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易患风寒感冒 多吃这些食物有效治疗

导读: 风寒感冒吃什么食物? 1、生姜 2、葱白 3、辣椒 4、香菜 5、大蒜 6、紫苏 7、胡椒 8、豆豉 按摩治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吃什么食物?由于秋冬季节早晚温差较大,一旦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着凉感冒,那么风寒感冒怎么办呢?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冰糖雪梨这类食物不适合风热感冒病人食用。那么你知道风寒感冒吃什么食物吗?下面为您介绍有效治疗风寒感冒的8种食物。

  外邪侵犯人体,通常是从皮毛、口鼻,再到肺卫。寒邪侵及体表,人们常会畏寒,想多穿衣服。另外,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痒,也是风寒感冒常见的早期表现。寒邪有“收引”的特性,侵犯人体,还会有无汗、头痛,甚至四肢酸痛等表现。外邪来犯,人体鼓动“正气”与之抗衡,就会发热。

  因此,风寒感冒时,人们会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明显感到怕冷,另一方面身体却还会在发热。而当伤及肺时,就会咳嗽、咯痰,风寒感冒时痰液多为清稀的白痰。针对风寒袭表的病症状态,用药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再根据主要的伴随症状选药。风寒感冒吃什么食物?下面为您介绍。

  风寒感冒吃什么食物?

  1、生姜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患风寒感冒,喝生姜红糖水可缓解,此时生姜就最好去皮,生姜皮有碍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且有止汗的作用,有悖于风寒感冒发汗的治疗法则。

  2、葱白

  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

  患风寒感冒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

  3、辣椒

  辣椒大辛大热,辛能发散,热能祛寒,因此具有散寒发汗的功用,对于感冒风寒尤其适宜。《药性考》中指出:辣椒“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因此,风寒感冒食用辣椒是适宜的,而风热感冒最好不要食用。

  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又能治疗风寒感冒,对于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为适宜。

  4、香菜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食经》言其“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言其“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

  香菜、鲜葱、生姜各适量。将三者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频频饮服,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

  5、大蒜

  大蒜性温、味辛,有防治感冒的作用,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是适合的。

  风寒感冒,用大蒜、葱白和生姜煎汤温服,出汗即可;而夏天吃大蒜可以解暑气,因此只要是感冒之人,都是可以食用的。

  6、紫苏

  紫苏性温,味辛,有发汗、散寒、退热作用,对风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气虚之人风寒感冒时,宜用紫苏叶同大米者成稀粥食用。由于紫苏所含的特有香气是紫苏乙醛,即紫苏油精,易于挥发,发所,煮紫苏粥时宜在稀粥临熟时加入紫苏叶10克,稍沸即可,不宜久煮。

  对于出现畏寒、鼻塞、咽中不适等症的风寒感冒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单用紫苏叶煎水服用即有功效,但是由于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的力度比较缓和,因此,对于风寒感冒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则需要与生姜、藿香等其他解表药一同使用。

  7、胡椒

  胡椒可以防治因受风寒引起的感冒。将胡椒现磨后与红糖水煮开口服,效果很好,而且口味也不错。通常来说,白胡椒的药用价值稍高一些,调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对黑胡椒来说更为辛辣,因此散寒、健胃功能更强。

  风寒感冒时,可以用辣椒、胡椒、茶叶泡茶饮用;咳嗽时,可以用鸡蛋黄、白胡椒粉、核桃仁煨烤后,研磨服用;胃痛时,可用胡椒、乌梅、红枣制丸,用醋汤送服。

  8、豆豉

  豆豉是一味中药,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宜食。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

  豆豉性平,能解散表邪,民间常以豆豉与葱白同用,或煎汤饮,或煮粥食,无论对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均宜,有发汗、退烧的效果。

  按摩治风寒感冒

  风寒型应祛风散寒、解表宣肺。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任脉之腧穴,配以相关腧穴。取穴有中府、风门、风池、风府、肺俞、合谷、太阳、迎香、肩井、印堂。

