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夺命饮食恶习 漏掉早餐狼吞虎咽

导读: 1.顿顿无酒不欢。 2.饭后喝浓茶。 3.晚上吃大餐。 4.漏掉早餐。 5.狼吞虎咽。 6.不渴不喝水。 7.不重视主食。 8.餐后点支烟。

  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多重要,好习惯不仅让我们远离疾病侵扰,还有助维持旺盛精力和健康体魄。下面专家总结出“八大夺命饮食恶习”,专家一一解读,帮您发现并远离这些可能“致命”的饮食习惯。

 

 1.顿顿无酒不欢。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亲朋欢聚,还是工作应酬,都少不了酒来助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都和饮酒有关,酒精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烟草。美国研究发现,长期喝酒,全身器官都跟着遭殃:从肝脏、肠胃、胰腺,到大脑、心脏、骨骼、耳朵和眼睛,无一幸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可怕的是,过量饮酒还会引发癌症。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洪昭光表示,食道癌、胃癌等癌症最易盯上爱喝酒的人。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酒,越少越好”。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纯酒精量不应超过20克,女性应更少一些,用“饮酒量×酒精浓度×0.8”这个公式就能算出酒精摄入量。如实在不能避免饮酒,也最好不要空腹喝酒,喝前可吃些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如面包等。

  

2.饭后喝浓茶。

很多中国人有饭后饮茶的习惯,实际上,这给健康埋下隐患。饭后马上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容易与食物中的铁质、蛋白质等产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人体对铁质和蛋白质的吸收。有关实验表明,饭后饮用15克茶叶冲泡的茶水,会使食物中铁的吸收量降低50%。

  专家表示,饭前空腹喝茶、吃饭过程中喝茶,也都不利于消化。饭后如果口渴可以喝点白开水代替。如果要喝茶,最好饭后1小时来杯淡茶。

  

3.晚上吃大餐。

忙碌了一天,现代人往往把晚餐作为正餐来好好犒劳自己。殊不知,这样百害而无一利。晚餐吃得过多,多余热量合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会使人发胖,有时再加上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人可能在睡眠中休克。而且,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睡觉时会诱发各种噩梦。此外,长期晚餐吃得过饱,且餐后不运动直接休息,可能诱发肠癌,更是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因此,晚餐要尽量早吃;其次,要减少肉食;再次,应控制进食量,晚餐摄入热量不应超过全天摄入的30%;最后,晚饭半小时后可散步消食。

  

4.漏掉早餐。

很多人因起床晚、怕麻烦、赶时间等原因,“牺牲”掉早餐。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胰岛素水平更高,久而久之易患糖尿病。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表明,常不吃早餐会增加患心脏病风险。漏掉早餐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另外,还易引起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诱发消化道疾病。长期不吃早餐,甚至会使胆固醇增高,易患上胆结石。因此,无论多忙,早餐不能省。建议大家最好在早上7~8点吃早餐。如果吃太早,会干扰胃肠的休息。另外,早饭种类要少而精。

  

5.狼吞虎咽。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中国人的吃饭速度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据调查显示,4000多人中有近九成吃顿饭只花十多分钟,一口饭就嚼两三下。日本大阪大学研究发现,吃饭速度快会导致肥胖几率翻倍;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则指出,如果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吃饭太快,不仅对食道带来损害,还可能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发胖。高血糖患者吃饭太快则有加重病情的危险。因此,每顿饭至少吃15分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能增加咀嚼时间。此外,每口饭的咀嚼速度也要放慢,一口嚼20次以上为宜。

  

6.不渴不喝水。

水不仅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还是人体排毒的工具。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时,身体至少已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要让其参与新陈代谢。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肾脏损害也很大。而且,越不及时补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

  因此,不管渴不渴都要充分补水,成年人一般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水。晨起后空腹喝杯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饭后半小时内不要喝水,否则会稀释唾液和胃液,影响消化;睡前不能喝太多水,因为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

  

7.不重视主食。

曾经,米饭、面条、馒头都是人们餐桌上顿顿不离的主食,可生活好了,这些食物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很多人为了减肥甚至拿水果充当主食。美国营养学家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坏胆固醇会增高,患心脏病的风险就更大。而中国传统医学更强调“五谷为养”,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以水果当主食,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营养不均。

