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20个身体疾病信号 清晨醒来头晕头昏

  要想做好养生,就需要了解身体疾病信号大全,及早发现身体出现的身体疾病信号,进行治疗。下面小编总结了20个身体疾病信号大全,供参考。

  1、清晨醒来如果头晕、头昏,可能是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过高等疾病,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后浮肿还不彻底消失,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

  2、如果出现口臭、口气重,则可能是牙周病引起,同时,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B都可能导致口臭。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

  3、如发现眼睛颜色改变,充血、浑浊、色黄,应马上去医院看医生,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如眼角膜出现一圈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如果是30-50岁的男性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4、如果发现自己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如脸色带黄,还伴以身体疲倦,很可能是黄疸型肝炎。

  5、晨起恶心呕吐,除去怀孕的原因,如每天早上都如此,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肝胆有病。

  6、如果吃油腻食物后上腹部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胆疾病。如果饭后总是出现反酸、腹胀或腹痛等症,提示积食了,要多吃新鲜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以易于消化。

  7、如果出现食不知味,并伴心悸、多梦、失眠等。这就意味着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是操劳过度所致。当口中干涩,舌苔厚重,尝不出食物的滋味时,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脏发生病变。

  8、如果食欲亢进,体重却减轻,可能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没有食欲,见到油腻就恶心,易疲劳,可能是患了肝炎。

  9、刷牙时如果牙龈出血,可能是牙周病,如果还伴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则可能与肝病有关。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来缓解病情。

  10、晨起小便,如果尿液棕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

  11、如果在清晨4—5点钟醒来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并且伴有疲乏无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适的感觉才逐渐消失,提示可能是糖尿病倾向。如果总感到口渴,要去查查血糖和糖耐量。

  12、眼睛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是肝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经常眼睛疼痛,除了用眼疲劳外,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提防青光眼。

  13、耳朵老是嗡嗡作响,还会伴随着脚痛、腰痛、尿频等症状,这是肾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号。

  14、上楼梯时如感到心跳加速、心慌、胸闷,表明心脏功能较弱。

  15、工作时如果感到记忆力太差、健忘,可能是神经衰弱和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如果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内脏有了毛病。

  16、双手如果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可能是患有较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果指甲生长缓慢,没有光泽并且变黄变厚,提示淋巴系统出了毛病。

  17、如果手背静脉突出,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越加明显,也提示有心脏病的可能。如果手掌泛红,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及内分泌失调。

  18、如果过度兴奋或紧张时手掌常潮湿出汗,可能有甲状腺的异常。手发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病。

  19、鼻子不灵,同时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呼吸困难,这是肺功能逐步衰退的标志。

  20、嘴唇感觉麻木,身体日渐消瘦。这表明胰腺功能在逐步衰退,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饥饱不当所致。

身体发出求救的5个信号 头痛欲裂警惕脑出血

  多数情况下,身体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发出“运转异常”的信号,我们要学会从中找到疾病的蛛丝马迹。尤其是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身体甚至会拼命向我们“求救”。此时,必须引起重视,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头痛欲裂,警惕脑出血

  偶尔的头疼脑热很常见,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但有几种类型的头疼却不那么稀松平常,若没能及时救治,甚至会危及生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主任、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主任缪中荣说,如果头痛十分剧烈,并伴有偏瘫或意识障碍,则可能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典型信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如果头痛来得急,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并且是极其剧烈的胀痛或类似爆裂样的疼痛,伴有呕吐及颈项强直(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疼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则应马上意识到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平卧,头转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等待救护车到来。如果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给予简单急救。

  巨石压胸或是心梗

  “当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不排除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急性心肌梗死,二是主动脉夹层,三是肺动脉栓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许顶立主任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患者,如出现上述疼痛,更应高度警惕。

  美国人常说:“有胸痛,拨911(美国急救电话)”,可见胸痛来势之凶。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心血管病患者,在服用一片硝酸甘油或救心丹20分钟后,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则应考虑可能是急性心梗,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若能在60分钟内开通血管,就抓住了心梗的黄金抢救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就不要乱吃药,以免误服,加重病情。许顶立提醒,家属一定要拨打120,不要自己开车送患者就医,在等待救护车期间,病人要尽量平躺。有些心梗患者是躺不下来的(平卧会出现气促现象),可采取半坐位,靠在床上。

