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秋老虎”,日常四个妙招让你安然秋

导读: 一、做好防暑工作 二、继续防治“空调病” 三、做好除湿工作 四、做好除燥工作

  立秋已经过了,天气开始要变得凉快起来,但是立秋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秋老虎”现象。让人们甚至发出这是秋天吗的疑问。今天小编为各位带来四招,帮助各位轻松应对“秋老虎。”

  一、做好防暑工作

  虽然进入立秋了,但并不表示天气就立马转热为凉,天气还是非常炎热,甚至要比夏季来得更加闷热,所以说,消暑解热的工作还要继续。而做好消暑解热工作从两方面着手。

  一个是饮食方面,夏季里经常食用的消暑解热食物,在这个时候也不要立刻撤下餐桌,比如定量喝些绿豆汤、酸梅汤、莲子粥等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驱赶身体的热气,同时还要多吃些水果,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的维生素,另一方面,秋季天气较为干燥,所以吃些水果也可以补充身体的水分,避免干燥带来的上火、皲裂情况出现,不过像橘子、荔枝等温性水果最好少吃,避免吃多了会上火。

  另一个方面就是做好防暑措施,因为在“秋老虎”时期,虽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这个时候的太阳还是会比较毒辣,所以要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同时还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这个时候皮肤会被毒辣的太阳晒伤。

  二、继续防治“空调病”

  夏季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呆在凉爽舒适的空调房里,虽然吹空调很凉快,但是吹多了,身体就会出现感冒发烧、腹痛腹泻、头晕乏力、腰酸背痛的现象,这些现象也被称作是“空调病”。

  虽然已经立秋,但是天气也还是没有凉快下来,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由于习惯吹空调了,所以这个时候依然选择呆在空调房里。

  但是这个时候虽然白天气温炎热,但是晚上的时候,气温已经变得不再沉闷,晚上出门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舒爽的凉风,如果在晚上还是继续吹空调的话,那么就造成体内的湿气加重,同时,身体也更容易会感冒。

  所以在这个时候,空调最好还是少开,尤其到了晚上,其实并不需要开空调,正常开着窗户就可以吹到风,而且也不会像夏天那样被蚊虫到处叮咬。如果实在觉得自己离不开空调,可以把空调打在除湿模式上,一方面这样的风对身体伤害较小,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除去房间的湿气,避免身体会沾染上这些湿气。

  三、做好除湿工作

  夏季湿气重是因为总是开空调以及经常性的晴雨无常导致的,而“秋老虎”时期其实也要好好做好除湿工作,俗话说“秋前秋后一场雨”,每每在立秋前后,通常就是会有持续性的阴雨天气出现,这个时候天空经常会突然飘着雨,晴雨无常,让人难以捉摸。

  因为天气还是炎热,加上这个时候总是会下雨,所以每每这个时候,很多人的生活环境的湿气就会非常大,这些湿气不仅会造成我们身体的湿气增多,从而引发肥胖、关节炎等病症,同时还会导致食物衣服发霉,同样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所以在这个时候,饮食方面要杜绝剩菜剩饭,能吃完就吃完,吃不完也不要留着下一顿吃,以前食物发霉,对肠胃造成伤害;同时,房间也要经常开窗换气,将房间里的霉菌、湿气驱赶出去,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减少被湿气侵袭的危险。

  四、做好除燥工作

  “秋老虎”时期的晴雨无常,所以我们要做好除湿工作,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做好除燥工作。

  往往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有口干舌燥、嘴唇皲裂、眼睛干痒的症状,这是因为这个时候,虽然天气开始渐渐凉快起来,但是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其实也在不断降低,空气的湿润度也会越来越低,所以导致秋季的天气比较干燥。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何除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因为干燥的天气下,很多热经常会遇到眼睛干痒的情况,往往导致眼睛会有流泪、眨眼不停的情况出现,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地点摆上一盆水,水分蔓延到空气中后,空气的湿润度也会提高。

  另一方面,除了必须要做的多喝水外,还可以喝些茶、冰糖水以及吃些雪梨等滋润脏腑的水果,这样就可以有效补充身体内的水分,也可以锁住身体的水分不会流失,同时尽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因为秋季本就干燥,吃辛辣的食物只会让自己身体的火气更加大,不仅会出现身体上火的现象,同时整个人的脾气也会变得暴躁起来,对肝脏的排毒也会造成威胁。

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六妙招应对秋老虎

  立秋后,很多人以为秋天来了,天气不再炎热,其实不然。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会出现“热死牛”的闷热天气,秋老虎的到来,带来闷热天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为您介绍秋老虎时期的养生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民间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凉爽或闷热有关,但气象学上对此没有过定论。“热死牛”的闷热天气又被俗称为“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014年的立秋是8月7日,处暑节气是8月23日,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江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高温少雨天气将持续,局部地区气温仍将达到40至41摄氏度,公众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小心暑气伤人。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警惕秋老虎的到来!

  如何应对秋老虎?