  应保证膳食中谷物等主食提供每天所需能量的50%~60%。成年人一天约需2000千卡热量,其中源于主食的应不少于1000千卡,三餐分配比例最好是4:3:3或4:4:2,如早上吃两个包子、一碗粥,中午吃碗面条,晚上吃一小碗米饭加块红薯,就较合理。

 

 8.餐后点支烟。

老百姓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其实,医学研究表明,进食后立即吸烟对健康极为不利。饭后抽烟的危害比平时抽烟要大10倍。这是因为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立刻全面运动起来,人体胃肠蠕动十分频繁,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毛孔也都张开。这时吸烟,肺部和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力度加强,烟雾中有害物质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因此,公共场所和家里要全面禁烟,瘾大的烟民如实在难熬,也要将吸烟时间定在饭后半小时。

白领警惕致癌饮食八习惯 吃东西狼吞虎咽

  白领每天忙于工作,很多时候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也是不规律,时而暴饮暴食,时而不吃东西,大家要知道,饮食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癌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导致癌症的不良习惯。

  1、吃饭不规律

  吃饭经常不准时仿佛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通病,其实,这样对身体非常不利。研究表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与胃癌。

  临床中,问及癌症患者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或者是不吃早饭,或者是中午吃得很晚,或者是深更半夜吃零食。

  传统中医认为,按时吃饭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人体气血的补充和协调,避免五脏功能的失调,预防癌症的发生。从另一方面讲,饮食有利于唾液分泌,而唾液定时分泌对于致癌物质有消解的作用。

  2、吃得过饱

  我们的先辈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吃得过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黄帝内经》里面说了句非常经典的话:“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一次吃很多东西,首先损伤的是我们自己的肠胃。

  中医古书《济生方》也指出:“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症瘕。”从古人的经验看,饮食过量就会使肠胃功能失调,时间久了,生病得癌也无法避免。

  3、吃东西狼吞虎咽

  吃东西狼吞虎咽仿佛成为这个时代上班族的一个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上班族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吃饭好像只是为了简单的身体需要,所以,吃饭速度非常快。实际上这样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吃饭快,食物的咀嚼不细,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另外,吃饭快,食物团块的体积大,易对食道和贲门等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久之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

  张先生就是这样的患者,从参加工作起,因为工作太忙,所以练就了快速吃饭的本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参加工作10年后他得了胃癌。

  4、喜欢吃滚烫的食物

  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东西。咨询一位被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饮食情况,发现他平日不但喜欢吃烫嘴的饭菜,还非常喜欢喝热茶,就是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他中年发病。

  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也不断证明着,饮热茶会破坏食管的“黏膜屏障”。据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食管癌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人,喜好热饮、硬食、快食或饮酒。

  动物实验也证明:饮酒、吃滚烫的食物、吃饭狼吞虎咽等都对食道黏膜有一定的灼伤和腐蚀作用,当黏膜细胞出现增生性病变后,就有可能进一步发生癌变。

  5、经常在外面吃饭

  当今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也改变了人们居家饮食的良好习惯。许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经常在外应酬,其实,这样的饮食方式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一方面,由于经常在外吃饭,造成了饮食无定时,时间一久必然使自身的脾胃功能受到损害,进入一种“癌状态”中。另一方面,外面售卖的食物,为了追求色香味,通常会使用高温油炸的方法,或者加入大量调味剂,比起家庭烹饪的食物,它们含有更多的致癌物质。

  同时,大家在聚会中大量饮酒,这些无疑都加重了胃肠负担,为癌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6、经常饮酒过量

  从保健方面讲,适量饮酒能兴奋神经,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的生理功能,可以松弛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进食欲,有利于睡眠。最近,国外的研究分析显示,每日饮酒少于20克,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20%,在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中,也得到同样结果。

  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处,与酒精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抗血小板血栓形成和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对防治冠心病、糖尿病有一定效果。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过量饮酒则对健康有害无益。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是一种对人体各种组织细胞都有损害的有毒物质,能损害全身各个系统。