  基本操作方法:风寒型按揉印堂、太阳、迎香,分抹前额,拿按合谷、外关,以人体出汗为度,然后用力拿捏风池、肩井,依次按揉中府、风门、风池、肺俞(每穴操作时间为1~2分钟),接着再按揉上背部1~2分钟,最后拿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1~2遍。

  治疗原理:风寒型按摩印堂、迎香,分推前额,能止头痛、通鼻窍;按肺俞与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乃俞募相配,能宣肺解表,止咳嗽,除鼻塞;按风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可散风止咳,除热,止头痛、项强;按揉拿捏风门、风池(足少阳、阳维之会)、肩井(足少阳、阳维之会),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按揉合谷(手阳明经之原穴)、外关(八脉交会穴),可疏风清热、舒筋活络,能加强解表之力。

深秋感冒滥用药隐患多 自备食疗有效治感冒

  进入深秋,天气变化多端,是一个感冒咳嗽的高发时节,很多人不小心受到感冒咳嗽“侵袭”,感冒后很多人会直接吃家庭备药,这种看似“治疗及时”的措施,其实存在很多的“健康隐患”。因此,在这个季节,擅自用药物要格外小心。在这个季节防治感冒食疗才是最佳选择,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1.滥用止咳药

  秋季燥咳常被误诊为普通咳嗽来使用止咳药,这是不对的。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产生止咳作用的止咳药;一是末梢性的止咳药,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黏膜少受刺激,达到止咳作用。常见的有复方甘草片,各种止咳糖浆。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还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

  2.滥用润喉片

  润喉片一般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它能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在干燥天气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破损而加重病情。

  3.滥用感冒药

  燥咳由于表现和感冒极相似,被误诊为感冒的几率很高。其实,燥咳属于秋天燥邪

  4.滥用中药

  中医认为,秋天的燥咳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一般以中秋节为界线,中秋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故多出现凉燥。

  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而干。初发病时,还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

  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可用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等中药治疗。

  凉燥咳嗽则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咳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

  带着感冒上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除了以上四个不要滥用之外,倘若护理得不好,很容易让自己病怏怏。下面教大家几个小方法,让各位在感冒时也能依旧“神采飞扬”。

  教大家几个小方法,让你在生病时依然神采飞扬。

  1.擤鼻涕一定要用柔软的纸巾

  感冒流鼻涕时,要及时擤干净,但是不停地擦鼻子会让鼻尖通红、破皮,因此,一定要用柔软、细腻的纸巾擤鼻涕,必要时用清水冲洗。

  2.随身带瓶保湿霜

  生病时身体容易干燥缺水,出门时最好随身带一小瓶保湿霜,来保持皮肤水润,缓解擤鼻涕引起的鼻子破皮等。

  3.纱布蘸水去死皮

  感冒发烧时嘴唇很容易干裂起皮,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用手撕,应该将纱布蘸温水,润湿嘴唇后轻轻擦去死皮,然后再涂些润唇膏即可。

  4.用茶包去水肿

  得病时,眼睛可能会因充血而浮肿,睡觉时应注意把头稍微垫高一点,利于排除面部水分。如果早上起来后双眼浮肿,可以取两个湿茶包,放在冰箱中冷藏一会儿冰敷双眼15分钟,水肿就会消失了。还可以把眼霜冷藏在冰箱里,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水肿,平时使用还会让双眼清凉舒爽。

  食疗法防止感冒

  感冒了不吃药,食疗可以帮你解除烦恼。非药物防治感冒有下面几种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

  1、喝鸡汤

  美国有两家临床医疗中心报道,喝鸡汤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2、多食萝卜

  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3、糖姜茶合饮

  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4、少吃食盐

  实验证明,少吃点含纳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5、冲服蜂蜜

  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6、多吃佐料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认为,生姜、干辣椒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美国癌症研究院在不久前透露,大蒜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可使感冒早愈。

冬季养生五款食疗方 治疗风寒感冒很有效

寒冷冬日里,除了火锅,最喜欢的就是喝汤了,晚上回家,喝一碗热腾腾的汤,暖暖的,顿时一天的疲劳就消除了。为了变着法给家人煲汤,家里的大厨们也是绞尽脑汁,冬天适合喝什么汤呢?那必须是这5种呀,防病补身体,简直棒棒的!

