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所不知道的太极拳之“气”

太极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练太极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太极拳中有“气”的存在,太极拳运动中能否产生“气”呢?这种气又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呢?不清楚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太极拳运动中是否存在“气”
  要探讨太极拳之”气”,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太极拳运动中能否产生“气”。这个问题从历代太极拳家的论述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太极拳运动不仅能够产生“气”感,并且能够对“气”进行有效运用。
  历代太极拳家,都异常重视对“气”的培养和运用,他们遗留下来的拳诀中不乏对气的阐述,例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武禹襄的《十三总势说略》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及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的“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练钢,何坚不摧”。
  陈鑫在《太极拳拳谱》中的“中气贯足,精神百倍”等等,都足以证明太极拳运动中,是有“气”存在的,并且,古代太极拳家对太极拳运动中“气”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

  二、太极攀运动中“气”的存在形式
  既然确定太极拳运动中有“气”的存在,那么,这种“气”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呢?在武术运动中,始终贯穿着对“气”的运用,在绝大多数武术门派中,对“气”的训练,无不作为其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武术中的许多绝技,都非常重视气功的训练与运用,否则,是很难练成并达到较高水准的。
  前些年有关部门曾做过一些相关测试与研究,他们先让气功师进行现场运功演练,以表现其通过气功训练所产生的非凡能力,然后再借助相关仪器,对其能力的来源进行测试和探讨。气功师在做技能表演之前,都要做一番运功准备活动,俗称”运气”,这种“气“存在于什么地方呢?
  医学专家进行了测试,让气功师躺在床上,然后运气,医学专家在专业仪器的帮助下,观察气功师体内的变化。通过观察发现,气功师在运功的时候,除了肺部的呼吸之气外,肠道中确实是有一股气流在运动,但是没有测试到随着气功师的意念引导,气流在全身流转的迹象。
  其余部位,并没有发现气的存在。由此可以确定,练功中,确实有“气”,“气”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肺部的呼吸之气;二是腹部肠道内的流动之气,也称“内气”、“丹田之气”。其他部位的气感,只是练功者由于长期训练,在意念的引导或者暗示下,肢体特定部位产生出的一种微妙变化与感觉。

晨练首选太极拳 练太极的九大好处你知道吗

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

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四、提高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

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六、消除压力

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打太极拳的好处不但能够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排除压力以及舒缓情绪,是现代人理想的运动之一。


七、阴阳调和

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九、了解修身处世之道

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你知道吗 练习太极拳是治疗糖尿病的良方

1.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

尤其是对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对于肥胖型糖尿病、糖 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改善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二十四式太极拳约需时20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3.预防心脑血管病变

有人对国内一部分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常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血压平均为126/79mmHg,周围血管硬化发生率为37. 5%,而一般老年人的血压则为吭稿荔徊155/82 mmHg,周围血管硬化发生率为46.4%。由此,提示练太极拳对于预防动脉硬化,保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良好效果。而且,练太极拳时全神贯注,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能很好集中,对改善脑功能、防治老年性痴呆有好处。

4.防治骨关节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关节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等。太极拳的动作涉及全身各主要关节和肌肉群,长期练习可增进关节灵活性芟坳葩津,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延缓骨的退行性改变。运动医学专家的对比研究发现,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脊柱、肌肉、肌键的老化程度比不练的老年人轻,脊柱发生老年性变形者少,脊柱活动度较好,大多数人向前弯腰时手指能触地,有人还能用手掌或拳触地。常见的畸形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关节酸痛在练拳老年人中很少见。

5.增强免疫功能

马来西亚的研究还显示,完成12周的太极拳练习后,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也证实,太极拳可以通过改善心肺功能,起到改善免疫系统的作用。

6.改善胃肠功能

一般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肠胃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腹式呼吸,能促进腹腔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且练拳时的舌顶上愕,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