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应注重养生,随季节调养身体

导读: 养肺深呼吸多吞津 养胃减饭量别贪凉 养骨护关节勤练腿 养心少熬夜测脉搏 养肾搓脚心吃核桃

  人过中年日过午。虽说中年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身体却不自觉地走起了下坡路。正因此,中年也成为养生的关键点。早在500年前,我国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就提出过“修理中年,以求振兴”的养生法。

  养肺深呼吸多吞津

  全身的呼吸都靠肺,但肺却是人体中衰老最早的器官。有研究显示,我们的肺活量从20岁起开始缓慢下降,到了40岁,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上几节台阶就可能气喘吁吁,这就是衰弱的肺发出的警报。

  肺活量及输氧能力的下降,会使人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疲劳感;再加上肺泡间质纤维量增加,肺的可扩张能力下降,肺活量减少,最大通气量减少,从而使中年人的呼吸功能降低。此外,人到中年,由于长年累月地吸入粉尘、化学物质等,再加上香烟危害,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会日渐减弱,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最佳调养季节:秋。中医认为五脏要和四季相对应,秋季对应的是肺。秋季强调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就是养肺阴,要防燥润肺。

  调养方法:练呼吸、多吞津、吃银耳。首先,可以多练习鸟的胸式呼吸和乌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和呼吸系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次,呼吸时最好配合吞津,不要把深呼吸时涌出的唾液随便吐掉。平时吃瓜子要少嗑,尽量用手剥,因为频繁嗑瓜子最容易损伤津液。对于吸烟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最好多吃润肺、清肺的食物。梨、葡萄、百合、银耳等都不错。此外,秋季当时,户外健步走、爬山都是很好的养肺运动,可以很好地加强心肺功能。

  养胃减饭量别贪凉

  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俗语有云,“胃肠无病能长寿”,可见胃对人体的重要性。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生活不规律,加上喜好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嗜爱烟酒,导致胃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年龄越大越明显。台湾对2万多名40岁以上中年男性的健康调查显示,胃镜检查异常者高达九成,在所有疾病中排行第一,多数中年人都不同程度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溃疡。随着年龄的增加,黏膜自然开始萎缩变薄,呈慢性胃炎的状态。从这种意义讲,中年养胃,刻不容缓。

  最佳调养季节:长夏。夏天中的长夏(阳历7—8月)时期应养脾胃,长夏主化,包括熟化、消化,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

  调养方法:减饭量、少贪凉、吃山药。人过40岁,要逐渐减少进食量,过量进食不仅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血脂增高,长期如此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大脑早衰。其次,脾胃最怕“受寒”,因此寒凉的食物要少吃,尽量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有利于脾胃的保养。此外,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吃山药、白术、芡实,用这些食物炖肉或熬粥均可。一些时令的豆类,比如四季豆、荷兰豆、白扁豆等,也是补养脾胃的好食物。

  养骨护关节勤练腿

  30岁后,肌肉衰竭速度大于生长速度。过了40岁,人们的肌肉开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减少。骨骼从35岁开始衰老,80岁时人的身高会比年轻时降低5厘米左右。

  最佳调养季节:四季。锻炼肌肉骨骼不分春夏秋冬,应该常年坚持。

  调养方法:护关节、做拉伸、多练腿。人过中年后,运动最忌讳逞强。对关节伤害较大的运动尽量不要尝试。快走、游泳、太极等缓和的运动更适合中年人。第二,可以多做一些拉伸,比如瑜伽中的拜日式、扭转式等;吊吊单杠也很有效。第三,都说“人老腿先老”,过了中年一定要练腿劲。蹲马步、抖腿都可以。此外,要多注意补充含钙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芝麻等,也可以适量补充钙片。

  养心少熬夜测脉搏

  西医认为,心脏40岁开始衰老。随着身体日益变老,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也开始降低。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较大。

  最佳调养季节:夏。夏天要注重养心,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

  调养方法:测脉搏、少熬夜、吃早餐。人过中年,最好每周自测一次脉搏,过快或过慢都要警惕。第二,尽量少熬夜,“夜猫子”大都气色不好。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养气血的黄金时间。第三,早餐一定要吃好。早上吃好,可补足生命的水塔、营养塔,才气足血足,大脑灵活。