冬天适合喝这5种汤,功效各不同

1、补阳祛寒

寒冷的冬天,人体内的阳气会不足,一出门就寒气逼人,容易被寒邪所伤。有些人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困倦劳累,脸色青白,都是阳虚的表现。所以,冬天我们要适当补充阳气,及时祛除体内寒气,才能不被寒邪侵袭。

推荐食谱:当归生姜羊肉汤

功效:

这是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食疗方,特别适合寒冷冬季食用。这款药膳由当归、生姜、羊肉三味食材组成。其中,当归能补血,性质偏温,有养血活血的功效;生姜作为常用中药,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

羊肉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物,性质温热,能温中补虚。三者配合起来,具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作用。女性冬天手脚发冷,可以喝此汤;有冻疮史的患者入冬前服用,还可以预防冻疮。

做法:

将羊肉洗净,除去筋膜,切成小块,放入砂锅;生姜切成薄片,当归洗净,用纱布包住生姜和当归,一齐放入砂锅;砂锅中加水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微火煨两小时左右即可。适当加些盐,吃肉喝汤。

2、健脾养胃

冬天,也是很多人会犯胃病的季节,寒燥之气容易使得脾胃不适,胃口不佳。所以,平时也要多注意健脾养胃。

推荐食谱:胡椒猪肚汤

功效:

白胡椒有温中散寒作用,猪肚养胃健胃。

做法:

取白胡椒15克,打碎备用。鲜猪肚一个,洗净,然后将打碎的白胡椒放进洗净的猪肚内,加入20毫升左右清水,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3、清肺润喉

不管是北方的雾霾还是南方的空气灰尘,都使得我们的呼吸系统饱受折磨,特别是咽喉和肺,而且冬季也容易犯咳嗽,清肺润喉利咽就很关键了。

推荐食谱:玉竹沙参猪肺汤

功效:

玉竹为养阴类的中药材,性平味甘,入肺、胃经,功能为补阴润燥、生津止渴,配上沙参、猪肺炖汤,具有润肺止咳、养胃生津之功。

做法:

将沙参洗净切段,玉竹清水漂洗,共同用纱布包好备用;猪肺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开水中飞水后捞出待用;把纱布和猪肺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开,小火慢炖1.5~2个小时后,加食盐调味食用。

4、风寒感冒初期

冬季里经常有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可是打喷嚏、流鼻涕,真是太难受,这时就要派出“五虎汤”了。

推荐食谱:五虎汤

功效:

五虎汤是全国知名老中医李可创制的。由姜、枣、葱、核桃、黑豆5种日常食材组成。生姜,能够发汗散邪,把寒气从体表赶出去;核桃可以补肾,扶助正气;大枣养胃充养胃气;黑豆黑色入肾补肾填精,葱白色白空心味辛,可以发汗解表,通达阳气,这也就是“以形补形,以气调气”。最适合冬天初期的风寒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做法:

新鲜生姜45克,大枣45克,红枣,掰开不用去核;核桃6个,打碎带壳入药;黑豆30克,黑皮黄心的为佳。加水约1000毫升,煎煮45~60分钟;葱白1~2根,东北大葱,即京葱,取白色那段,去须,每根切成4段,最后15分钟再下。

5、增强免疫力

中医认为,肺主全身皮毛 ,鼻咽喉是肺腑之门户。充斥病毒、细菌及有害烟尘的污浊空气不仅对上述器官产生危害,也通过上述器官将危害扩散到全身。平时,可饮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汤水,增强肺腑与身体的抗病能力。

推荐食谱:灵芝猪瘦肉汤

食材:

灵芝12克、猪瘦肉50克、无花果两个。

做法:

先将灵芝切成薄片、洗净,再用清水洗净猪瘦肉与无花果;然后将上述食物同放入沙锅内,用中火煲1~2小时。熟后待温,分次食用。

温馨提示

上述5种汤适合普通人群的冬季进补,对于特殊人群还要因人而异。同时注意高血压患者喝汤要控制少盐,而痛风患者不宜喝老火汤,胃酸过多者少喝肉汤。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