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春捂要讲究 下厚上薄别捂过度

导读: “春捂秋冻”之“春捂”从何而来? “春捂”怎么捂谨记“下厚上薄” “春捂”捂多久?别捂过头

  现在正值早春时节,咋暖还寒,冬季的寒气还未完全散去,还有丝丝寒意,加上倒春寒的出现,我们还是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轻易给衣服“减料子”。春季养生有“春捂”的说法,那么该如何把握好春捂的度呢?如何做到适度春捂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春捂秋冻”之“春捂”从何而来?

  “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过早换裙装,还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专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早春时节,咋暖还寒,“捂”着点儿较容易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也要恰当为之。想想也能明白,中国文化的积淀能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谈资,同时更有古人们从现象的表面观察入里,渐渐总结出一套有理可依的经验之谈。而“春捂秋冻”之说绝不是空穴来风。

  “春捂”怎么捂谨记“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所以,春季穿衣首要照顾好“首足”两头,以防风寒侵袭,不要过快穿上衣袂飘飘的春装和单鞋。比如,不少女孩一到春季就开始穿短裙单鞋,这对身体很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纵然偶尔升温,也应从上身递减衣物,这样可避免关节炎、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春捂”捂多久?别捂过头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即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但是不能出汗。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果升温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汗多也容易生病。因而“春捂”并不是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所以说,小编建议大家,出门前还是要大概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状况,早上出门的时候温度往往比较低,最好多穿几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适当增减衣服,这个最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有效降低感冒的概率,学会定义你自己的“春捂”吧!

谨防倒春寒 春捂上薄下暖

受到倒春寒的影响,不少人纷纷中招,小编提示大家,春分前后仍然乍暖还寒,依然需要春捂,注意上薄下暖,保暖防寒。

14.4.jpg

谨防倒春寒春捂上薄下暖

受“倒春寒”影响,近来心脑血管、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多发,所以人们一定要注意“春捂”。

15.5.jpg

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最好不要脱棉衣。春捂讲究“上薄下厚,重首足”。中医认为,寒多自下而起,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因此要注意下身的保暖。同时,头部、手部和脚部是人体最易散热的部位,所以也要重点“捂”。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要着急摘掉帽子、手套,脱掉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此外,女性还要保护好四肢和腹部,不要着急脱掉毛衣毛裤,以免受风寒侵袭。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春捂讲究“四加五”原则,全家健康过初春

春捂四部位:神门穴、腰眼、小腿和肚脐

神门穴

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中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中医分析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保暖记5个数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大于等于8℃时,早晚就要增加衣物;温度低于15℃时,要注意多穿衣;气温达到15℃后,还要再捂个7天,小孩子要捂14天;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就要开始捂;头、肺、足,这3个部位是重点。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