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喂药?给孩子喂药避开误区,

导读: 如此喂药不可取 1、捏住鼻子喂药的方法要不得 2、宝宝躺着喂药不可取 3、喂药前喂奶不可取 如何正确给宝宝喂药 1、餐前喂药 2、可分次喂药 3、选择好喂药工具 4、改变味道 如果宝宝呛药怎么办

如此喂药不可取

1、捏住鼻子喂药的方法要不得

捏住孩子鼻子之时,孩子因为呼吸不畅不得不用嘴巴呼吸,如果此时将药灌入孩子嘴里,很容易造成药物呛入孩子气管,气管一旦被异物堵塞,很容易造成孩子窒息,抢救不及时,甚至会有致命的危险。此外,捏鼻子喂药还很容易破坏亲情,强化孩子对外界甚至亲人的不信任感,有可能会诱发心理障碍。

2、宝宝躺着喂药不可取

婴儿躺着吃药,很容易被呛到,造成窒息。同时,躺着吃药,不利于药片、药液直接进入胃里,容易滞留在食管上,这样一来,不仅会降低药物的疗效,造成浪费,甚至贻误病情,而且药物还会对食管产生比较强的刺激作用,还可能会灼伤食管,对食管的健康有着严重的伤害。

3、喂药前喂奶不可取

一些家长为了减轻药物给孩子带来的苦味儿,喜欢喂药前后给婴儿喂奶,其实,这种喂药法也不宜提倡。这是因为喂药前给孩子喂奶,会使婴儿处于饱胀状态,不再想吃东西,喂药的时候,孩子可能很抵触,从而增加喂药的难度。而在喂药后给孩子喂奶,则可能会发生吐奶现象,不但造成婴儿不适,而且药物的作用也会大大降低,还可能因为药物回吐到食管,从而给食管造成刺激和伤害。

如何正确给宝宝喂药

1、餐前喂药

服药时间最好是在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婴儿在略有饥饿感的情形下,比较会主动将药吞下去,也较少出现呕吐的情形。

2、可分次喂药

给小儿喂汤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婴幼儿,可以喂几口药,喂少许开水,一剂分几次喂服。对拒服药的的小儿,可固定其头部,用小匙将药送至舌根部或舌两侧,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捏鼻或顺舌而直倒喂药,以免呛入气管。

3、选择好喂药工具

0-1岁的婴儿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只能服用液态药(冲剂药可用水冲开后喂给宝宝,若是片剂也要溶解为液体后再喂给宝宝)。可以选择勺子和滴管喂,喂药工具注意要消毒。喂药时不要让婴儿平躺着,平躺时吞咽比较困难。最好把婴儿抱在肘窝中,使其头部微抬高一些,家长可先用手固定宝宝的头和手,然后把装有药液的滴管或勺子放入婴儿口中,放在舌根部(舌面的后三分之一),轻轻挤压滴管橡皮囊或慢慢抬起勺子柄,使药物流入宝宝口中。

目前协助宝宝吃药的小工具有很多,包括:药匙、滴管、喂药器、奶瓶等,都是给孩子喂药时的好帮手。

4、改变味道

小朋友抗拒吃药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药的苦味或气味不佳,通常药师在调剂时,会在药粉中加一点糖粉,以甜味来掩盖药的味道。

建议家长可在药中加少量糖粉,大一点的孩子可鼓励试着自己动手调剂,例如请小朋友依循家长指令,将药水先倒入有盖小药杯中,再倒入药粉,接着洒上糖粉,盖上盖子摇匀,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做的乐趣中,顺利吃下。

如果宝宝呛药怎么办

如果呛药后宝宝呼吸顺畅,最好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若宝宝哭声洪亮、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如声音变得微弱、吸气困难等,应立即送医院。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药物可能已进入气管,家长应立即拨打“120”,在等待“120”急救人员到来的同时,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

幼儿园老师喂孩子白药片,家长怎么才能发现?

  即便孩子不说,也是有迹可循的。
  
  今日红黄蓝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药、打针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再一次把幼儿安全问题带入大众视野。近些年幼儿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家长们提心吊胆。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手段除了打骂、性侵,还有一种非常隐匿,就是喂安眠药。除了幼儿园老师会给孩子喂安眠药,之前有新闻还曝出护理保姆给孩子喂安眠药。
  
  幼儿吃下安眠药有哪些危害?家长怎么第一时间发现小孩子有没有被喂安眠药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安眠药是什么。
  
  安眠药即为镇静催眠药
  
  我们常说的安眠药其实是多种镇静催眠药的统称,顾名思义是帮助我们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药物。
  
  凡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精神状态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 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所以都可以用于帮助睡眠。
  
