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危险三角区 每一个都不能忽视

导读: 人体的危险三角区每一个都不能忽视 面部三角:挤痘痘易感染 肩三角:夹本书防肩周炎 女性生殖三角:勤换洗防感染

人体有多个需要保护的三角区,那里集中着多个神经、血管或脏器,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区域,我们务必要小心保护。

人体的危险三角区每一个都不能忽视

面部三角:挤痘痘易感染

危险地带:面部三角区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极密的血管网。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容易长痘,发生炎症。

建议: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的细菌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肩三角:夹本书防肩周炎

危险地带:这里所说的“肩三角”并不是网上流传说的三角肌,而是肩袖位置。

由于我们平时做锻炼练不到肩袖这个部位,所以它很容易出现衰退,尤其是女性到了更年期,这个部位更容易出现疼痛,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五十肩”,即肩周炎。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建议:站起来,拿一本书夹在腋下,保证书不能掉下来;然后胳膊肘屈成九十度,往外打开,做开门动作,另一只手给一个阻力。平时多做这个动作,可以加强肩袖的作用,预防肩周炎。

女性生殖三角:勤换洗防感染

危险地带:女性“生殖三角”是由阴道出口、尿道出口以及肛门口组成,由于阴道口位置比较特殊(前面有尿道排尿,后面有直肠排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更容易受到污染了。

建议:

1.月经期间,勤换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

2.勤换内衣;

3.避免使用破坏阴道环境的药物,以免过度的清洁会改变阴道原来的酸性环境,破坏生殖系统的自洁功能。

女人要时刻警惕身体危险三角区!

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

危险地带:

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

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

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

危险地带:

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

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上下班途中四大因素影响颈椎。

安全警示:

避免高枕睡眠。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

危险地带:

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形成:

由于肩关节结构比较松散,如果运动不当很容易因肌肉瞬间拉伤而损伤肩部软组织;此外,由于上身的各种运动常会使用肩关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受到磨擦和挤压,容易发生慢性劳损或软组织炎症。

安全警示: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让肌肉、韧带得到充分伸展;运动量要适度,在运动中各个关节要保持微弯,避免动作过大,避免对抗的阻力伤及关节。

NO4:女性的生殖三角

危险地带:

生殖三角由会阴深横肌、尿道膜括约肌和下方的三层筋膜组成。在这个三角区域中包括了女性全部的生殖器官,这些器官所分泌的雌激素,让女性保持特有的月经、体形、皮肤和身体感觉。

危险形成:

由于女性的阴道是个开放的器官,所以一不留心,细菌便会长驱直入。而由于这个部位阴暗、潮湿的环境特点,特别适合细菌的滋生。当有了炎症后,该区域丰富的血管,会使细菌一路向上蔓延。

安全警示:

由于该区域临近肛门,皮肤皱褶又多,汗腺丰富,因此做好清洁保护工作最为重要。尤其在月经期间,必须勤 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入厕前要洗净双手,以免细菌侵入。

NO5:憋尿易伤及膀胱三角

危险地带:

这个区域由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三者连线构成。该处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泌尿系统是身体排毒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膀胱底部是毒素、废物停留最多的区域;

危险形成:

膀胱三角处的粘膜只是一层极薄的组织,而粘膜下组织又缺少丰富的血管。因此,血液供应不够充分,自保能力也比较差,膀胱内病变,如膀胱炎、膀胱结核和肾炎等大半都发生在此。此外,虽然尿液一般无菌,但却容易滋生细菌,如果经常憋尿,会导致膀胱收缩能力减弱,尿液在膀胱中无法完全排空,促使细菌生成而发炎。膀胱与肾脏一脉相连,肾脏也就很容易遭遇伤害了;

安全警示: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000~2000毫升,并注意规则性地排空膀胱,避免细菌增生;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干燥;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此外,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膀胱癌的发病几率增加3倍。所以,戒烟也很重要。

人体有个阳气“漏洞”,每天漏掉一半阳气!三九灸它,头痛头昏头凉,都能改善!

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进入冬季,人体散发的热量,头部要占50%以上。天气越冷,头部散发热的比例还要加大!

可以说,头部就是人体的“阳气漏洞”!

头部:人体之首

头为人体之首,掌管着人体的一切活动,头部健康与否决定着人体其他各部位的健康状态。

人体头面颈项处穴位最多,共有76穴,约占全身穴位总数的20%。

人体十四正经,有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任督二脉8条经脉循行起或止于头面,故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精明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诸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头的重量仅占人体的2%,但每天所消耗的却占到人体氧气总耗量的17%,能量的22%。而且头部每日血流量2000ml,可见头部血液循环有多重要。

一旦头部经络淤堵,血液循环受阻,那么全身的经络都会受到巨大影响,引发各种疾病!

尤其现在进入数九寒天,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了,经常有人说脑袋不舒服,坐久了就头晕脑胀,待在家中也会莫名的头顶发凉,到了室外冷风一吹,回到家就会头疼。

为什么冬天头部最容易出问题?

“风为阳邪,其性清扬,头顶之上,唯风所到”,意思是说,风邪大都是侵犯人体上半身,风的本性是向上吹的,头顶是人体的顶端,最容易受到风邪的侵扰。

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部的皮肤很薄,但密密麻麻布满了许多血管,一遇到外界寒冷刺激,血管便会收缩,血压升高,就容易引起麻木、头痛。

数九寒天里,为了保暖,我们都会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唯独头面部位露在外面,而头部散发的热量多,阳气泄露也最多。

阳气不足,经络气血於堵,导致人体温煦功能减弱,阳气无法抵达四末,故而很多人手脚冰冷,再严重一点就会感觉头顶有风吹过一样的发凉发寒。

艾灸头部,堵住“漏洞”!

在三九天,如果能够对头部进行艾灸,可以及时补充泄露的阳气,堵住阳气泄露的漏洞,防治头痛、头凉、头昏脑胀等问题。

其中道理也很简单,艾灸头部,就是在给头部源源不断补充阳气,促进阳气上升,调和百脉,促进头部经气运行,增加头部阳气储备量而减缓外泄,并激发头部自愈力,修复各种问题。

几个重要的头部穴位,必灸通!

1、头前部:印堂穴

灸此穴位能起到醒脑开窍、清头明目的作用,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头痛。

2、头顶:百会穴

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就相当于人体的纲领,升阳提气的功效是非常好的。我们只要艾灸它,就可以提升一身的阳气,而且百会穴提阳升气的功效是相当卓著的,尤其对一些中气不足的疾病。

艾灸百会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失眠以及开窍醒神的作用。

3、头后部:风府穴、风池穴

艾灸这两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散风寒和活血通络的作用。

呵护头部,提升抗寒能力

除了艾灸头部穴位,日常中多做以下动作,呵护头部,也能提升抗寒能力:

1、抓梳头部

用牛角梳或手指沿大脑中线,经过百会,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

顺、逆时针各36次,让头皮有热感。百会穴居头部穴位之中,又是百穴之汇,激活百会,一通百通。大面积抓梳,能够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2、揉按面部

两手搓热,用手掌揉按面部。

眼、鼻、口整个面部都得到按摩,满面红光,精神焕发,抗寒功能大增。

3、捏搓双耳

双耳有全息功能,捏搓双耳在全 对应部分都有反映,搓双耳相当于按摩全身。

用拇指、食指沿耳廓从上到下捏搓,搓红、搓热为度:或用两手掌按住两耳把两耳推过去,再拉回来。

数九寒天,头部需要多加呵护,记得戴帽子出门哦!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