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圣品 暖宝宝贴背御寒

入冬后,不仅气候寒冷,连我们体内,也容易被寒气侵袭。因此,暖宝宝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追捧。它就像一个随身的小暖气,可以贴在腰部、背部、肚脐等任何地方,轻便舒适又不妨碍美观。

  暖宝宝里含有铁粉、木粉、活性炭、食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可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外层有胶,即撕即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介绍说,暖宝宝贴在背上最为保暖,可以让全身都感觉到热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如果在经期,可以选择贴在肚脐下方小腹部;如果冬季因寒冷消化不良者,可以敷贴在胃部,促进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是有肩颈疾病或冬天因穿低领衣等肩部受风者,可以贴在肩部或后颈部;关节炎患者,可以贴在双膝关节处;如果只是平日畏寒没有特殊症状的人,可以贴在后腰的腰眼处。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使用不当,被“暖宝宝”烫伤的人可不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宋坪说,暖宝宝虽然温度不算特别高,但是身体长期接触比体温要高的发热体,也有可能引起低温烫伤。这种烫伤,往往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烫伤后皮肤会出现红斑。

  使用暖宝宝时,首先不能直接接触皮肤。最好的方法是贴在贴身衣裤的外面。其次,暖宝宝不能在睡觉时用,避免因为过度压迫导致烫伤。最后,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皮肤热敏感度低者,请格外小心。

冬季养生不可少的贴心暖宝!连保暖都要养生哟!

不论是北方还是男方的人们,在冬季这些取暖小贴士一定不能少。但是在取暖的时候也是要注意选择的产品是否是健康的哟!

一、暖手宝虽好 可要防止低温烫伤

充电式暖手宝、贴在身上的暖宝宝、热水袋大概是日常接触最多的便携取暖设备了。

物美价廉,使用方便,老少咸宜,既拿即用。然而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些取暖设备可能带来「低温烫伤」的危害。

暖手宝才多少温度,怎么会导致烫伤?

实际上,烫伤主要取决于接触温度和热作用的时间长短。短时间接触低温热源,流动的血液能够带走热量,防止了热能积聚。

但是,如果长时间接触,并且局部组织受压,局部血流受到阻碍,热能就会聚集。所以就算不太高的温度接触时间久了,也会造成「低温烫伤」。

市面上出售的暖手宝,其实际使用温度平均在 40 ℃~50 ℃ 之间。如果长期间使用,比如睡觉时把暖手宝放身上,就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所以使用暖手宝这样的取暖设备一定要注意几点:

购买合格产品;控制热源温度;控制接触时间,同一部位连续取暖不要超过 2 小时,不要在昏睡、服用镇静剂后使用暖宝宝,更不建议通宵使用暖宝宝;防止直接接触,尤其注意手肘、大腿内测等皮肤薄弱区;格外留意的人群,儿童、老人、糖尿病患者、瘫痪人群都要特别注意。

二、地暖致癌?纯属子虚乌有

地暖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一种居家整体供暖的方式。目前大多数使用的「地暖」,全称是「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这种温度调节手段,将整个建筑物内部地面作为散热器,通过地板结构层内铺设的管道,在管道内注入热水,加热地板混凝土层,使人感到温暖。然而就是这「辐射」二字,让无数人谈地暖而色变,各种「地暖致癌」「地暖导致白血病」的谣言在朋友圈传播开。其实,这都是文字狱,冤啊。

大部分人所认为的辐射,是电离辐射,它具有「辐射生物效应」,能够杀伤生物细胞,破坏生物组织。

然而地暖产生的「热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跟无线电波、可见光是同一种类型,无毒无害。

虽然名字相近,但是此「辐射」非彼「辐射」,千万不要弄混。不然啊,就变成晒晒太阳,烤烤暖气都会「致癌」了。

所以啊,可不能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谣言,而让自己在大冬天里受冻哦。

三、电热毯暖床,特殊人群需要留意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暖床神器电热毯。对于地处南方的朋友来说,没有暖气的冬夜里,一张电热毯宛如小太阳一般的存在。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开着电热毯一觉到天明的感觉。

如果家中有这些成员:孕妇,备孕男性,糖尿病患者就需要注意了,电热毯不可以任性用。

对于孕妇来说,长时间使用、或者电热毯温度过高,都可能造成体温过高从而影响胎儿。

而对于备孕男性来说,美国妊娠协会(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指出,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可能引起男性睾丸温度过热,造成精子数量下降。