  1、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2、不要急着贴秋膘

  说到立秋的风俗,不得不提“贴秋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不过立秋前后的气温仍然较高,这时吃狗肉等热性食物来“贴秋膘”很容易上火,还是适合吃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偏凉的食物来润燥。

  润燥之余,还应注意清暑祛湿。这是因为立秋处于夏秋两季交替的过渡时期,一方面秋燥当前,另一方身体内还可能积聚有夏季的暑湿。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腻、燥热的食物都要少吃。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超过23时,入秋后最好不要超过22时30分。因为,人们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很平衡的,白天劳累对身体的损伤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复了。如果晚上睡眠没有保证,导致人体的免疫机制被打乱,小病得不到修复,就会变成大病。因此,年轻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时。

  4、蓄阴养肺防秋燥

  润肺养肺成了防秋燥的重点。对于身体强壮的人,出现肺燥的人多喝凉茶就可以了。防秋燥可以喝一些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这些润肺养肺的材料的汤水,如煮一些天葵瘦肉汤、川贝瘦肉汤、冬瓜、绿豆汤、川贝雪梨炖冰糖、白菜炖猪肺、南北杏川贝炖瘦肉等,都可以在秋天适当多喝。

  中医认为,解除秋燥多用润法。根据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等;水果方面,可以选择白梨、西瓜、香蕉、苹果、哈密瓜等;另外,张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猪肺、牛肺、羊肺为好。秋季应尽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5、还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6、运动最好在下午

  不少人喜欢早上到公园锻炼,专家表示,立秋以后,早晚气温较低,老年人过早参加锻炼,对身体健康并不利。入秋之后,市民可选择下午进行锻炼,此时气温较高,人的运动中枢神经较活跃,此时适当锻炼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市民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左右为佳。

  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

  另外,由夏入秋,人们在精神情绪上也会有变化,有的人会生闷气,导致阴阳失衡,吃不饱睡不好。专家说,从临床经验看,生“季节病”的女性比男性多,因为女性易受感情因素影响。专家表示,市民要积极调整情绪,保持平常心,可外出旅游、交友来愉悦身心。

高温天气如何应对,四招让你清爽过夏

  最近气温不断上升,高温天气不断,屋子里像蒸笼一样,让人实在受不了,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人体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症状,最近有报道称,印度高温天气致500余人死亡,所以夏季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么我们夏季如何对付高温呢?有什么方法呢?多少度的才算高温呢?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从哪些方面可以预防高温。

  多少度算高温天气?

  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一般是指气温在35℃以上。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儿”。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高温天气如何应对?

  一、饮食:增加蛋白质,及时补钾补水

  第一,首要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蛋、牛奶、黄豆及豆制品等。

  第二,要多吃含钾、钙、镁、铁等丰富的食物。缺钾是引起中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膳食中应多搭配一些含钾丰富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豆类等。绿色蔬菜、坚果、粗粮含有丰富的镁。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都含有丰富的钙。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是铁的良好来源,含量丰富吸收好。动物性食物含锌丰富且吸收率高,如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

  第三,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按出汗量多少饮水,出汗量多,饮水量就应适当增多。另外,不能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可选用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绿豆汤等。如果出汗较多,应补充盐分,可选择一些运动功能饮料,或者在白开水和茶水中适量加点盐(0.1%含盐量)。除此之外,每餐可做点菜汤、鱼汤、鸡汤等,可补充水分。

  二、起居:晚睡早起,着装以棉、麻、丝为主

  值此时节,市民在起居和着装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要定时,露宿不可取,衣着勿赤膊。高温酷暑时,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

  专家强调,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至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如必须外出,应做好个人防护,准备好太阳镜、遮阳帽、遮阳伞、防晒霜甚至湿毛巾,并随身备好风油精、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降温药。在穿着上,应穿浅色、宽松的衣物,以减少衣物吸热,并方便排汗及散热。面料应以棉、麻、丝为主,尽量避免穿化纤品类的服装。

  夏季应尽量晚睡早起,并养成午休的习惯。睡眠期间,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凉爽而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空调运作时,尽量避免送风口冷风直接吹着头部,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特别是司机朋友不要长时间在车内开着空调睡觉。

  三、运动:选择消耗小的方式,强度要降低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在高温干燥的天气下如何锻炼呢?应适当降低锻炼标准,不要再像以往一样大强度运动,建议应由户外转战室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慢性病患者,不要因酷暑而暂停运动,可适当缩短运动时间或降低强度;防晒和多饮水是两大运动护身法宝。

  早晚气温相对低时,市民可以适当在户外锻炼。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锻炼项目都合适。市民在高温天气可以选择广场舞、气功、器械等消耗小的运动方式,而像长跑、骑自行车等大运动量的锻炼就不合适。高温天气,市民可以用快走的方式代替跑步,减少消耗。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讲,高温运动强度要降低,最好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

  高温天气,大量运动会使身体内的水分流失比较快,因此,运动前半小时喝800毫升水。如果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一定要及时补充水份。运动前一个小时要吃些主食或者水果,运动后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法。另外,运动后也不可过量吃冷饮,否则会引发胃部不适。

  四、情绪:对环境调整,学会放松的方法

  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使人表现出心烦气躁、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的状态,尤其容易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而自己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受高温影响刺激情绪?职场上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中暑”。以下方法教你缓解:

  首先就是对环境的调整,居住和办公环境要尽量保持清爽,有条件的不妨将室内的各种布艺统统换成清凉的绿色、蓝色,养几盆绿叶植物。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学会集中注意力,或者及时调节工作节奏,重新分配休息和工作时间。

  其次要学会放松的方法,将压力和烦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释放。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可以通过购物、聊天、健身等方式适当发泄,从而有效地调节心情。

  最后需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去公园散步,或者到外面逛街、跑步、游泳等。保证睡眠质量,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清淡的饮食,足够的水分摄入和盐分的补充,都能完成体能的修复,恢复神经的稳定性。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