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五个误区 别让冰箱变毒箱

导读: 误区一:生食熟食一起放 误区二:冷藏就能“灭菌” 误区三:包裹保鲜膜,细菌更多 误区四:冰箱保存食物越低温越好 误区五:冰箱内温度越低越好 注意四种冰箱病: 如何预防冰箱病:

  冰箱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电器,但是就如空调使用不当会得空调病一样,过分贪恋冰冻食物也会惹来冰箱病。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介绍使用冰箱五大误区易患冰箱病,大家千万别让冰柜变毒柜。

  误区一:生食熟食一起放

  专家解释:食物不可生熟混放在一起,以保持卫生。按食物存放时间、温度要求,合理利用箱内空间,不要把食物直接放在蒸发器表面上,要放在器皿里,以免冻结在蒸发器上,不便取出。

  任何食品都应少在冰箱贮存,尽量随买随吃。若贮存太久,不仅会影响食品的鲜美,还可能产生异味,再污染其他食品,特别是剩饭剩菜和香蕉、苹果等水果。

  此外,应将冰箱内各类食品分类放置。生食和熟食也要分开放,防止交叉污染,切忌生熟混放。生热食物在放进去前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止食品冷冻干燥、相互污染。水果则应先擦洗干净然后存入冰箱。食品存放不要太多,存放的食物表层和内层温度相差大就容易变质。

  误区二:冷藏就能“灭菌”

  专家解释:专家指出,其实家庭冰箱的细菌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食用从冰箱中直接取出的食物而发生腹泻、呕吐、发热等中毒症状。嗜低温细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温度环境下存活,而未加工的食材如生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肉类、家禽、鸡蛋和海鲜均带有细菌,即使加工好的食品,如酱卤类、烧烤类、凉拌莱、糕点类、鱼生类等食品也是带菌的。

  即使存放冰箱,也不能起到“灭菌”的作用。冰箱的低温并不能把细菌冻死,只是抑制其繁殖,细菌仍然活着,取出后在室温下很快会生长繁殖。

  专家表示,冰箱里的细菌和毒素多种多样,如乳类(牛奶、奶酪等)、剩饭菜、鱼、肉、蛋、蔬菜水果等均可能被细菌污染并产生毒素,若冰箱内食物杂乱堆放,则大大增加食物交叉污染的概率,增加食物中毒风险。因此,剩菜剩饭从冰箱取出后需充分加热后才能吃。还要定期清洁冰箱,尤其是冰箱门封条等卫生死角。

  误区三:包裹保鲜膜,细菌更多

  专家解释:网络流传“西瓜切开后不能用保鲜膜封好放冰箱,这样会产生更多细菌。还不如直接就放冰箱”。对此,专家认为不正确:“用不用保鲜膜,都会有细菌,但不用保鲜膜,细菌更多。”专家解释,若直接将西瓜“赤裸裸”地放进冰箱,会增加其感染冰箱内其他食物细菌的机会。此外,用无细菌污染的保鲜膜封好存放,也可以减少西瓜切面的水分散失,起到保鲜的作用。

  专家称,不用普通胶袋装食物。一来普通的塑料袋无法密封食物,二来其成分中的乙基己基胺(DEHA)容易析出,会致癌。建议用PC、PE、PP和钢化玻璃等安全材料,一般耐温范围-20~120℃,既可存放冰箱,也可放微波炉。

  若想保鲜效果更完美,保鲜盒是最好的选择:“保鲜膜和保鲜袋的耐用性和密封性较差,亦不能避免食物串味。而合格的保鲜容器基本不含有害物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气体流通和水分流失,可以更长时间保持食物的新鲜。”

  误区四:冰箱保存食物越低温越好

  专家解释:不同食物有各自贮存的适宜温度:如肉类(猪肉、牛肉等)如要长时间保存,可放在-18℃的“急冻格”,若只存放两三天,则可放在-2~5℃的“保鲜格”。

  专家提醒:“并非所有食物贮存都是越低温越好,这是个误区,特别是蔬果类,低温会破坏其营养结构。”

  果瓜类——如马铃薯,存放的最佳温度应是2~4℃;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的适宜存放温度为7~10℃之间。香蕉、芒果、荔枝、番茄、青瓜、面包等不宜放入冰箱保存。所有食物在放入冰箱前均应清洗干净,去除泥、残叶等;生熟分开,熟食放在生食的上一格。各类食物用保鲜袋、保鲜盒分装,按照各类食物的保藏条件进行储存。

