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养虚灵之神 气功守气养神法

  功的流派很多,功法也很多,但练功的原则是相同的。无论什么流派,什么功法,都离不开调身、调息、调心,都不能失去练功的原则。守气养神法,是崂山道长匡长修在一次访谈中说的。他说:“我年近八十,精神很好,我的健身经验是:时守浩然之气,常养虚灵之神,无事少说,闭目养神”。

  首先采守宇宙浩然之气。每天早晨,特别是每月的初一,初二,初三,十四,十五,十六这六天,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面向南方或面向东方,站式或坐式均可,全身放松,静下心来;两臂两手从体侧向前方捧宇宙之清气入肺腑。两手捧气到头顶上方,转掌心对准百会穴,意想宇宙浩然清气,从百会贯入中脉,使大脑得到洗刷,增强活力,使胸,腹腔,心肝脾肺肾得到滋养。然后两手缓慢下落同时呼出体内之浊气,开始做3——9次,慢慢增加到21、36、49次。

  在捧贯气时面带微笑,闭目内视,感到头脑清凉、胸腹内脏异常通畅,体内有一种清凉舒畅感。

  其次:静坐观想虚灵之神。每天清静时,或晚上睡眠前,静坐用双盘,单盘,散坐均可,两手放在膝盖上,掌心朝上或两手小指交叉内外劳宫相合,按在小腹前,两眼微闭,意想:肚脐后面有一光点,由红变白,慢慢形成一个气球,在腹在轻微转动,先从左向右转21圈,再从右向左转21圈。然后向命门靠近,气光向两肾放射,使两肾感到温暖舒适通畅。

  

  又向肝区滚动,敢同时变成青色,在肝区向肝细胞,胆囊放射,使肝胆得到修复温养。然后又向心区滚动,青气变做一朵红云,罩住心区,云中似有金光向心肌、心血管放射,使心肌感到温暖舒畅,似乎吃了清凉药那样通畅;然后向脾区滚动,红云变成金黄色的彩气,向脾,胃,胰,十二指肠放射,脾区似有按摩时的感觉。使上腹部都感到舒畅;

  金黄色的彩气变成数朵白云,向肺区飘去,笼罩住两肺区,白云似乎有万道霞光,射向两肺的肺泡,气管,支气管,使气管内的浊气和异物,似乎在清洗,化解,排除体外,感到胸腔,两肺特别舒畅,然后白云变成兰色气球,沿着脊椎慢慢向命门滚动,使脊椎两旁温暖如春特别舒畅;气在命门和两肾区温养后,又向腹腔滚动,气变成白色,向下到会阴部滚动21次,使会阴部发热,气分两段,沿大腿内侧,到两膝气向关节放射,沿小腿内踝关节,气向脚趾每个关节放射,使两脚感到轻松,两股气在涌泉穴,似是而有一股浊气排出体外。

  

  然后,又有一股清气从涌泉穴向体内吸入,吸入的气在踝部分两股,一股从内踝的太溪穴沿小,大腿内侧入腹腔下丹田温养,一股从外踝的昆仑穴,沿小,大腿外侧入腹,胸,颈直走头部的颞颥部入头,感到头部有清凉感。

  第三激发圣水,灌溉五脏。每日静坐,舌抵上腭,舌体在口腔中不断搅动,激发圣水,从人体生理上讲,口腔内有三对腺体,舌下腺,颌下腺和腮腺,它是分泌唾液的主要源泉,一昼夜能分泌1000至1500毫升。《内功图》说:“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圣水满口,用意念法,咽下以达保养五脏的目的。首先一口意想两肾,滋阴补肾,其次一口意想肝区,平肝阳,肝胆正常,再次一口,意想心区,降心火,心脏正常,第四口,意想脾区,养胃补脾,肠胃正常,第五口,意想肺区,清肺祛浊,两肺正常,舌体激发出的神水,在口味上是甘甜的,它可以消炎治病健身。

“立秋”养生4种安神养气方法

 8月7日,是传统节气中的重要节气“立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专家提醒,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养”和“收”为原则: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锻炼宜轻松平缓,精神需安神养气。

 

饮食调养:“少辛多酸”慎进补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 在立秋过后,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不过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肉食太多。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

