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足部保暖十方法 睡前不妨泡泡脚

导读: 脚部受寒麻烦多 冬季足部保暖的方法 1、起床前活动脚趾 2、鞋子大小要合适 3、鞋子放在暖气旁 4、常按涌泉 5、选对鞋袜 6、睡前不妨泡泡脚 7、穿袜睡觉 8、睡前按摩脚心 9、暖水袋 10、多运动

  “寒从脚下生”,冬季天气寒冷,特别是足部,怎么捂都不暖和,冬季要想暖身,保暖首先从脚开始。那么冬季足部保暖的方法有哪些呢?多运动、常泡脚、常按摩等方法可以让你的脚暖起来!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冬季足部保暖的十个方法!

  脚部受寒麻烦多

  脚和五脏六腑中的肾关联很大。脚受寒的话,容易影响人的肾气、肾阳。很多女性不注重足部保暖,受到虚寒以后,很容易患上老寒腿。肾阳亏虚后,人的体质也会变弱,对病毒的抵抗功能降低,从而容易患上感冒等一些疾病。

  若不注意脚部保暖也会影响内脏,引起胃痛、腰腿痛、女子行经腰痛、月经不调等症。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神经联系,脚一受寒就能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收缩,抗病力下降,引起感冒等症,甚至还会诱发肢体部位的动脉痉挛、关节炎和其他风湿性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所以,经常保持双足的适当温度是预防疾病从脚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健康人脚部的正常温度应该是:脚尖约为22℃左右,脚掌的温度约为28℃左右。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时均属异常,即为病态。

  冬季足部保暖的方法

  1、起床前活动脚趾

  英国理疗师萨米·马戈建议,起床前脚趾上下活动20次,然后用脚画圆圈活动脚踝,正反方向各10次,再将大腿收紧放松10次。这样可让身体活动开,下床不会感觉太冷。

  2、鞋子大小要合适

  鞋子窄小会阻碍血液循环,不易保温。同时,秋冬季节,老人和小孩的鞋子要以舒适暖和为宜。冬天多穿棉鞋,少穿皮鞋。棉鞋恒温保暖,柔软舒适,而皮鞋散热较快,皮革生硬,不利于保暖。

  3、鞋子放在暖气旁

  冷天时,血液多数被输送到重要器官,手脚处的比较少。英国足病专家迈克·奥尼尔表示,双脚犹如保温瓶,只要一开始冷,就会一直冷。因此,穿鞋前最好将鞋子放在暖气旁热一热。

  4、常按涌泉

  具体按摩方法,每天用热水洗完脚后,仰卧床上,举起双脚用劲地相互摩擦至脚部感到温热即可。然后用手的劳宫穴和脚的涌泉穴相互按摩刺激,心肾相交。此法不仅可以加速脚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5、选对鞋袜

  足部保暖除选择宽松、柔软、保暧性能好的鞋袜之外,易出脚汗者,鞋内还应放上吸湿性较好的鞋垫,双足的表面温度宜维持在28℃~30℃最为舒适。

  6、睡前不妨泡泡脚

  每天晚上睡前泡泡脚是养肾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每天晚上泡泡脚不仅能够放松全身,而且能够感觉到一股暖气顺着脚部蔓延至全身,不仅能养肾,而且还能有利于睡眠。也可在水中加入艾蒿、老姜、肉桂等中药材,祛湿除寒。

  7、穿袜睡觉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睡前被子盖得好好的,可半夜总是被冻醒,发现双脚在外面已是冰凉。如果这时穿着袜子,即使蹬了被子,也不会感觉到双脚冰凉了。脱掉袜子睡觉,会降低脚部的温度,对促进睡眠不利。在脱衣上床后,刚开始体温肯定是会有所降低,如果这时穿着袜子,可以使双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快速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8、睡前按摩脚心

  按摩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右手掌搓左脚掌,从脚跟搓向脚心,再一顺而下搓到脚趾,动作要慢,用力要均,反复搓动,直到脚掌发热为止;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用左手掌搓右脚掌。第二步是用右手的五指分别抓住左脚的五趾,按时针方向作“圆形运动”数十次,再做反向运动;做完了左脚,再做右脚。两套动作下来,应当是20分钟左右。如果脚底还没有发热的感觉,则应当延长一些时间,直到脚底发热为止。这种脚部按摩的好处,同样是为了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全身血液通畅,自然减少了疾病。

  9、暖水袋

  睡觉时在脚的旁边放置暖水袋,不仅能够增温,还能起到恒温的作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10、多运动

  “动则生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脚部的活动可使脚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得到锻炼,并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改善脚部供热状况。

温水泡脚缓解足部压力 足部保养的十大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所以,经常保持双足的健康是预防疾病从脚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环。足部保养不仅是为了满足“恋脚癖”,也是为了健康着想,秋冬想要少生病,脚部护理很重要。下面教你足部保养的十大方法,让你的双脚健康更美丽!