  误区五:冰箱内温度越低越好

  夏天家中的冰箱出现结霜很快,回气管凝露,冷藏效果不佳,连食物都容易变坏的现象。专家提醒大家,夏天冰箱内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既加大冰箱负荷,也增加使用电量。因此夏天冰箱温度保持在中档左右已经足够。需要保存两天以内的食物放置在-5℃至6℃为适,需要保存一周的食物则可以放置在-12℃左右的温度下。

  这时候的您需要,第一,当冰箱内冰霜超过5毫米时,要进行除霜;定期清理冰箱内的废物;温水擦洗冰箱内外部,清洗完须打开冰箱门通风。第二,放置于冰箱内的食物要用保鲜袋包装好,生食熟食分开;热食不能直接放进冰箱里。第三,冰箱应放置在湿度较小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要放在角落。第四,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

  注意四种冰箱病:

  贪恋冰箱食物的市民不在少数,尤其是小孩子更是依赖冰箱,冷饮、水果等等都要等到冷藏后才够过瘾,可是这样很容易产生冰箱病。

  第一、冰箱胃炎,人要是多吃冰箱内的冷食物,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消化液停止分泌,出现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而孩子则容易出现咽喉平滑肌痉挛,发生喉梗阻、呼吸障碍的症状。

  第二、冰箱头痛,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若快速进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第三、冰箱肠炎,有些嗜冷菌、霉菌在低温下仍会大量繁殖,随着未被加热的食品进入结肠后,会引起炎症,导致腹痛、腹泻和呕吐。

  第四、冰箱肺炎,水果、蔬菜、鱼类等食物极易被耶尔森氏菌污染,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有害真菌,也极易污染冰箱环境,导致食物受到污染。

  如何预防冰箱病:

  1、冰箱内的生食与熟食不能混放,最好用塑料袋加以封装,特别是熟食要放在加盖的容器内,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放入冰箱内的水果蔬菜及生的食物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再放入冰箱内。

  2、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过久。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相当危险的,即使储存在冰箱内也不应超过3天。

  3、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星期一次,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要特别注意擦洗箱缝、拐角、隔架,然后再用干净湿布抹干净。

  4、鱼肉类生制品应保存在冷冻室内。需要保存在低温下但又不需冻结的食品如熟鱼、肉类,应放置在冷藏室上层处,蔬菜和水果直放置在箱内下层,其他熟制品等应放于冰箱的中层,各种罐装食品可分别放在箱门的各个搁架上。

警惕:6种食物放冰箱会变“毒药”

黄瓜在冰箱中久存,会出现冻“伤”——变黑、变软、变味。黄瓜还会长毛发粘。因为冰箱里存放的温度一般为4℃至6℃左右,而黄瓜贮存适宜温度为10℃至12℃,青椒为7℃至8℃,因此不宜久存。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的适宜存放温度为7.2℃至10℃之间。

放进冰箱的巧克力在拿出来后,表面容易出现白霜,不但失去原来的醇香口感,还会利于细菌的繁殖。储存巧克力的最佳温度是5℃—18℃。夏天室温过高时,可先用塑料袋密封,再置于冰箱冷藏室储存。取出时,别立即打开,让它慢慢回温至室温再食用。

面包在烘烤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直链分部已经老化,这就是面包产生弹性和柔软结构的原因。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面包中的支链淀粉的直链部分慢慢缔合,而使柔软的面包逐渐变硬,这种现象叫“变陈”。“变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在低温时(冷冻点以上)老化较快,而面包放冰箱中,变硬的程度来得更快。

不能放太久冰箱中的鱼不宜存放太久,家用电冰箱的冷藏温度一般为-15℃,最佳冰箱也只能达到-20℃,而水产品,尤其是鱼类,在贮藏温度未达到-30℃以下时,鱼体组织就会发生脱水或其它变化,如鲫鱼长时间冷藏,就容易出现鱼体酸败,肉质发生变化,不可食用。因此,冰箱中存放的鱼,时间不宜太久。

不宜放在冰箱里,药材放入冰箱内,和其他食物混放时间一长,不但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间恒溪痞容易受潮,破坏了药材的药佣甲昭宠性,所以对一些贵重的药材,如人参、鹿茸、天麻、党参等,若需长期保存,可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内,然后投入适量用文火炒至暗黄的糯米,待晾凉后放入,将瓶盖封严,搁置在阴凉通风处。

