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毒物质 别再让你的孩子喝有毒的乳汁

  常常有妈妈很着急四处询问自己吃了某种药物之后,是不是会通过乳汁被孩子吃进去,但是不喂奶又担心回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现在妈妈说为您集合那些会通过乳汁的药物,你可以更安心地哺育宝宝咯。

  众所周知,许多药物都能通过乳汁排泄,其中一些可能会对乳儿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所以哺乳期妇女用药和用药期间能否继续哺乳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临床治疗中,应从多方面考虑,正确指导哺乳期妇女用药。

  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乳婴产生影响。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软的乳婴来说,其祸害甚大。

  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的因素

  1、药物动力学特点哺乳期妇女因其生理功能特性,其药物动力学有其不同特征。在母体血浆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向母乳中转运,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转运。游离型药物的血浆浓度取决于给药剂量及在体内的生物转运过程。生物利用度高、蛋白结合率低、表面分布容积小、半衰期长的药物向乳汁转运量大。针对其药物动力学特点,在临床用药中,特别对一些才上市的新药应熟悉这些药物的药动学特点,综合考虑,慎重用药。

  2、药物解离常数的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与其电离度有关。多数药物为弱电解质,都能或多或少地离子化。只有非离子型的药物才能通过生物膜。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多为弱酸或弱碱性盐。通常非脂溶性的药物向乳汁中转运较困难,而酸解离常数高的药物恰恰相反,在血浆中难离子化而导致脂溶性变化不大,易向乳汁中转运。因此弱碱性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较高。

  3、药物浓度梯度的影响药物从母血进入乳汁必须通过血-乳屏障。血液和乳汁间的药物浓度梯度是药物向乳汁转运的主要因素。药物浓度梯度越大转运越多。评价药物对乳儿的影响可通过测算药物在乳汁和乳母血浆中的浓度比来衡量。药物分子量低、蛋白结合率低、脂溶性高、非离子化程度高,易进入乳汁。

  一些常用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

  1、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不同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浓度差异较大,偶可见过敏或毒性反应。乳儿反复少量接触抗生素极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少量进入乳汁,须警惕可能影响乳儿的正常肠道菌群。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可致乳儿发生过敏反应,并能发生生命危险。四环素可使乳儿骨骼和牙釉受损,氯霉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婴综合征的潜在危险,红霉素乳药浓度高于哺乳期妇女血药浓度4~5倍,易导致乳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磺胺类药物除口服不易吸收者外,均能经乳汁排泄,而且乳汁中药物浓度高于母乳血药浓度,尤其对早产儿、病弱儿、高胆红素血症和G-6-PD缺乏的婴儿哺乳存在危险。喹诺酮类药物可使乳儿产生溶血性贫血、异烟肼导致乳儿肝中毒。酮康唑、氟康唑能通过吸收入乳、乳汁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有可能对乳儿造成损害。对于含这类药物的外用制剂哺乳期妇女在应用时应慎重考虑。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等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类药物,当乳母长期用药可能会对乳儿产生昏睡和乳母停药后的戒断症状,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因这类药物均可通过吸收入乳,所以乳母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3、解热镇痛药哺乳期妇女应用镇痛药特别是弱镇痛药,占一定比例。很多治疗伤风、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安替比林、阿司匹林、双氯酚酸、吲哚美辛等。阿司匹林可使乳儿骨髓抑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婴儿肝损害,双氯酚酸可致婴儿产生血尿。哺乳期妇女在应用含上述西药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时,应慎重考虑,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尽可能了解其成分含量,切不可误信“西药有毒、中药无毒”的用药误区。一些成瘾性镇痛药如吗啡、可待因等在乳汁中分布浓度较高。有阿片瘾的哺乳期妇女,受乳的婴儿也能成瘾,新生儿对这类药物高度敏感,可发生呼吸抑制,所以哺乳期妇女应绝对禁用。

