体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如果肉和主食一点都不吃,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就会严重不足,摄入的能量大大减少,导致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进而影响身体的各个机能,破坏身体健康。减肥药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吸收,但是也会同时影响了各种维生素与脂肪酸的吸收量,因而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

  健康提醒:体重忽上忽下抵抗力差

  美国癌症研究中心曾对百余位体重超标的健康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人当中有3/4的人反复减肥过,每次减重超过4.5公斤。在测试她们的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时发现,那些体重反弹次数最多的人(5次以上),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最少,而数年内体重保持恒定者这一细胞数量最多。

  误区四:只吃素不吃荤

  病患危机:骨质疏松症

  骨科医生常用“沉默病”来比喻“骨质疏松”,这是因为骨质疏松早期没什么症状。专家认为,年轻女性如果过度盲目减肥,很容易导致将来患骨质疏松症。一般蔬菜和水果中钙含量少,更重要的是几乎不含脂肪,会导致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影响钙与骨结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节食18个月以后,体重虽减了7磅,但是骨密度也会随之下降。

  健康提醒:预防骨质疏松越早越好

  预防骨质疏松症,首先,钙的摄入相当重要,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乳酪、绿叶菜、大豆等。其次,平时还应注意去除喝咖啡、喝可乐等危险因素。特别是办公室白领一族,要注意多接触阳光,每周要坚持2-3次运动。

  误区五:只吃肉不吃饭

  病患危机:情绪低落

  美国营养学家罗伯特·阿特金斯认为,人们要想减肥,不能依靠一味拒绝肉类来进行,反而应该多摄入脂肪和蛋白质,少吃碳水化合物,阿特金斯食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吃肉减肥法。只吃肉不吃饭的减肥法可以更耐饥饿,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但是会造成肾脏的过度负担,这种饮食习惯已经使得英国1/3的成年人患上了肾脏疾病。吃肉减肥还容易引起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对心脏健康十分不利,过多的脂肪摄入还会提高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而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还得出另一个结论——吃肉减肥会带来情绪低落。

  健康提醒:建议“新吃肉饮食法”

  肉可以吃,吃肉的时候最好去掉外皮,这样能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保证摄入多种维生素和充足的钙质,这些营养并不会妨碍减肥。每天喝2升水,能有效改善因为吃过多肉带来的身体缺水现象,缓解疲劳和便秘。吃大量的蔬菜,也能为身体补水、补营养。

  误区六:经常饿着、坚持素食

  病患危机:贫血、低蛋白血症

  食素者确实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虽然植物性食物也能补铁,但是吸收利用的效率比起动物血、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就要差的远了。减肥最好的食物结构是,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占总热量的40%-50%,脂肪减少,蛋白质要充足。如果食物结构不对,或者热量摄入减少,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为身体虚弱无力、头晕、心悸、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严重的可引起晕厥,甚至影响呼吸和心跳。

  健康提醒:育龄女性要特别注意补铁

  育龄女性出现缺铁性贫血多是因为月经过多丢失铁造成的,是一种慢性失血,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萎缩,毛发易脱落。建议女性平时不要全素食、偏食,多吃鱼、蛋、瘦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忌喝浓茶,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铁的吸收。

  误区七:不吃主食、服用减肥药

  病患危机:心脏病

  主食吃得少,会导致坏胆固醇增加,大大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研究人员研究了320名肥胖者,一组几乎不吃主食,另外一组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占一天总热量的55%,几周后两组人都减轻了6公斤,可主食吃得多的那组坏胆固醇降低了7毫克每公升,而不吃主食的那组坏胆固醇却上升了12毫克每公升。此外,服用减肥药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为有些不正规的减肥药中可能含有不应有的药物成分,如甲状腺素等,受其影响会引发心脏疾病。

  健康提醒:爱护心脏你要做到以下3点

  1、每周吃2次鱼。当吃鱼的次数达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时,可以大大减少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这里所说的鱼是指富含ω-3脂肪酸的金枪鱼、鲭鱼、鲑鱼和沙丁鱼等。

  2、保证每天20克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有效降低人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每天最好摄入15-30克,比如,早上吃全麦面包,晚饭喝杂粮粥,多吃蔬果。

  3、青睐豆制品。豆制品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异黄酮,有助于把危害动脉的坏胆固醇从人体中清除出去。

  以上就是利用饮食减肥的七个误区,大家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这些误区,不能因为减肥而伤害了身体的健康。

如何健康饮食 避开七个常见误区

   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的学会关爱自己的身体,纷纷开始通过饮食来保健。但是,在选择饮食保健的过程中,使用方法不当不仅会有反效果,还会危害健康。下面小编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保健存在的7个误区。

  误区一:滋补药相伴强身延年

  不少人都通过滋补药来保健,既可防病又可强身延年,因此三天两头的人参、阿胶、鹿茸不断。岂不知“误证人参能杀人,辨证大黄能救命”,中医辩证治疗必须查明阴阳、虚实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盲目进补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身体本无虚而服人参可致耳鸣、耳聋、胃胀满、小便不通等症状者已不鲜见。如急性胃肠炎者服人参后邪不得法,胃无以和,肠无以清,反致病情加重,胃溃疡病人还会引起大出血;高血压者可致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加重,严重者可致脑溢血。