 起居调养:“早睡早起”忌贪凉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助睡眠。 “秋冻”,是顺应秋季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的。适当秋冻可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专家建议,在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秋天也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专家提醒,初秋别给孩子穿得太厚,孩子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后,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的幼儿、御寒能力减弱的老人、患有气管炎、胃炎、慢性病,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不适宜“秋冻”。 同时,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而人体免疫力极大降低。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运动调养:轻松平缓不过度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专家建议,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测。同时,入秋后可逐渐进行一些步行、太极拳、洗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运动前要热身以舒展肢体,运动中不应突然加大运动量。 精神调养:安神养气莫悲秋 秋风秋雨使人愁,这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大脑底部的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它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欢。夏日,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分泌增多,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此外,在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专家认为,要克服悲秋情绪,在精神调养上,应培养乐观豁达的胸襟,保持心情舒畅,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宜安养神气,宁神定志,忌抑郁恼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气清肃,保养肝脏。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鲜花养生的功效 理气安神又养颜

  花是一种令人非常的赏心悦目的景观,对于偏爱花的人群来说,利用花的营养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花不仅可以被其美丽的色泽吸引,对于人们也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菊花泻火明目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明目、利咽疏肝。经现代研究发现,野菊花之所以能“通关窍、利滞气”,主要是其含有微量龙脑、樟脑和菊油环酮等挥发油。方法:将干野菊花、萱草装入枕套,并缝合即可。用野菊制成的枕头,一觉醒来,不仅明目,还能使心情变得舒畅、开朗起来;同时也可以做个小药枕,放在车里,不仅能缓解驾驶疲劳,而且能使车内散发菊花的清香。

  

茉莉缓和胃痛

  茉莉味辛甘、性温,能帮助胃的消化吸收、缓和胃痛,对腹泻腹痛有很好的疗效。所以茉莉花茶素有胃部保护茶之称。此外,茉莉还有安定精神的效果,可以让人情绪镇定、舒缓紧张、心情清新、舒畅。方法:如果感到消化功能不佳,可以用热牛奶浸花,制成茉莉花奶茶,味道暗香,还有不错的辅助疗效呢;此外,如果眼睛红肿,迎风流泪,可用适量茉莉花煎水熏洗;或配金银花9克,菊花6克,煎水服;如接骨后疼痛,可把茉莉根捣碎,酒炒,包患处。

  

桃花疏通经络

  桃花中含有山萘、香豆精、三叶豆苷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和氧的供给,滋润皮肤。而中医认为,桃花有利水、通便、活血之功效。所以,桃花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对滋养容颜有很好的效果。方法:取桃花250克、白芷30克,用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30天,每日早晚各饮15~30毫升。同时取其少许倒在手中,两掌搓至手心发热,来回揉擦面部,对黄褐斑、黑斑、脸色灰暗等面部色素有较好效果。

 

 乳腺增生用玫瑰

  玫瑰花象征爱情,花味芳香,具有理气解郁和散血瘀之功效,能缓解高血脂症、肝气郁积不疏、气血不和、乳腺增生、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女性荷尔蒙分泌低下等问题。方法:由于玫瑰花朵香气的挥发性较强,非常适合热水沐浴。放一池浴水,撒入玫瑰花瓣,有平衡滋润疲惫的肌肤、舒缓紧张情绪的作用;如果想降脂减肥、润肤养颜,不妨将加工过的花蕾3~5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并加糖或蜂蜜,再掺入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茶叶中一起冲泡;民间还有用玫瑰花蕾加红糖熬膏的秘方,方法是:将100克玫瑰花蕾加清水500克左右,煎煮20分钟后,滤去花渣,再煎成浓汁,加入500~1000克红糖,熬成膏状即可,具有补血养气之效。

  

活血调经用月季

  月季花有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肝郁不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腹胀痛、烦闷呕吐等不适。可用新鲜花朵直接使用,也可在夏、秋季采摘半开放的花朵,晒干、阴干或烘干以备用。方法:取鲜月季花瓣100克、面粉400克、鸡蛋3个、牛奶200克、白糖100克、精盐一撮、沙拉油50克、发酵粉适量。在鸡蛋中加入糖、牛奶,搅匀后加入面粉、油、盐及发酵粉,搅成面浆,花瓣加糖浸半小时,和入面酱,在五成热的油中炸酥。长期食用可疏肝解郁、活血调经,适用于因瘀血所致的经期延长等。此外,月季花、益母草各9克,水煎服,可缓解痛经。

  

牙痛口臭用桂花

  新鲜的桂花不仅气味浓郁香甜,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桂花入药主要是因为它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的功效,所以用于咳嗽、痰结、牙痛、口臭等不适。方法:将鲜桂花放在器皿里,加些盐腌制,可以使味道更浓郁。然后再用糖“蜜”上一晚上,就可以制成桂花酱食用;用桂花子3克,煎水漱口,一日3次,有助于祛除口臭;桂花树皮50克,加入杜仲20克,水煎服。10分钟后即可止牙痛。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