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8个部位出汗要警惕 出大汗可能中暑

导读: 腋下出的是“压力汗” 头晕眼花出大汗可能中暑 出“咸汗”表明运动饮水不足 汗有鱼腥味,也许吃错了食物 颈后大汗淋漓当心血糖过低 眼球突出伴怕热多汗,留神甲亢 满头大汗伴四肢发凉,可能心脏病 孕期多汗常伴恶心、呕吐

  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出汗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但异常出汗不能忽视。近日专家指出,更年期、压力大、低血糖等都会导致出汗异常,人们应该及时、科学地分辨汗水发出的信号,下面这些部位出汗要高度警惕。

  腋下出的是“压力汗”

  压力过大时,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美国研究发现,当人承受巨大压力时,大汗腺就会促使汗水产生。由于大汗腺分布于腋下、乳晕、肛门等特定部位,因此这些地方更易出“压力汗”。这种汗水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混合皮肤上的细菌后,更容易产生汗臭味。沈雁英指出,如果想减少“压力汗”,人们应该学会缓解压力。出“压力汗”时深呼吸、喝点水、吃水果、喝牛奶等也利于缓解压力。

  头晕眼花出大汗可能中暑

  如果你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到阴凉处止汗后,马上觉得眼前发花、头晕目眩,说明很可能是中暑了。有时中暑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沈雁英表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补水、休息,如症状无法得到迅速缓解,就需紧急送医。作为预防,应减少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外出;必须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注意补水;尽量清淡饮食,每天喝碗绿豆汤或绿豆粥,利于清热解暑。

  出“咸汗”表明运动饮水不足

  运动过程中汗水滴入眼睛是否感觉灼热刺痛?汗水干了之后,脸上是否留下白色印迹?这些都是“咸汗”(汗水盐分偏高)所致。平时喝水较多,且低盐饮食的人,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喝水不足,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专家提醒,在运动过程中增加饮水量,十分关键。

  汗有鱼腥味,也许吃错了食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资料表明,身体发出鱼腥味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致。这类患者身体无法分解鸡蛋、豆类和鱼类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三甲胺。三甲胺会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产生腐鱼或臭蛋等难闻气味。这类患者一方面应去医院治疗,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吃此类食物。

  颈后大汗淋漓当心血糖过低

  饭前血糖正常值为70毫克/分升~110毫克/分升。由于糖尿病或者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血糖低于70毫克/分升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典型症状就是大汗淋漓、发冷或皮肤湿冷,特别是脖颈后及发际线部位。同时还应该注意是否出现心跳加快、颤抖、恶心、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沈雁英说,到了夏天,人们食欲不振、睡不好觉,更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作时,应换到阴凉处,迅速吃些饼干、水果、巧克力,或喝杯糖水。如症状没有改善,需及时送医。公共场合中,如有人出现低血糖,应主动提供食品和饮料,不要围观,保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眼球突出伴怕热多汗,留神甲亢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此外还表现为身体消瘦、心率过快、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时眼球出现突出。沈雁英提醒,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保证碘摄入量是防止甲亢的主要措施,如适当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较多的食物。

  满头大汗伴四肢发凉,可能心脏病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满头大汗,甚至导致浑身湿透,脸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并伴有心前区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应马上怀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沈雁英表示,心脏病发作时,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应、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就会导致出汗、胸痛,紧接着可能出现心率和血压骤然下降。心脏病患者应随身带好急救药以防万一,一旦发作,最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领扣子解开,情况严重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孕期多汗常伴恶心、呕吐

  女性在特殊生理周期,由于内分泌变化,更容易出汗。美国研究认为,激素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恒温功能,让它错误地认为人体过热了,需要通过出汗来冷却。沈雁英表示,女性在怀孕早期容易出汗多,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反应,此时应根据医嘱适当调理;更年期女性多汗,常伴发性格情绪变化及体重变化,饮食上应适量吃些富含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的豆类制品,利于缓解潮热,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沈雁英说,针对不同的出汗情况,中医也有一套理论。不热、不运动就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应适当多吃山药、牛羊肉等。晚上睡觉时不自觉地出汗叫做盗汗,是阴虚的症状,可适量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热性食物,还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喝。

  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判断疾病。如头面部出汗多为气虚、脾胃有热;汗液自鼻梁和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肺虚病人;手足多汗多因气虚、肾虚,最好对症辨证调理。不管是正常还是异常出汗,都要注意补水,最好加点盐和糖以补充电解质,盐和糖的比例为1:2。

夏季这4部位出汗要警惕 头面部出汗多是气虚

  夏季天气炎热,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出汗是正常现象,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身体出汗的症状吧。

  手心脚心出汗多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指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

  头面部出汗多

  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头顶出汗,宜滋肾清肺,可用麦冬等泡水喝﹔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每当吃饭时,就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清淡饮食。也有人是因为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