至于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时间的高血糖可能造成皮肤麻木,严重者足部甚至四肢的感觉都会丧失。

这种情况下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很可能会因为无法感知温度而不能及时关闭电热毯,从而导致烫伤。

 

那些被你忽视的冬季取暖小贴士

所以对于上述人群,使用电热毯要多留个心眼。

四、其他注意事项:防干、防毒、防烧伤

除了暖手宝、地暖、电热毯,常见的冬季取暖设备还包括空调、暖气、电热扇等。

甚至在个 地区,还保留有用炭火取暖的习惯。

对于这些,需要注意几点:

1. 预防干燥

冬季气候本身就干燥。很多人贪图暖和和的感受,会把空调暖气开得大大的,导致人体很容易出现缺水的状况。

所以,在初供暖的时候,因空气干燥无法适应,突然流鼻血或感冒的情况比较多见。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室内温度来调整。

2. 预防中毒

这主要针对还在用炭火取暖的人群。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很难察觉,一旦吸入过量,几分钟内就可致命。所以并不建议使用炭火取暖。

如果非要用的话,一定要做好通风的处理。

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室内,进行诸如烧烤之类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活动。

3. 预防烧伤

与暖手宝之类的可能造成「低温烫伤」的取暖设备不同,一些取暖设施,如电热扇、小太阳等,因为温度过高可能会直接造成烧伤危险。

所以,对于使用小太阳这样的电暖器设备,要保持 50 cm 以上的安全距离,并且注意手肘等皮肤薄弱地位。总之,取暖虽好,可也要身体健康。

宝宝冬季保暖饮食秘诀 吃维生素提高抗寒能力

  冬天说到就到,宝宝们的耐寒力与身体抵抗能力远不及成人,那么作为妈妈,该怎样安排冬季饮食,让他们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呢?首先是影响机体激素调节,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代谢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谢分解加快;其次是影响机体的消化系统,使人提高食欲并消化吸收也较好;第三是影响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相应增多使钙、钾、钠等矿物质流失也增多。因此,这些变化都需要相应的营养素进行合理调节,以防机体在冬天环境中出现上述一些生理变化,冬季饮食需注意以下几点。

  提高抗寒能力,维生素不可或缺

  宝宝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室外阳光照射时间也短,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这就需要妈妈定期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每周2-3次,每次400单位。

  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了,维生素B1、B2代谢也明显加快,饮食中要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且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冬天宝宝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想不怕冷,多吃含无机盐的饮食

  有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体内缺少无机盐就容易产生怕冷的感觉,要帮助宝宝抵御寒冷,建议妈妈冬季多让他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土豆、山药、红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这些蔬菜的根茎中所含无机盐较多。

  宝宝御寒多吃哪些食物

  1.增加御寒食物的摄入

  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觉得因寒冷而不适,而且有些人由于体内阳气虚弱而特别怕冷。因此,在冬季要适当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以起到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防寒能力、维持机体组织功能活动、抗拒外邪、减少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在冬季应吃性温热御寒并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麻雀、虾、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2.增加产热食物的摄入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每天为适应外界寒冷环境,消耗能量相应增多,因而要增加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产热营养素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这三大营养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对增加脂肪的摄入量,如在吃荤菜时注重肥肉的摄入量,在炒菜时多放些烹调油等。

  3.补充必要的蛋氨酸

  蛋氨酸可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气候使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的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4.多吃富含维生素类食物

  由于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产热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明显变化。如增加摄入维生素A,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维生素C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5.适量补充矿物质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矿物质量也有一定关系。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带等。食盐对人体御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体产热功能增强,因而在冬季调味以重味辛热为主,但也不能过咸,每日摄盐量最多不超过6克为宜。

  6.注重热食

  为使人体适应外界寒冷环境,应以热饭热菜用餐并趁热而食,以摄入更多的能量御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热菜汤,这样既可增进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

  错误概念:抗寒需多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许多妈妈认为:冬天,只有让宝宝多吃些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然而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寒冷气候下,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被调动起来,使人体的产热能力增加。

  因此,冬季我们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差距并不大。无需再额外地给宝宝增加进食量来获取更多能量。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