  一直以来,深海鱼油制剂颇受青睐,尽管它有降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它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所以对有血性疾病和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忌用或慎用,对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亦不适用。

  误区二:一日两餐能减肥

  有些女性朋友为了身材苗条,每天只吃两顿甚至更少。其实这样减肥效果不明显,相反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正确的方法是均衡饮食,勤锻炼。

  误区三: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

  据调查,中国人的牛奶用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许多人之所以不喝牛奶,是因为他们觉得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而事实并非如此,牛奶中所含的胆固醇并不高,而且喝牛奶还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生。但不能空腹喝酸奶,因为空腹喝酸奶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且空腹状态下胃酸过高,乳酸菌很难存活,会降低酸奶的保健作用。

  误区四:老母鸡补身体最好

  用老母鸡补身体最好,是民间长期流行的说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多年的老母鸡含有过多的鸡油,其肌肉弹力纤维减少,结缔组织老化,鸡肉粗韧,久煮难烂,不易消化吸收。饲养一年的鸡,肉质鲜嫩可口。

  误区五:用沸水冲茶

  用沸腾的开水冲泡茶叶,会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有苦涩味,降低了茶的保健作用。泡茶的水温一般应在80℃左右,冬季可适当高一些。

  误区六:多吃醋有好处

  醋不仅能增进食欲,还能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有利于胃肠对维生素c的吸收,且在降血压、预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于是有人认为吃醋有诸多好处而过量食醋,甚至干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过量,会灼伤食道、腐蚀胃黏膜,还会软化骨质,加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

  误区七:吃饱喝足有利健康

  俗话说“三分饥寒保平安”,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饱食终日又缺乏运动,则会造成能量过剩,长此下去会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科学研究表明,八分饱才有利于健康。

健康养生提醒 七个饮食误区不得不知

  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但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深陷在饮食误区中却不自知。饮食与人的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错误的饮食习惯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许多危害。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饮食误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澄清七个饮食误区,让大家走出误区,吃得更放心。

  误区一:食物相克要当心

  蒜葱同食伤胃、酸奶香蕉一起吃致癌、海鲜遇到维生素C会生成砒霜……食物相克理论一直流传甚广。医生表示:“这些说法95%以上是胡说八道,4%有点道理,但经不起推敲,1%可能成立但完全不必在意。”

  专家举例说,有人说海洋污染严重,海产品多含有重金属五价砷,果蔬富含的维生素C,会助其在体内发生还原反应,形成砒霜。但真相是:首先,海洋污染并没有如此严重,即使海产品含砷,也是微量的;另外,人体不像试管,食物也不是纯化学物质,相互间发生反应的程度是微弱的,根本不必过于担心。

  误区二:晚餐最丰盛

  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午餐往往随便凑合,晚上回家就吃得十分丰盛。

  对此,美国营养专家表示,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无法分出主次,忽视早餐和午餐将直接影响白天的工作状态,太看重晚餐则会导致肥胖、影响睡眠。专家建议,一日三餐应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和晚餐均占30%~40%。调查显示,国人的早餐质量普遍不高,需格外重视。

  误区三:食物分“好”和“坏”

  就像人们习惯把人分为“好人”、“坏人”,食物也常常被扣上“好食物”或“坏食物”的帽子。

  营养师认为这种说法太武断了,“没有绝对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饮食习惯”。专家对此表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很多人认为摄入太多脂肪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这只对脂肪摄入超标的人群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偏远、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孩子就不太适用。脂肪也有“好”的一面,适当补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误区四:精米白面最养人

  精米白面口感细腻,的确更招人喜欢。但在美国营养专家看来,长期食用精米白面无益健康,吃点儿粗粮反倒更好。专家表示,米面加工过细会损失大量营养,特别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人们每天适当吃些粗粮(50克~100克为宜)才是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越贵越有营养

  营养和价格成正比吗?营养专家并不认同。专家指出,燕窝、鱼翅、鲍鱼等价位高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并不突出。

  以鲍鱼和鸡蛋为例,两者营养成分没有多大差别,但价格却差距悬殊。还有很多人青睐进口水果,认为其营养价值更高,事实并非如此。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在营养价值上是一样的,反而进口水果漂洋过海,维生素C含量会大打折扣。因此,选购食物时,不要迷信价格,当地、应季、新鲜的食物更好。

  误区六:少吃主食更健康

  近年来,我国居民主食吃得越来越少,与20年前相比,每人每天少吃了2两多主食。这一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

  美国专家表示,主食是饮食的基础,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不科学,可能会导致口臭、腹泻、疲劳等。中国专家也表示,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对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神经和心脏功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应吃250克~400克主食。

  误区七:水果含糖量太高

  美国饮食家说,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过于担心。他表示,水果中的确含糖,约占5%~10%,但也含有很多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K、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花青素、叶黄素等植物化合物,以及大量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总体来看,适量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医生建议,最好养成每天吃水果的习惯,但要控制好量,每天摄入200克~400克。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