  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多食用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推荐一款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

  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盗汗”。这些人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多为肾阴虚而肝火旺所致。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注意劳逸结合。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另外,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如何擦汗最科学

  不该擦——你的体温还不能马上降下来,外部环境温度也没有太大变化时,不宜立即擦汗。

  体表的汗可以帮助皮肤降低体温,如果马上擦除,反而不利于体表散热,机体还需要继续出汗,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汗液来实现。在高温的条件下人体产热增加时,汗腺就会分泌出大量汗液,这些汗液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可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因此,如果出汗后立即擦掉,就不能发挥其蒸发散热的作用。同时由于热量没有散发,汗腺还会继续分泌汗液,体内的盐分、维生素等也会随之消耗掉,对健康不利。

  夏日适度地出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度出汗,也会伤害身体。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等症。如果不及时补充体液及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

  如果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多汗,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要讲究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和鞋袜,穿吸汗透气性好的衣物,以便汗液及时蒸发,减少汗液在体表的停留。另外还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用咖啡、茶等热饮,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多汗的重要塬因。

  该擦——如果身体皮肤出汗后,你进入空调房,最好是用干毛巾或温热毛巾擦除汗湿,也不宜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并避开冷风直吹,以免感了寒湿。

  皮肤受到冷的刺激,毛孔会紧闭,毛细血管也会收缩,体内积热散发不出来,此时人体会产生闷热的感觉。若用温热水,皮肤表面受到热的刺激,毛孔可迅速张开,毛细血管随之扩张,热量就会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人体很快就会感到凉爽舒适。当身体出汗后,注意不要用湿冷毛巾擦皮肤和冷水淋浴,而需要用热毛巾擦去汗湿,休息片刻,让汗孔慢慢收缩后,再进冷气室,或洗热水澡。

  夏天常常听到人们说,腰酸背疼,湿重困身,也是由于长期汗出,快速进入空调房内,骤然被风吹夹寒带湿所引起的,也是中医讲的“六淫”中风、寒、湿等邪气所引起的不适。所以,夏天汗出太多,注意及时补充体液,根据身体内外温度平衡,适时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除汗湿,切记不可因一时贪凉,而伤了自身健康。

  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尤其是老年朋友,夏季常常有出虚汗的症状,此时更要警惕。

夏季四部位出汗要警惕多是气

  夏季天气炎热,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出汗是正常现象,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身体出汗的症状吧。

  手心脚心出汗多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指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

  头面部出汗多

  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头顶出汗,宜滋肾清肺,可用麦冬等泡水喝﹔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每当吃饭时,就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清淡饮食。也有人是因为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

  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多食用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推荐一款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

  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盗汗”。这些人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多为肾阴虚而肝火旺所致。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注意劳逸结合。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另外,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如何擦汗最科学

  不该擦——你的体温还不能马上降下来,外部环境温度也没有太大变化时,不宜立即擦汗。

  体表的汗可以帮助皮肤降低体温,如果马上擦除,反而不利于体表散热,机体还需要继续出汗,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汗液来实现。在高温的条件下人体产热增加时,汗腺就会分泌出大量汗液,这些汗液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可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因此,如果出汗后立即擦掉,就不能发挥其蒸发散热的作用。同时由于热量没有散发,汗腺还会继续分泌汗液,体内的盐分、维生素等也会随之消耗掉,对健康不利。

  夏日适度地出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度出汗,也会伤害身体。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等症。如果不及时补充体液及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

  如果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多汗,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要讲究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和鞋袜,穿吸汗透气性好的衣物,以便汗液及时蒸发,减少汗液在体表的停留。另外还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用咖啡、茶等热饮,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多汗的重要塬因。

  该擦——如果身体皮肤出汗后,你进入空调房,最好是用干毛巾或温热毛巾擦除汗湿,也不宜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并避开冷风直吹,以免感了寒湿。

  皮肤受到冷的刺激,毛孔会紧闭,毛细血管也会收缩,体内积热散发不出来,此时人体会产生闷热的感觉。若用温热水,皮肤表面受到热的刺激,毛孔可迅速张开,毛细血管随之扩张,热量就会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人体很快就会感到凉爽舒适。当身体出汗后,注意不要用湿冷毛巾擦皮肤和冷水淋浴,而需要用热毛巾擦去汗湿,休息片刻,让汗孔慢慢收缩后,再进冷气室,或洗热水澡。

  夏天常常听到人们说,腰酸背疼,湿重困身,也是由于长期汗出,快速进入空调房内,骤然被风吹夹寒带湿所引起的,也是中医讲的“六淫”中风、寒、湿等邪气所引起的不适。所以,夏天汗出太多,注意及时补充体液,根据身体内外温度平衡,适时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除汗湿,切记不可因一时贪凉,而伤了自身健康。

  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尤其是老年朋友,夏季常常有出虚汗的症状,此时更要警惕。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