  1、摸脚自诊病

  经常用手指触摸您双脚的各个部位,如触摸到皮下组织有结节、硬块或水泡样感觉,且感到疼痛时,说明该处所对应的内脏器官已发生病变或功能不正常,应及时诊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2、温水泡脚

  每天晚上给劳累了一天的双脚来个热水浴,配合一些中药材、精油等,不仅能缓解足部的压力,还能放松人体整个神经,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愉悦。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双脚体质,泡脚所需的添加物要区别对待。

  红花、当归的呢过中药材具有活血的效果,而生姜有暖体的功效,这些适合易寒冷双脚用于泡脚使用。过度劳累了一天的双脚,可以用加入了留兰香、迷迭香等精油的热水浸泡20-40分钟,可爽肤、镇静肌肤、消除疲劳、减轻腿足部位的肌肉酸痛、帮助足部与全身恢复活力,并可治疗足部多汗与异味症状。而水肿的双脚,则可用花椒煎汤泡洗双脚,不仅可祛除寒气,在杀菌、止痛痒、消肿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3、脚湿要擦干

  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由于真菌在干燥环境中无法生存,当遇到雨天脚部被打湿时,一定要及时用纸巾或软布将足部特别是脚趾缝里的污水擦干,不要让脚指头浸泡在水中,以免受真菌感染。对于不少需要穿皮鞋正装的城市白领来说,建议非工作期间,如飞机上、中午休息时间尽量多穿透气的布鞋、拖鞋、露趾凉鞋和棉质袜子。平时可以多准备几双鞋换着穿,等穿过的鞋彻底晾干了以后再穿。

  专家建议,每天用温水洗脚,洗完脚后,擦干脚趾间水分。脚汗多的人,可用足粉或痱子粉。爱运动的人,运动时要穿舒适、透气、面料轻薄的鞋子。每次运动后将鞋放在室外晾晒,常清洗并更换鞋垫。运动后要及时洗澡、洗脚,穿鞋袜前一定要把各趾缝间擦干,保持局部环境的干爽、清洁。

  4、去角质

  足部角质往往已经是厚厚的死皮,这个时候不能操之过急,梦想一次恢复白嫩细软。每一次使用去角质产品时,应该以划圈手法让去角质颗粒轻柔滚动,同时配合久一点的温水浸泡,软化角质,让剥离更温和有效。同时要特别注意脚趾甲边缘,足心及脚后跟等最易堆积角质的部位。

  当脚部出现较厚的角质时,可以用温水浸泡足部后,用手轻柔地搓去脚底角化死皮,或者选用浮石、去死皮钳等工具进行清除。但是注意不要太过频繁,动作不要粗暴,一般应以每月1次为宜。

  5、搓揉脚心

  经常搓揉脚心的“涌泉穴”便可强身健体。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反射医学中肾脏在脚部的“反射区”。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经常按搓涌泉穴,就能补精强肾,健体消疾。而且肾脏功能强壮后,对其它脏腑器官亦有保健作用,故应常搓脚底涌泉穴。

  具体做法如下:在床上盘腿而坐,用左手握住左脚趾,用右掌面搓左脚心,来回连续搓一百次。然后换脚,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掌面搓右脚心,来回连续搓一百次。早晚均可,持之以恒必然见效。搓时请注意用力要自然适度。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洗脚后顺便搓搓脚心,效果尤佳。

  6、营养润足

  去角质之后,要紧接着给足部补水。这可以通过足膜来完成,足膜除了补水之外,还能修复受损肌肤,改善干裂等症状,有的还有美白功效。有的足膜可以穿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再除下来,有的则像面膜一样,有时间限制,到了20分钟或30分钟,就要除下来了。

  使用者可按需要选保湿、美白等功效的按摩霜或自行鲜榨的果浆涂抹于足部,之后用保鲜膜、干毛巾或旧袜子包好,10分钟后去除并洗净肌肤。

  7、除脚臭

  冬天穿球鞋或是雪地靴易出汗,产生异味,可以在洗澡时使用脚部专用的香波,不仅可以彻底清除脏污,还能去除异味,也能防止脚汗脚气引起的细菌滋生。在穿袜子前,可以涂抹茶树精油在脚趾间隙,也可防止脚臭。

  有脚臭汗香港脚的人,可以把苏打粉撒在鞋子里或袜子里;再怎么严重的脚臭也会消失,对香港脚也有不错的效果。或是把明矾放在袜子或鞋子里,但一定要时常更换;另外,洗澡时把药皂抹在毛巾上,在脚趾间搓揉,对预防香港脚也很有效。

  8、修甲

  脚趾甲作为双足的一部分,不仅起到美化的作用,它还有保护脚部最柔嫩肌肤的重要作用。定期的修甲,可以有效预防趾甲细缝里的细菌滋生,防止灰趾甲、趾甲炎等病症,而且干净清爽的脚趾甲也能让双脚看起来更美。修理趾甲也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清洁脚趾甲内可能尚未清除的污物,可使用趾甲刷进行清理,而甲缝深处的污物可用专门清洁趾甲内污物的清洁棒,将污物剔除。使用专用于修剪脚部的趾甲钳,将趾甲边缘修剪成圆角。用指甲锉、专用的砂纸将趾甲边缘和表面打磨光滑。如发现脚趾边侧长有粗皮,须先用磨脚石将其磨掉,然后擦干,用乳液滋润。

