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

导读: 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 1、西洋参 2、菊花 3、黄芪 4、 枸杞 5、莲子 6、藿香

夏季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也是养生的好季节,夏季也适合吃中药进补,不过最好是平补,不适合食用太热或太凉的中药。那么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

1、西洋参

西洋参是夏季进补的常用之品,性凉味甘,用其泡水喝能扶正气、降虚火、生津液、除烦倦,非常适宜酷暑盛夏饮用。最适宜于气阴两虚有热的人,其特点为不热不燥,凡不适合人参和热补的人,均可用西洋参。

2、菊花

夏季喝菊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并且菊花同时还具有降火、明目的作用,更是适合夏季高温天气时饮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群,菊花的明目功效还能缓解电脑族的眼睛疲劳,同时还能有效地防辐射。

3、黄芪

夏季高温酷暑,不少人因为出汗较多,感觉气虚无力、肢体疲倦,有的还出现咽喉痛、咳嗽等感冒的症状,此时可适当食用黄芪补气。据药书等记载,黄芪性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效。

4、

枸杞

夏季服用枸杞可以泡水或生吃,但不要与药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配伍,也不宜用黄酒或者白酒泡成药酒。泡水的话,以下午泡水当茶饮为佳,还可以加入菊花、金银花、山楂、蜂蜜等,以改善体质、利于睡眠。

5、莲子

夏季人的肠胃比较虚弱,容易腹泻,莲子恰好是补脾益胃的餐桌帮手。莲子能养心安神,夏天食用有利于养心,如果不怕苦的朋友可以不去莲芯,这样还能清心火,配合其余滋补药材,达到整体的调和目的,能滋养五脏。

6、藿香

夏季用藿香煮粥或者泡茶喝,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等见效快。上班时泡上一杯藿香佩兰茶,不仅能享受到清新芳香的味道,还能起到消暑的作用。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夏天进补的中药有哪些了,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帮助到大家。

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 十种中药最补身

  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夏季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也是养生的好季节,夏季也适合吃中药进补,不过最好是平补,不适合食用太热或太凉的中药。那么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呢?小编推荐十种中药。

  1、西洋参

  西洋参是夏季进补的常用之品,性凉味甘,用其泡水喝能扶正气、降虚火、生津液、除烦倦,非常适宜酷暑盛夏饮用。最适宜于气阴两虚有热的人,其特点为不热不燥,凡不适合人参和热补的人,均可用西洋参。

  早饭前或晚饭后取2~3克西洋参片含于口中,细细咀嚼。或者取西洋参切片或参须3克,用沸水冲泡,闷约5分钟后,当茶频饮,可反复饮至无味,然后将参片或参须嚼服。

  2、太子参

  煮汤常用到的太子参,其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对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太子参补气生津作用的效力比人参、党参、西洋参都弱,但药性十分平稳,且副作用比上述参种小得多,适合那些体虚又受不住滋养药物大补的人。

  如脾胃虚弱的人初次进补,用太子参比较放心;而那些虚证患者,夏季大补容易“上火”,则不妨用太子参清补扶正;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的人,食用太子参不仅可改善症状,且无服食人参后血压升高的危险;青壮年、儿童也可服用太子参,无引发早熟之嫌。

  3、黄芪

  夏季高温酷暑,不少人因为出汗较多,感觉气虚无力、肢体疲倦,有的还出现咽喉痛、咳嗽等感冒的症状,此时可适当食用黄芪补气。据药书等记载,黄芪性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效。

  将黄芪洗净后泡开水喝是最简单的食疗方,也可用水煎服饮用。还有一种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此药汁加大米煮粥。

  4、山药

  夏季脾胃虚弱,人体消耗也大。具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的山药,补气而不滞,能很好地调节脾胃功能。《本草纲目》记载,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清代医家李修园说山药能补肾填精;《药性本草》则以为,山药能补五劳七伤,去凉风,镇心神等。

  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将山药、大枣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选择。

  5、莲子

  夏季人的肠胃比较虚弱,容易腹泻,莲子恰好是补脾益胃的餐桌帮手。莲子能养心安神,夏天食用有利于养心,如果不怕苦的朋友可以不去莲芯,这样还能清心火,配合其余滋补药材,达到整体的调和目的,能滋养五脏。

  家常做法是将莲子去芯与芡实、荷叶一起做成莲子芡实荷叶粥,养脾胃的效果更好。莲子宁心安神,银耳安眠健胃,做成莲子银耳汤,味道清香,对夏季易失眠的人也是上选。白莲子口感香糯,莲子芯性寒味涩,阴虚内热、年老体弱者不易过多食用。

  6、芡实

  夏季很多人贪凉,容易伤脾胃,中医认为,芡实最益脾胃,此时吃些芡实做的甜品或粥最好。《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补中除爆疾,益精气”,认为具有良好的补肾补精收摄作用。《本草从新》亦云:“芡实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芡实的最佳搭配要数银耳、莲子、山药、白扁豆等,炖锅冰糖银耳芡实羹很不错。吃芡实要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

  7、麦冬

  麦冬又称麦门冬、寸麦冬等,它是一味传统中药,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对于因热扰心、伤及气阴以及心阴不足的人来说最适合服用,可养心阴、胃阴,去燥热,缓解口干舌燥、心烦不眠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对症下药。

  8、枸杞

  枸杞的养生作用很多。首先,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以及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所以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

  夏季服用枸杞可以泡水或生吃,但不要与药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配伍,也不宜用黄酒或者白酒泡成药酒。泡水的话,以下午泡水当茶饮为佳,还可以加入菊花、金银花、山楂、蜂蜜等,以改善体质、利于睡眠。

  9、藿香

  中医认为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除秽恶痞闷。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用于湿浊中阻,腹痛吐泻,胸闷不舒,寒湿闭暑等症。

  夏季用藿香煮粥或者泡茶喝,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等见效快。上班时泡上一杯藿香佩兰茶,不仅能享受到清新芳香的味道,还能起到消暑的作用。

  10、菊花

  夏季喝菊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并且菊花同时还具有降火、明目的作用,更是适合夏季高温天气时饮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群,菊花的明目功效还能缓解电脑族的眼睛疲劳,同时还能有效地防辐射。

  菊花有黄菊花与白菊花之分,黄菊花擅于疏散清泻,白菊花养肝阴作用较强。取菊花5~6朵,开水泡服,用于因热伤风、肝火盛所致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

冬季进补吃什么好 冬季进补常用五种中药推荐

冬季进补常用五种中药推荐

枸杞子

产于宁夏的银川、中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法:泡水、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

杜仲

杜仲主要产于四川。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山药

山药主要产于河南省。可分为两种:毛山药和光山药。它有很好的补脾益肾作用。用法:放于锅内蒸后食用,或切片后做汤。

鹿茸

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用法: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党参

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反寒凉,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既滋补又养血。用法:把党参切成小段,做汤。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整枝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

冬季进补的食疗方推荐

枸杞三七鸡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毫升,胡椒、味精适量。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备用,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汽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胸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可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当归、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洗净,剔去筋膜,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备用。沙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腰膝酸软者。

芪杞炖子鸡

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枸杞子各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