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三伏天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  如何计算三伏天

三伏天大家并不陌生,那如何计算三伏天呢?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下面小编告诉您如何计算三伏天,一起来学习吧。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如何计算三伏天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  如何计算三伏天

三伏天大家并不陌生,那如何计算三伏天呢?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下面小编告诉您如何计算三伏天,一起来学习吧。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三伏天如何降温防暑 如何在三伏天做好降温防暑工作


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来到大家身边。三伏天高温闷热,动不动就会大汗淋漓,这样的天气会让人们身体出现很多不适,比如说中暑、食欲不振等。那么,我们如何在三伏天做好降温防暑工作呢?

三伏天如何降温防暑

1.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

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也可饮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

2.适当运动

健身运动是上班族的时尚,但在炎热的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当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而当气温达到35℃以上,要停止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

3.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

如果在家中,感觉到热时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电风扇最好不要对着自己吹,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办公室也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4.合理睡眠

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来到大家身边。三伏天高温闷热,动不动就会大汗淋漓,这样的天气会让人们身体出现很多不适,比如说中暑、食欲不振等。那么,我们如何在三伏天做好降温防暑工作呢?

三伏天如何降温防暑

1.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

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也可饮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

2.适当运动

健身运动是上班族的时尚,但在炎热的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当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而当气温达到35℃以上,要停止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

3.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

如果在家中,感觉到热时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电风扇最好不要对着自己吹,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办公室也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 而容易中暑、感冒。

4.合理睡眠

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来到大家身边。三伏天高温闷热,动不动就会大汗淋漓,这样的天气会让人们身体出现很多不适,比如说中暑、食欲不振等。那么,我们如何在三伏天做好降温防暑工作呢?

三伏天如何降温防暑

1.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

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也可饮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

2.适当运动

健身运动是上班族的时尚,但在炎热的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当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而当气温达到35℃以上,要停止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

3.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

如果在家中,感觉到热时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电风扇最好不要对着自己吹,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办公室也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4.合理睡眠

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本文Hash:796386c062eb8ec2131ab25dc32751b3cd99f675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