  
  被喂安眠药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安眠药实际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药物动力学就不同,带来的危害也就不同。 
  
  BZBAs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处方类镇静催眠药为BZBAs,包括传统苯二氮罩类药物和新型非苯二氮罩类药物。
  
  传统苯二氮罩类药物包括地西泮 、三唑仑 、夸西泮等10多种药物,新型非苯二氮罩类药物包括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两者都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幼儿的中枢神经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特别敏感,不易将这类药物代谢为无活性的产物, 因此中枢神经可持久的抑制。
  
  幼儿使用这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后, 容易积聚,使他们嗜睡。婴幼儿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可出现两眼球上翻、无意识笑、步态不稳等异常反应。
  
  抗组胺药物、褪黑素伤害相对较小
  
  在美国,FDA没有批准两种处方药苯二氮罩类药物、非苯二氮罩类药物来治疗儿童失眠症,有睡眠问题的孩子可能会在医生的指导下,优先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和褪黑素,且都是根据孩子的实际体重,开具合适的剂量,不能不经医嘱自行使用。 
  
  褪黑素和抗组胺类药物也会有药物残留,不合理的使用会引起孩子反应力、注意力的下降。 还会引起嗜睡、头晕、平衡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怎么知道孩子是否被喂安眠药?
  
  除了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上症状外,被喂安眠药的孩子由于受到非正常对待,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恐惧行为(做噩梦、抑郁、不同寻常的害怕)。
  
  2.想逃跑。
  
  3.与年龄不符的极端行为。
  
  4.不是疾病问题引起的头痛或腹痛。
  
  5.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6.极端消极或有攻击行为。
  
  7.胃口特别好,偷吃东西。
  
  8.过度亲热的行为或社交恐惧。

女童误吞枣核差点没命! 给孩子喂饭要注意什么

笑闹3岁女童被喂饭时吞下枣核

周一上午,在医院普外二科病房,晓君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眼睛半睁看着天花板。在孩子肚子上,一道长约10厘米的疤痕几乎竖着穿过她的整个腹部。

“昨天孩子误吞枣核后,因为没有卡住嗓子,孩子奶奶以为拉便便时能出来就没告诉我们,今天一早孩子发烧到39度,还哭着说肚子疼,我问了才知道。”晓君母亲刘丽说,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小肠已经穿孔,需要立即手术。

孩子怎么会误吞枣核呢。刘丽告诉记者,据孩子奶奶说,是她给孙女喂饭时,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时孩子误吞的。“晓君不是第一次吃枣,平时吃枣子都会自己吐核。”刘丽说,当天晚上女儿并未出现什么异常。到了第二天早上,才喊肚子疼,还发烧。她觉得不对劲就赶紧带女儿在家附近医院做了个CT检查,发现晓君右下腹部位置有一个异物。后来经过反复追问才知道晓君此前吞过一个枣核。

小肠穿孔后8厘米小肠被切除

在儿童医院,医生给晓君做了腹腔镜探查,通过手术,切除了8厘米坏死的小肠,并在肠子里取出一颗两头尖锐的红枣核。“小肠已经被刺穿了,差点就刺到大肠了,非常危险。”该院普外二科主任介绍,经过治疗,目前患儿已经脱离危险,可以吃一些流食,身体也在逐渐恢复,但仍需再观察过五到七天,才可以出院。

“枣核非常坚硬,中间粗两端尖,吃进去后很难消化。枣核随着食物在胃肠道中蠕动,尖端部分像针一样锋利,很容易刺伤肠管,引起肠管炎症,严重时引起肠穿孔。”专家说,如果孩子不小心误吞枣核,家长一定不能大意。如果出现了腹痛、腹胀、精神差、食欲下降、喜欢哭闹等症状,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作为家长,在给小孩吃枣前,最好先将枣核剔除。

医生提醒3-5岁是误食异物高发年龄段

记者从该院普外科了解,这种误食异物的病例对他们来说并不少见。硬币、弹珠、枣核、笔帽、纽扣、弹力球、玩具小零件等,这些在成年人眼里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很可能成为孩子眼中的美食,变成伤害宝宝的致命“凶器”。

“吃饭时就让孩子安安静静的吃,追着喂饭、逗笑喂饭都是不合适的,奔跑走动中喂饭既不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容易发生意外。”专家说,3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是误食异物的主要人群。

作为家长,要注意在孩子进食时不要逗笑、哭闹,以防食物呛入气管或者误吞。发生误吞异物后,家长不要用手抠咽喉,更不要尝试用吞饭团或馒头等方法,试图让孩子把异物咽下,以免造成更大伤害。及时就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