  腹痛如刀割,小心胰腺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教授刘思德指出,危及生命的腹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外伤引起的腹腔内脏破裂,伴随有内脏大出血,病人易陷入休克。我们一般通过腹痛的范围来判断患者的受伤程度。如果腹痛范围只是在局部,那么脏器可能没有完全破裂,只是被膜下出现了血肿,短期内对生命没有危害。若是腹痛范围很广,波及全腹,则判断脏器可能破裂,血液已充斥腹腔,此时,病人易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这类疼痛是持续的,不可能通过休息和姿势的改变而缓解,且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第二类是基础疾病引发的腹痛。胆结石、胆囊炎患者,易出现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发病信号是:腹痛合并有发烧、黄疸。如果不能在48小时内及时就医,死亡率超过50%。建议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不要把小病养大。

  此外,对某种东西过敏,或吃了有毒的食物,也会出现急性腹痛。有些病人不清楚自己对药物(如阿莫西林)有过敏史,可能因为误服而出现腹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休克等。过敏性休克的死亡几率非常大,多伴随出汗、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如果误服了某些食物,如蘑菇等,出现腹痛,且合并有腹泻、消化道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等待救护车时最好自行催吐。方法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面部朝下,用一定的刺激物,如手指、勺子、筷子等压住舌根,刺激咽喉,进行呕吐。如果在暴饮暴食和酗酒后出现腹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肚脐向上一点点的位置,且让人坐立不安,程度剧烈如刀割并持续加重,并累及腰背,呈弯腰或躯体位时,疼痛会有所缓解,则可能患了急性胰腺炎。若不及时就医,重度胰腺炎会出现一系列威胁生命的合并症。

  便血,消化道在预警

  咳血多是肺部疾病的警示信号。可能导致咳血的疾病有: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呕血则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异常。从口中呕血,可能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引起的食管及胃的静脉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损伤,甚至胃癌。大便带血,多预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是食管或胃内的静脉曲张,还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还有些应激因素出血,如急性胃黏膜病变,脑出血患者也可能出现胃黏膜的应激性出血。刘思德提醒,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颜色多为黑色,如果是像柏油一样漆黑,则判断出血量很大。此外,下消化道出血,血便颜色多为暗红色,但下消化道出血占血便比例较低,仅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0%。小便出血,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出了问题,如果尿液颜色像浓茶或洗肉水色,则提醒出现异常的器官可能是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病变的类型可能是炎症、结石、结核或肿瘤。刘思德提醒,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立即就医,不可延误病情。

  高烧不退提示多种疾病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超过39℃,则定为高热。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随着吃药或病情的恢复,持续一段时间会退下来,但若是高烧持续时间较长,且温度变化不超过1℃,则需要留心了,这可能是结核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甚至肿瘤的预警信号。北京急救培训中心讲师温新华指出,在夏季,危害严重的高热多见于中暑及夏季传染病。夏季中暑的典型信号是发烧、身体发烫,特点是无法用退烧药得到缓解。中度中暑发热温度在38℃左右,如果不引起重视,则可能很快发展为发热39℃以上的重度中暑,进而导致热射病,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甚至昏迷。

  中度中暑可通过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冰敷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患者曾剧烈运动,大量流汗,可适当喝些生理盐水来补充电解质。如果不是由于大量出汗引起的中暑,应主要注意通风、散热。一旦自行救治无效或出现高热则应立即就医。需要提醒的是,夏季中暑应以预防为主。一旦中暑,不仅非常难受,而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各种信号提示多种疾病

关键时刻身体会向我们发出“求救”

头痛欲裂,警惕脑出血

偶尔的头疼脑热很常见,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但有几种类型的头疼却不那么稀松平常,若没能及时救治,甚至会危及生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主任、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主任缪中荣说,如果头痛十分剧烈,并伴有偏瘫或意识障碍,则可能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典型信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如果头痛来得急,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并且是极其剧烈的胀痛或类似爆裂样的疼痛,伴有呕吐及颈项强直(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疼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则应马上意识到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平卧,头转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等待救护车到来。如果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给予简单急救。

