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到,病复苏!学会这几招,轻松应对感冒咳嗽!

导读: 咳嗽吐白痰,手搓“大椎穴” 咳嗽吐黄痰,掐按鱼际穴 哮喘咳不停,艾灸风门穴 推荐感冒止咳妙方 1、鸡蛋羹 2、含生姜片 3、红糖姜汤 4、冰糖雪梨

俗话说“二四八月乱穿衣”,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温多变,人容易感冒,所以要坚持“春捂”。这段时间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的症状了!咳嗽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候咳得胸肺疼痛,那可是非常的折磨人!患了咳嗽怎么办?下面为你介绍几种神奇止咳化痰的穴位,咳嗽一按就好了!

咳嗽吐白痰,手搓“大椎穴”

低头的时候,颈后部最突起的那块骨头就是大椎穴所在的位置。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的汇聚之处。咳嗽、咽痒、吐白痰、流清鼻涕的人适合刺激它。

刺激大椎穴的方法很简单,用手掌搓大椎穴,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洗澡的时候还可以用淋浴浇浇大椎穴。哪怕只是用热毛巾焐焐大椎穴,也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咳嗽吐黄痰,掐按鱼际穴

如何是肺热引起的咳嗽,这类患者在咳嗽的同时,往往有黄痰,且质地黏稠。此时可以适当刺激鱼际穴。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能调理肺气、解表宣肺、清热泻火,因此常被用来治疗风热感冒、头痛身热、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症。刺激鱼际穴的时候,要用拇指的指尖反复用力点按,直至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哮喘咳不停,艾灸风门穴


哮喘是在春节常见的易复发疾病。中医将哮喘分为热喘、寒喘和虚喘三类。其中,在此时发作、加重的哮喘,多被归为寒喘。寒喘的主要诱因是外感风寒,或者吃了寒凉的食物。患者在发作时怕冷,脊背有如冷水浇灌,并有胸闷气短的感受。

这类患者防寒保暖的重点是背部。因为背部有一个风门穴。这个穴是风出入胸腔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牢牢守住寒风出入肺部的大门,保护肺部不受寒邪侵袭,从而减轻寒喘的病情。

推荐感冒止咳妙方

1、鸡蛋羹

材料:鸡蛋两个

做法:将两个鸡蛋打到碗里,放入比鸡蛋的量稍多一点的水,(大约是1:1),放入盐进行搅拌,然后倒入纱布进行过滤,最后放到开水的锅里蒸10分钟即可。整出来以后放入几滴香油。

适用于:伤风感冒导致的咳嗽

2、含生姜片

材料:姜片

做法:把姜切片,然后放入嘴里不要嚼不要咽,等到感觉没有味道的时候吐出来,可以有效解决痰多咳嗽。

适用于:痰多咳嗽

3、红糖姜汤

材料:红糖、姜

做法:提前把姜切片,用砂锅熬水,待水烧开放入红糖,红糖融化以后,放入姜片,熬制十分钟即可。

适用于:偶感风寒

4、冰糖雪梨

材料:雪梨一个,冰糖若干(看你自己的口味)

做法:雪梨削皮,用小刀将雪梨的内核去掉,使其呈空心状,然后在空心的位置放入冰糖,少许的水。将做好的雪梨放入瓷碗里,然后放入锅里蒸一小时即可。

以上的方法只对轻微感冒咳嗽适用,如果感冒严重,必须到医院就诊,千万不可自行解决,这是对宝宝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平日要加强身体素质才能对抗感冒病菌!

学会这六个食疗秘方,轻松治疗感冒咳嗽

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肾虚精亏等。

秋季感冒高发?别怕!用这一招轻松应对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由热转凉的换季天气让很多朋友出现“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症状,而这正是秋季感冒的典型表现。

那么,感冒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感冒是什么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多呈自限性。大多散发,冬、春季节多发,季节交替时多发。

感冒的中医辩证

感冒是感受风邪,侵犯卫表引起的外感病症,常分为这四种证型:

1、风热感冒

发热重,头痛且胀,咽喉红肿胀痛,口干渴,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白微黄。应清热解毒。

2、风寒感冒

怕冷,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多稀白痰。应发散风寒。

3、时疫感冒

症状与风热感冒相似,但有流行性,发病快,病情重,高热,怕冷寒战,流涕,头痛,肌体无力。应选用抗病毒等药物。

4、暑湿感冒

多发于夏秋两季,外感风寒,内挟暑湿所致。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腹痛呕吐,肠鸣腹泻等症。应解表和中,理气化湿。

秋后账:预防感冒有4招

1、如“牛”饮水

如“牛”饮水,不是一次性喝大量水,而是间断性地喝。因为秋燥,人体水分容易流失,保证水分充足,才更好排毒、预防感冒。

2、勤洗手

入秋何处不是菌?随手一摸,有些细菌能在人手活上70小时,再揉下易感染部位,早晚中招,而有效的方法是勤洗手。

3、适时做暖男、暖女

都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适当的凉爽刺激,确实有助锻炼耐寒,但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弱者,在较凉的早晚,还是要适当加衣。

4、防得严,不如睡得好

很多人夏天睡得很晚,处暑后依旧这样,容易抵抗力下降,感冒致病菌也“挑软柿子捏”,所以睡得好,底子才能好。

艾灸调感冒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在《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中可见灸疗的应用范围很广,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和外感风、寒、湿邪者尤为适宜。故对风寒感冒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风寒感冒艾灸常用穴位有:大椎穴、风池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

大椎穴

大椎穴为督脉之腧穴,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统领诸阳经,主一身之表,宣通诸阳,有祛寒解肌发汗之作用,可防感冒。

风池穴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是隶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中医认为风池穴具有平肝熄风、袪风散毒的功效。风池穴是调理风寒感冒的必备穴位,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感冒症状,都能极好的缓解。

曲池穴

曲池隶出自于《灵枢本输》,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经之合穴。

中医认为曲池穴有清热和营、袪风通络的功效。曲池穴除了很好的降压作用之外,最突出的功效还是在于缓解感冒发热时,提神、降温、退热的效果都非常好。

外关穴

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又是通阳维脉的八脉交会穴。刺激外关穴能通过调理阳维脉的气机,起疏风解表的作用。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