  研究表明:直接喝烈性酒,或一天喝4两以上白酒,大口喝啤酒等,都是容易招致癌症的饮酒方式。

  值得提出的是,要避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时,由于胃中没有食物,酒精经胃黏膜快速吸收,直接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急剧升高,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因此在饮酒前应先吃些食物,尤以碳水化合物为佳,因其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可供肝脏“燃烧”酒精之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下酒菜,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以补充肝脏代谢酒精所需的酶与维生素。

  7、偶尔才吃蔬菜和水果

  膳食讲究平衡,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平时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就增加了患癌的风险性。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和熟肉制品分别使结肠癌危险增加29%和50%。临床医生说,有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共同的饮食习惯就是吃肉喝酒,不吃蔬菜和水果,结果非常不幸,弟弟得了结肠癌,一年后哥哥也被确诊为晚期胃癌。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与纤维素的最好供给源,一直被认为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研究显示:胡萝卜、西红柿、葱、大蒜、萝卜、橘类水果等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尤其是对口腔、食道、胃、结肠、肺等部位的肿瘤作用更强。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多注意吃蔬菜和水果。

  8、就餐环境不愉快

  现代研究认为,不良的情绪变化是癌症的“活化剂”。有学者收集近50年的资料,发现忧郁、焦虑、失望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常常是癌症发生的前奏,这种情绪潜伏通常只要1~2年,就可能引起疾病。美国专家调查的500例癌症患者,都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

  这一点完全不难理解,如果在不愉快的环境中就餐,必然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使脾胃运化失调,肝气不舒,日久就会导致气滞血淤,给癌症的发生创造条件。现代人一边工作一边吃饭,一手举着饭盒,另一只手还拿着电话,怎么能健康呢?

养胃需注意八大禁忌 忌晚餐过饱狼吞虎咽

外界情色不断我们应当如何拒绝诱惑

大千世界,人人都有欲望。生理的欲望,心理的欲望,身体的欲望,精神的欲望,各式各样,形形色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就是追求和满足各种欲望的过程。没有欲望,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有欲望并不是什么一件坏事,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一些、让上级组织更放心一些、让人民群众更满意一些,这也是一种欲望,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欲望,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欲望,我们推崇提倡这种欲望。但欲望如果与诱惑联系在一起,便失去了正确的方向,甚至有可能堕落为犯罪。

正像天气有阴就有晴,月亮有圆就有缺一样,有了欲望也就有可能产生出各种诱惑。它们相伴而生,形影不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就有各种各样的诱惑:物质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美色的诱惑、谎言的诱惑,等等。这些诱惑紧紧地跟随着我们,纠缠着我们。

面对诱惑和欲望,我们要不贪不求。不贪不求,不是指禁欲,也不是指人不需要生存的物质条件,而是指不要有对荣华富贵,声色犬马的过分追求。在人的一生中,金钱的多与少,地位的高与低,官职的大与小,生活的好与坏,都是比较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总和高的攀比,不向低的看齐,不抑制自己的欲望,不抑制自己的贪求之心,就经不起诱惑的考验。经不起诱惑的考验,就会贪污受贿;经不起美色的考验,就会腐败堕落;经不起权力的诱惑,就会争权夺利;经不起荣誉的诱惑,就会弄虚作假;经不起谎言的诱惑,就会上当受骗。

面对欲望的诱惑,我们要把握好度,要知足常乐。欲壑难填,如果没有止境,得龙望蜀,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经不起形形色色的诱惑,最终会酿成人生的悲剧。不少干部沦为腐败分子,许多好人变成坏人,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和把握欲望,拒绝诱惑。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正确处理欲望和诱惑的关系,就能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这样,我们的心灵就会纯洁而高远,我们的生命就会丰盈而美丽。

  4、忌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5、忌晚餐过饱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营养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喜欢吃夜宵或睡前吃点东西,这样做,不仅造成睡眠不实,易导致肥胖,还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形成。

  6、忌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粘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保护胃。

  7、忌咖啡浓茶

  咖啡、浓茶均为中枢兴奋剂,都能通过反射导致胃粘膜缺血,使胃粘膜的保护功能破坏,而促成溃疡发生。

  8、忌滥用药物

  容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故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必须服用时,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最好在饭后服用。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