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要打“秋老虎”,先过养生这五关!

导读: 防暑降温要继续 空调使用要适度 末伏饮食有讲究 初秋运动宜舒缓 穴位按摩好处多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古人云:“多事之秋”,所以立秋后还需谨防“秋老虎”。立秋后看似天气凉一些,事实上,还处于三伏天的末伏阶段,早晚较凉,中午仍然暑气逼人,这就是“秋老虎”在肆虐。此时,暑邪容易耗气伤津,人们养生注意“五关”,可有效挡住秋老虎。

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发威时,暑气更加逼人,人们防暑降温仍要继续,以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

外出应打伞、戴遮阳帽,做好防护措施。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服用人丹等缓解症状。

如果是体弱多病、老人儿童,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空调使用要适度

末伏天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吹空调降温要适度,以免出现腹痛、吐泻、腰肩疼痛等症状。不可盲目贪凉,切忌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

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长处于空调环境可喝点姜汤,姜汤具有以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调病”。如果有慢性病如哮喘、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

末伏饮食有讲究

立秋后,天气仍然较热,绿豆汤、荷叶粥、莲子粥、各种新鲜蔬果等清热解暑类食物依然不可少。

但饮食也不要过于清淡,鸭肉、鱼、猪瘦肉、海产品、泥鳅等肉类既清热又有补益作用,可放心食用。

秋后雨水多,湿热交加易伤脾,容易出现饮食不化、倦怠、恶心等症状,饮食应注意养护脾胃,应适当多吃山药、芡实、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可适当添加如银耳、梨、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核桃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初秋运动宜舒缓

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入末伏天后,湿热仍比较重。

因此,户外运动要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运动健身时要坚持适量原则,不可做剧烈运动,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舒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锻炼的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穴位按摩好处多

骆彤介绍,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即为长夏,此时余暑未消,有秋老虎发威之说。

暑湿之邪很容易伤脾胃,引发各种疾病。通过穴位按摩疗法,可帮助人们降服秋老虎。

健脾要穴有足三里和阴陵泉;补肺气润肺阴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中脘、气海等穴;可以祛燥润肺的护肺要穴有鱼际、迎香、合谷等穴;具有除燥去火作用的穴位有太冲穴、内庭穴、合谷穴等穴;预防感冒的保健要穴有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足三里等穴。

以上穴位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按摩,重要的是每天坚持揉按几分钟,定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入秋要打“秋老虎”首先得先过养生这五关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古人云:“多事之秋”,所以立秋后还需谨防“秋老虎”。立秋后看似天气凉一些,事实上,还处于三伏天的末伏阶段,早晚较凉,中午仍然暑气逼人,这就是“秋老虎”在肆虐。此时,暑邪容易耗气伤津,人们养生注意“五关”,可有效挡住秋老虎。

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发威时,暑气更加逼人,人们防暑降温仍要继续,以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

外出应打伞、戴遮阳帽,做好防护措施。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服用人丹等缓解症状。

如果是体弱多病、老人儿童,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空调使用要适度

末伏天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吹空调降温要适度,以免出现腹痛、吐泻、腰肩疼痛等症状。不可盲目贪凉,切忌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

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长处于空调环境可喝点姜汤,姜汤具有以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调病”。如果有慢性病如哮喘、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

末伏饮食有讲究

立秋后,天气仍然较热,绿豆汤、荷叶粥、莲子粥、各种新鲜蔬果等清热解暑类食物依然不可少。

但饮食也不要过于清淡,鸭肉、鱼、猪瘦肉、海产品、泥鳅等肉类既清热又有补益作用,可放心食用。

秋后雨水多,湿热交加易伤脾,容易出现饮食不化、倦怠、恶心等症状,饮食应注意养护脾胃,应适当多吃山药、芡实、小米、赤小豆、豇豆等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为防止秋燥引起“上火”,可适当添加如银耳、梨、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核桃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初秋运动宜舒缓

适量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入末伏天后,湿热仍比较重。

因此,户外运动要以出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运动健身时要坚持适量原则,不可做剧烈运动,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舒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锻炼的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

穴位按摩好处多

骆彤介绍,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即为长夏,此时余暑未消,有秋老虎发威之说。

暑湿之邪很容易伤脾胃,引发各种疾病。通过穴位按摩疗法,可帮助人们降服秋老虎。

健脾要穴有足三里和阴陵泉;补肺气润肺阴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中脘、气海等穴;可以祛燥润肺的护肺要穴有鱼际、迎香、合谷等穴;具有除燥去火作用的穴位有太冲穴、内庭穴、合谷穴等穴;预防感冒的保健要穴有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足三里等穴。

以上穴位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按摩,重要的是每天坚持揉按几分钟,定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立秋后养生按四个穴位 打败“秋老虎”

立秋后养生按四个穴位

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

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除了可以做做穴位按摩以外,还要注意空气流通,多锻炼身体,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居室干净整洁,避免与过敏原接触。

支招: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强身败火

末伏时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即在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而又感受了风邪引起感冒。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近期疏于保健有关。

支招:

“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

立秋后气温逐渐有所回降,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加之秋季也需要补充一些脂肪以备冬天御寒,因此,立秋后正是进食肉类、贴秋膘的好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如果不注重荤素搭配,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体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支招:

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

“秋老虎”发威时不少人会总是感到心里烦闷。这主要是因为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气血运行不畅,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加上这个季节是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期,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过高易引发心脏病复发。

支招: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