  养肾搓脚心吃核桃

  一过中年,有些人会觉得很容易疲劳,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时常头晕耳鸣,记性也差;更糟糕的是,头发开始大把的掉;有些人老觉得腰酸背痛,四肢无力;有些人夜尿多,一晚要上好几趟厕所。这些现象大多数是由于肾气不足造成的。《黄帝内经》中讲,男性40岁、女性35岁后,就会出现肾气逐渐虚衰的现象。

  最佳调养季节:冬。冬天为肾主令,宜补充阳气,养护肾气。而且,冬季寒冷,寒邪首先侵袭人的肾,只有肾气充沛才能阻挡疾患。

  调养方法:多吃黑、搓脚心。中医认为黑色食品入肾,可择食黑米、黑豆、黑芝麻等。肾虚的人可以多吃核桃和枸杞。此外,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用左手按摩右脚心,右手按摩左脚心,各100下,有强肾滋阴的功效。平时可多按摩后腰两侧的肾俞穴,有养肾气的作用。

春季到来 养生应注重精神调养

  春季养生,应注重精神调养。遵循天人相应,顺应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合理调整四季睡眠与养生,可以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避免疾病发生。

 

 常见的各种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常见的情况如失眠,入睡困难,过度清醒、早醒;睡眠倒错,白天长睡不起,夜间通宵不眠;嗜睡,终日昏昏欲睡;梦游,夜间睡眠中起床活动等等。睡眠障碍多受疾病如兴奋、抑郁、紧张、焦虑、恐惧、幻觉或妄想的干扰引起。有资料显示,近百种疾病会表现出睡眠障碍,1/3的高血压患者、1/5的心脏病患者有失眠症状;一些精神焦虑症、抑郁型人格障碍的人更是彻夜难眠;进入更年期的妇女也容易产生睡眠障碍。正常人也可因生活习惯、环境的改变,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极度不稳定,服用药物等情况,出现短暂的睡眠障碍。

  

如何改善“春困”

  在春季人们常会感到困乏无力,提不起精神,这就是俗称的“春困”。每到春天,办公室里时常会有人感到昏昏欲睡,一旦有人开始打哈欠,就像“传染”似的,整个办公室的人都会开始哈欠连天。如何防止春困呢?除了要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平时不妨多进行户外运动,通过体育锻炼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春困就会缓解。对于整天坐着不动的办公室一族,建议每工作1小时起来走走,活动肢体,有条件的话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及时为脑部供氧。平时还应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如室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发生。如果要想下午的工作不犯困,建议在中午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吃得太饱,血液全部流到胃里,就易造成大脑缺氧。

  饮食因素也影响春天的睡眠。初春时节,阳气始发,辛甘之品可发散阳气,以助春阳。温食有利于护养阳气,如:葱、枣、花生等皆宜,但要远离大辛大热之品,如:鹿茸、附子等,少食辛辣之品。春木当令,肝气过旺,易木克脾土,导致中土虚弱,胃不和,睡眠不稳。食宜酸甘,以养脾气,再配以绿色时令蔬菜,如:马兰头、枸杞头等清爽之品,以达清肝、爽口、安神作用。

  

春季睡眠原则“夜卧早起”

  春天的正常睡眠,应是“夜卧早起”。一日之计在于晨,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精辟论断,“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毛缓行,以使志生”。就是讲,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要适当晚睡早起,到户外散步,悠然自得地舒展肢体,使精神活动寄望于大自然中。饭后、睡前闲庭漫步,不仅可消食化气,还可无思无虑,心身得以休养,神清气爽。但同时要注意,春天,尤其在初春,乍暖还寒,还需视天气增减衣服,预防春温的发生,把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阻挡于外,所以说适当“春捂”也是必要的。许医师经过十几年临床实践,切身体会地表示,春季睡眠宜“按时入睡,过时不候;午睡一刻钟,能夜补一小时;体脑并用,形与神俱,精神乃治”。

立夏时节话养生 老年人精神调养很重要

立夏时节话养生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此时节,人们还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