巨石压胸或是心梗

“当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不排除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急性心肌梗死,二是主动脉夹层,三是肺动脉栓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许顶立主任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患者,如出现上述疼痛,更应高度警惕。

美国人常说:“有胸痛,拨911(美国急救电话)”,可见胸痛来势之凶。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心血管病患者,在服用一片硝酸甘油或救心丹20分钟后,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则应考虑可能是急性心梗,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若能在60分钟内开通血管,就抓住了心梗的黄金抢救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就不要乱吃药,以免误服,加重病情。许顶立提醒,家属一定要拨打120,不要自己开车送患者就医,在等待救护车期间,病人要尽量平躺。有些心梗患者是躺不下来的(平卧会出现气促现象),可采取半坐位,靠在床上。

关键时刻身体会向我们发出“求救”

腹痛如刀割,小心胰腺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教授刘思德指出,危及生命的腹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外伤引起的腹腔内脏破裂,伴随有内脏大出血,病人易陷入休克。我们一般通过腹痛的范围来判断患者的受伤程度。如果腹痛范围只是在局部,那么脏器可能没有完全破裂,只是被膜下出现了血肿,短期内对生命没有危害。若是腹痛范围很广,波及全腹,则判断脏器可能破裂,血液已充斥腹腔,此时,病人易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这类疼痛是持续的,不可能通过休息和姿势的改变而缓解,且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第二类是基础疾病引发的腹痛。胆结石、胆囊炎患者,易出现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发病信号是:腹痛合并有发烧、黄疸。如果不能在48小时内及时就医,死亡率超过50%。建议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不要把小病养大。

此外,对某种东西过敏,或吃了有毒的食物,也会出现急性腹痛。有些病人不清楚自己对药物(如阿莫西林)有过敏史,可能因为误服而出现腹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休克等。过敏性休克的死亡几率非常大,多伴随出汗、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如果误服了某些食物,如蘑菇等,出现腹痛,且合并有腹泻、消化道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等待救护车时最好自行催吐。方法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面部朝下,用一定的刺激物,如手指、勺子、筷子等压住舌根,刺激咽喉,进行呕吐。如果在暴饮暴食和酗酒后出现腹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肚脐向上一点点的位置 且让人坐立不安,程度剧烈如刀割并持续加重,并累及腰背,呈弯腰或躯体位时,疼痛会有所缓解,则可能患了急性胰腺炎。若不及时就医,重度胰腺炎会出现一系列威胁生命的合并症。

关键时刻身体会向我们发出“求救”

便血,消化道在预警

咳血多是肺部疾病的警示信号。可能导致咳血的疾病有: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呕血则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异常。从口中呕血,可能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引起的食管及胃的静脉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损伤,甚至胃癌。大便带血,多预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是食管或胃内的静脉曲张,还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还有些应激因素出血,如急性胃黏膜病变,脑出血患者也可能出现胃黏膜的应激性出血。刘思德提醒,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颜色多为黑色,如果是像柏油一样漆黑,则判断出血量很大。此外,下消化道出血,血便颜色多为暗红色,但下消化道出血占血便比例较低,仅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0%。小便出血,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出了问题,如果尿液颜色像浓茶或洗肉水色,则提醒出现异常的器官可能是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病变的类型可能是炎症、结石、结核或肿瘤。刘思德提醒,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立即就医,不可延误病情。

高烧不退提示多种疾病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超过39℃,则定为高热。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随着吃药或病情的恢复,持续一段时间会退下来,但若是高烧持续时间较长,且温度变化不超过1℃,则需要留心了,这可能是结核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甚至肿瘤的预警信号。北京急救培训中心讲师温新华指出,在夏季,危害严重的高热多见于中暑及夏季传染病。夏季中暑的典型信号是发烧、身体发烫,特点是无法用退烧药得到缓解。中度中暑发热温度在38℃左右,如果不引起重视,则可能很快发展为发热39℃以上的重度中暑,进而导致热射病,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甚至昏迷。

中度中暑可通过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冰敷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患者曾剧烈运动,大量流汗,可适当喝些生理盐水来补充电解质。如果不是由于大量出汗引起的中暑,应主要注意通风、散热。一旦自行救治无效或出现高热则应立即就医。需要提醒的是,夏季中暑应以预防为主。一旦中暑,不仅非常难受,而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