  9、足部按摩

  我们的双脚分布着很多的穴位,经常给足部进行按摩,可以畅通身体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身体器官的负担,使新陈代谢功能提高。不同的按摩,可以给双足带来不同的滋润功效。

  定期使用增加皮肤水分的按摩霜,充分按摩脚面、脚两侧、足底可以使双脚柔软光滑。要想强身健体,那么按摩的重点就要放在足底部,足底的按摩完成后,再依次进行脚趾间、脚背、脚腕及膝盖以下小腿部位的按摩。

  10、常走路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靠双脚,“以步代车走,活到九十九”。双足现代医学称之为“第二心脏”。行走时脚部肌肉的收缩与松弛,能使静脉血管的流速增强,从而减轻了心脏回收血液的负担,确保血液循环的畅通无阻,以便将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使其得以濡养,从而可达到健康强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何挑选合适的鞋子呢?正确的鞋子设计应该是鞋跟高约3~5厘米,硬底软垫,足背有包裹,足弓有支撑的鞋子。不要选那些一折就软、鞋底可以被扭转的鞋子。如果要穿人字拖,建议挑选足背带子较宽、鞋跟稍高的人字拖。

  最后提醒,保护双脚还要尽量少穿皮鞋(尤其是高跟鞋),能不穿就不穿。因为皮鞋的鞋底都比较硬,一直穿着脚底板会磨出黄黄的老茧,穿高跟鞋久了脚趾都会变得弯弯曲曲的,很丑。因此能不穿凉鞋就不穿,非穿不可的时候记得擦好防晒霜,否则紫外线和地上扬起来的灰尘会让你的脚又粗又黑。

冬季老人防寒保暖八方法 多泡脚疾病全跑

  现在天气寒冷,很多地方都下雪了,寒冷的冬天,对老年人来说,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衰退,新陈代谢缓慢,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耐寒能力下降,若疏忽自我养生保健,受到寒邪侵袭,极易引发多种疾病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老年人要想平安度过严冬,须做到“八暖”,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头暖 梳头百余次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头部受到冷风吹袭,很容易使阳气从头部散发掉,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梗、中风等而祸及生命。

  因此,冬天一定要注重头部保暖,每天清晨应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气血不衰。风雪天外出时要戴好帽子,以保护头部免受风寒侵害。

  耳暖 早晚揉耳廓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由于耳朵的皮肤很薄,耳廓的血管表浅,皮下组织较少,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如不注意保护耳朵,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易发生缺血缺氧,而致耳朵冻伤,还会引发感冒等病。

  因此,老年人冬天要注意保护好耳朵,外出时戴上柔软的防护耳罩,并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以发热为度。

  鼻暖 按摩鼻双侧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如鼻子受寒冷刺激,体弱的老年人易伤风感冒。所以冬天要护好鼻子。遇到寒潮过境的天气,外出戴上口罩。

  早晨和晚睡前各按摩一次鼻部,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时,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在鼻翼外侧缘旁0.5厘米)15~20次。可疏通经络,增强局部气血流通,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有效地预防感冒和鼻病。

  颈暖 外出戴围巾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颈椎病,还会引发其他疾病。

  因此,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外出时戴围巾,可防范颈部血管因受寒风侵袭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背暖 背心护督脉

  中医认为,督脉是循行背部之主干,总督人体阳气,“背为阳中之阳”,为“阳脉之海”。如忽视背部保暖,易受风寒之邪入侵,耗伤人体阳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起感冒,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的中老年人,易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所以,在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保暖背部。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应到外边晒晒太阳,让阳光照射背部,温暖的热流不仅使人感到熨贴舒服,更是防范老年冬季抑郁症的灵丹妙药。

  腰暖 搓腰温肾阳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加上“带脉”又环绕腰部,若腰部遭受风寒后,易引起腰部冷痛,女子月经紊乱、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病。

  冬天除了护好腰部外,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起到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疏通带脉、强壮腰脊的作用。

  膝暖 运动不过量

  三九时节,持续寒冷和巨大的温度反差,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的收缩,引起关节疼痛。患有关节滑膜炎或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

  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并注意运动不过量。

  脚暖 泡脚按涌泉

  支撑人体生命大厦的双脚,有“第二心脏”之美称。但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易使血液循环不畅。脚一旦受寒冷侵袭,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痛等病的患者易旧病复发。

  因此,要注意脚部保暖,防范“寒从脚下起”。穿的鞋袜宜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和舒畅。每天晚睡前,用42℃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按摩脚掌的涌泉穴,可起到滋阴补肾、调理脏腑、舒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