月饼是用面粉、油、糖和果仁等配料精制,并经过焙烤的糕点。焙烤食品是不宜放入冰箱储存的。尽管对于有些品种的月饼来说,放入冰箱可以延长其保质时间,但袖紫囫挡还是会影响其风味。这是因为,月饼原料中的淀粉在经过焙烤后熟化,并变得柔软,而在低温的条件下,熟化了的淀粉会析出水分,变得老化(也就是“返生”),使月饼变硬、口感变差。

如果是不适宜放进冰箱储存的食材,中华养生网还是建议大家控制购买量,以免储存不好导致浪费。

夏季降温警惕八个误区 喝冰水冰啤酒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高温难耐,想要安然过夏,首先要降温解暑,那么夏季如何降温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夏天降温方法:洗冷水澡、喝冰水、地上洒水降温……其实有些方法是错误的,不降温反而对身体有害。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八种错误的夏天降温方法,你可要警惕哦!

  1、喝冰水、冰啤酒

  夏天里,不少年轻人口渴爱喝冰水,甚至是冰啤酒。很多人都认为冰啤酒是夏季解暑佳品。有研究表明,其实冰水解暑是心理作用,身体为了维持一定温度,会释放更多热能来平衡因喝冰水降低的体温。而冰镇啤酒同样也对消暑并不起什么作用,且夏天人体消耗大,如果再不断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持续,口渴出汗现象将加重。

  2、穿颜色淡的衣服

  一般在夏天,人们习惯穿白色等浅色的衣服,原因是浅色衣服吸热少,因此人会感觉更凉快。实际上,浅颜色比深颜色更加容易反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更大,所以,不一定浅色的衣服就会凉快。在夏天可穿红色衣服,因为红色能吸收的紫外线较多,会使人感到比较舒服。

  3、洗冷水澡

  在闷热的夏天,稍微一动就会大汗淋漓,这时冲个冷水澡会感觉非常凉爽。冷水浴能加快血液循环,对皮肤、血管等有好处。但人出汗时,皮肤毛孔扩大,皮下血管扩张,如果立即用冷水洗澡,会导致血管迅速收缩,毛孔关闭,将散热的通道堵住,体内热量无法散发,人会感到越来越热。

  4、凉水洗脚

  天气热,很多人以为夏季用凉水洗脚最舒服。但实际上,人体脚底的汗腺较发达,夏天出汗多,用凉水洗脚,会使已经扩张的毛孔骤然关闭阻塞,锻炼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经常这样做,不但会使脚受凉遇寒,时间长了还会导致排汗机能障碍。

  5、地上洒水降温

  夏天人们常常在地上洒水,借助其蒸发作用带走热量。然而,这样只能暂时降温,时间一长,室内湿度增加,反而更加闷热。蒸发时,地面的细菌和灰尘会随着水蒸气飘散到空气中,不利健康。

  6、长时间使用空调

  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浑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还由于鼻腔过于干燥而发生鼻出血,或者发生感冒、发烧,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肠胃炎等疾病。

  7、打赤膊

  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穿得太少还很容易被紫外线灼伤。因此越是到了暑热难熬之时,越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或打赤膊。当气温高于体温时,可穿一些浅色的薄长衣、长裤,阻隔日光,利于防暑。

  8、睡在地上

  接近地面的地方会有寒气、湿气,且在凌晨时最强,然而,这时人的体温却最低,睡在地板上容易受寒。如果已经中暑,就更不该睡在地上,因为毛孔受寒会收缩、汗排不出,中暑症状会更严重。此外,地面会堆积灰尘,床铺最好距离地板至少30公分,避免受到地板寒气、湿气侵袭,也防止呼吸系统被地上的灰尘影响。

  以热除热更散热

  1、热水澡。其实夏天洗热水澡虽然会出很多汗,但热水会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人体的散热。

  2、热毛巾擦身。每天用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多喝热茶。饮一杯热茶可以在9分钟后使体温下降1~2℃。热天多喝绿茶可以醒脑提神,多喝菊花茶可以除郁解烦,多喝决明子茶可以清热补脑,多喝枸杞茶可以补肝益肾。

  5、多做热身锻炼。建议多锻炼,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出汗的目的,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但是运动量要适可而止,以防中暑。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