含有这种毒素的食物再美味也别吃 如何避免毒素的危害

含有这种毒素的食物再美味也别吃 如何避免毒素的危害

夏季是饮食安全问题频发的季节,医院里经常会接诊到各种因为吃了劣质食物而中毒的病人。白天天气炎热,工作又比较忙碌,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晚上聚餐,但是炎热的天气也成了很多病毒和细菌繁衍的必要条件,这些细菌疯狂的繁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就会不断上升。

在这其中,黄曲霉素是最为出名的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内,如果不小心摄入了黄曲霉素,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轻则当场呕吐、肠胃出血,重则损伤肝肾、产生癌症。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但是在食品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漏洞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会感到有些无可奈何。甚至以调侃的语气说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有毒食品,早已经“百毒不侵”。虽然人体具有一定的解毒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对于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来说似乎效果并不怎么样。

黄曲霉素的危害

1、毒性强

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它的毒性处于所有致癌物质中最猛烈的那一类,研究表明,他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可想而知它的毒性有多强。当黄曲霉素进入人体后,其主要的破坏对象就是人的肝脏,会使肝脏出现急性出血、病变以及肝炎等症状。

2、诱发癌症

作为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会不断的损伤肝脏功能,并提高肝脏病变、畸形以及癌变的几率。还可以诱发其它癌症,常见的就有肾癌、骨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而且黄曲霉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被消灭,只有在280摄氏度的高温下持续加热才能被完全破坏,所以人们往往以为加热过的食物不过有什么细菌和病毒,但其实黄曲霉素仍然毫发无损。

3、导致慢性中毒

黄曲霉素中毒一开始症状并不会太明显,但作为一种强致癌性的物质,即使每天摄入的量很少,也同样会产生慢性中毒的症状。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细胞的变性以及肝硬化等,同时在行动上也会出现障碍。要知道癌症在现代的医疗技术水平下还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癌症,那么几乎可以说离死亡不远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远离那些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

哪些食物中易含黄曲霉素

1、谷物

一般来说,新鲜的谷物中是不含有黄曲霉素的,但若是谷物发了霉,那么黄曲霉素就会如约而至。黄曲霉素既是霉菌又是真菌,因此特别喜欢藏在淀粉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内,常见的如花生、玉米、大米以及豆类等。所以说,如果在食用这些食物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变质的情况,那么千万不要食用,因为很有可能黄曲霉素已经入驻其中。

2、植物油

这里说的油基本上指的都是榨出来的花生油,有些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就会用质量很低的花生来榨油,这种方法榨出来的油就会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虽然可能含量比较低,但若是长期食用这些质量不合格的油,仍然会让身体健康受到非常严重的危害。

如何避免受到黄曲霉素的危害

生活中如果稍加留意,其实很多食物都有可能在质量上存在问题,而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更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受到黄曲霉素的危害呢?

1、油热后加点盐

如果您平时做菜时用的就是花生油,同时又对它的品质不太放心的话,那么可以在炒菜之前放一些盐在油里。因为食盐对黄曲霉素有着一定的降解和中和效果,可以大 大减少可能蕴含在油中的黄曲霉素,避免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2、多吃绿色蔬菜

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绿色蔬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还含有一种叫做叶绿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素的毒性,并且减少人体对于黄曲霉素的吸收效率。既对身体健康有益,又能抵抗毒素,大家完全可以经常食用。

3、注意检查保质期

在家中买了花生油或者准备买一些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时,一定要记得观察一下食物的表面有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另外也要注意它的保质期有多久,能不能在超过保质期之前食用完毕,一旦超过了保质期就要及时扔掉,以免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食物中毒有什么特点 食物中毒有哪些特别的表现

食物中毒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生活中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就会引起食物中毒,你注意到了吗?食物中毒后的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具体去了解下这样的疾病有什么特点吧!

食物中毒的特点

1、由于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所以导致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

2、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食物中毒常见症状表现

症状1、

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症状2、

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症状3、

休克表现为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