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如何吃粽子不发胖 小技能让你健康享瘦

导读: 1、粽子要选择低糖低油的 2、吃粽子要注意数量 3、避免晚上吃粽子

  转眼间,又要到一年一次的端午节了。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吃,只是对于很多爱美的女生来说,吃粽子最害怕的就是发胖了。那么端午节的时候,怎么吃粽子才能不发胖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端午节吃粽子不发胖的小窍门吧。

  在了解怎么吃粽子不发胖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吃粽子很容易发胖吧。

  其实,吃粽子之所以很容易发胖,主要是因为粽子的热量实在是太高了,一个粽子的热量甚至比一大碗米饭都高,而很多人吃粽子的时候,都会一口气吃上好几个,也因此,吃粽子是很容易造成人体肥胖的。

  除此之外,无论是甜粽还是肉粽,大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高碱、高纤维、高油的,而粽子当中的这些成分,也是造成人体肥胖的主要元凶。

  1、粽子要选择低糖低油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市场上卖的粽子可谓说是各种各样的都有。而面对这些粽子的时候,如果你不想要发胖的话,那么就一定要选择低糖分、低油分的,因为这类的粽子不仅健康,还可以避免过高的摄入致使人们肥胖的物质。

  而在市场上出售的粽子当中,无疑纯糯米的粽子是最适合人们食用的,如果觉得食用纯糯米的粽子没有什么味道的话,在吃的时候,可以蘸着蜂蜜一起吃,口味也是很不错的呢。

  不过,和市场上出售的粽子相比,自己手工包的粽子才是最营养健康的,所以说,如果家里环境允许,你又想感受包粽子的乐趣的话,那么中秋节的时候,还是自己动手来包粽子最好,因为这样的粽子吃起来才最健康,最不容易发胖。

  2、吃粽子要注意数量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了,粽子的热量是很高的,即使是纯糯米的粽子,热量也是不低的,所以说,在端午节的时候,每天吃粽子,都一定要注意数量,不能吃的太多。那么每天吃多少粽子才最合适呢?对于害怕发胖的女性来说,无论是为了身材,还是为了健康,每天吃粽子的数量,都应该控制在三个以内。

  3、避免晚上吃粽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粽子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而和其他的主食比起来,糯米可谓说是最难消化的了。而如果想要消化掉一个粽子的糯米量的话,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甚至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除此之外,消化粽子也会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对胃的伤害是很大的。

  而晚上9点之后,就到了人体脂肪的快速囤积时期。如果在晚上9点之前,人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够完全消化的话,是会直接转换成脂肪的。所以说,对于粽子这种难以消化的食物来说,晚上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吃粽子。如果想要吃粽子的话,一定要尽量选在早上和晚上来吃,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肥胖的发生了。

  如果你也是一个爱美者,如果你也是一个健康的爱好者,那么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一定要注意以上这三点哦!

端午节如何吃粽子更健康 注重高纤少油低热量

  端午节如何健康吃粽子?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其实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那么该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味道虽美多食不益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一些人除了少吃以外,最好是别吃粽子。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健康吃“粽”有窍门

  虽然专家们建议美味的粽子不可多吃,但只要掌握好窍门,美味与健康其实可以兼得。

  

注重高纤:

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少油低热量:

肉粽早已成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除了少油、低热量外,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详读营养标示:

现在许多包装粽已经开始标示营养成分了。营养成分的标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示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正确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因此,养成阅读营养标示的习惯,购买符合个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让这个端午节既美味又健康。

 

 食物搭配:

端午节前后可别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建议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一份水果,不仅营养均衡,还可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端午节沏杯茶

  粽子好吃,可吃多了就会引起各种肠胃疾病,那么有什么可以帮助它消化呢?下面这些助消茶可以作为食用粽子之后的养生饮料,帮人们减轻肠胃负担。陈皮二钱、麦芽二钱、佛手柑三钱、山楂三钱、乌梅一钱、甘草一钱半,这样一帖的药量,可以煮约一公升的开水,当养生茶饮用。

  陈皮具有促进食欲的效能,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具有很好的功效。它可以免除吃过多粽子所产生的胸闷、中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其实陈皮就是橘子皮,以存放的时间长、陈久者为好,所以叫陈皮。广州产的橘子皮较好,故又名广陈皮。

  佛手柑又称佛手,味辛苦酸,性温。主要功用是理气和中,舒肝解郁。本品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滞胃痛、胸闷肋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症。它又可以治疗肝气郁结而致的胃脘痛,当然也可以以其挥发油的功效,来促进消化。

  麦芽是常用的养生茶来源,很多人会在夏天煮“麦茶”来喝。麦芽味甘,性微温。有消食开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面果实积滞;能助胃气上行而滋脾健运,使浊气下降而除胀宽肠。要注意的是,麦芽以炒焦使用,对消食化积的作用最大。

  山楂酸而破泄,消积散瘀,善于消肉积、症块,并能行气活血。焦麦芽、焦山楂合用,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导滞的能力,常用来作为促进消化、消减脂肪的药物。有研究指出,山楂能够减少血中三酸甘油酯的含量,且有扩张冠状动脉的效果,对于消脂与预防心绞痛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乌梅、山楂皆有酸味,但乌梅酸而收涩,敛肺涩肠,本身的酸味更可以促进津液产生,减少腹胀饱食感。

端午节吃粽子七禁忌 不能空腹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佳节,市面上各种粽子诱惑着我们,但是端午吃粽子也要注意健康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吃粽子要注意哪些事情吧!

  1、忌未熟先吃

  包粽时,我们不要将粽包得太大,否则便难以将它弄熟。粽子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对健康有损。

  2、忌保存太久

  已包好的粽比较好尽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只保存3-4日,吃时亦要再次加热。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洁卫生,比较好放于阴凉透风的地方。

  3、忌大量进食

  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却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肠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较差,所以吃粽时必需有克制,并且尽量趁热吃,以免冷却后更难消化。

  4、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

  5、不吃过冷过硬的粽子:

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比较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6、不喝冷饮:

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轻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7、睡前不吃粽子:

睡前两小时比较好别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比较好别吃粽子。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