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哪些?

导读: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 (1)调和阴阳: (2)扶正祛邪: (3)疏通经络: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 皮肤针 操 作: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失眠

针灸的好处有很多,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把针灸当做养生保健的常规手段了。那么你知道针灸还能治疗失眠吗?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是什么呢?针灸怎么治疗失眠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

以针灸方法安眠古代即有记载,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1)调和阴阳: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两者都可以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进行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3)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可以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应在经络上,并可以通过针灸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

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 作: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2)、皮肤针弹刺讲究手法,本法应由专业人员施行。

(3)、失眠症的针灸治疗应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减轻工作压力等相结合。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失眠的中医治疗非常多,常见的话还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另外,还有通过辨证之后,给予的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对病人来说也是很有效的,比如说神门,失眠这些穴位,就是针刺里面比较爱选的穴位。另外也可以采取穴位贴敷的方法,比如说吴茱萸,在睡前贴在涌泉穴上,就是脚心的偏上的位置,也有助于睡眠。

另外,也可以采取安神类的中药贴肚脐,比如说菖蒲、远志、丹参捣成粉之后,拿膏药贴在肚脐上,也有助于睡眠问题。这是中医的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一些方法。另外也可以采取推拿的治疗,我们也有失眠的推拿手法,其实的核心技术还在于放松,让焦虑的病人更加放松,这样也有助于缓解这种睡眠障碍。还有就是中药的泡洗,中药的熏洗,对睡眠来说的话,也有一定的帮助。以上就是我们全部的中医药的一些特色技术。

贴针灸对手腕痛的如何治疗 治疗原理有哪些

【配穴】

阳溪穴(双侧):位于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段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阳谷穴(双侧):位于手腕尺侧,在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除以上穴位外,还可以遵循哪里疼痛贴哪里的原则。

【作用】

缓解腕关节酸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原理】

阳溪穴与阳谷穴可以促进手腕关节周围的气血运行,使劳损、僵硬的肌肉及软组织得以恢复,缓解腕关节酸胀疼痛等症状。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