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洪水后 六个要点预防传染病

导读: 解决方法如下: 一、加强水源管理,确保水体质量和饮用水卫生 二、严格粪便管理 三、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把食品卫生关 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 五、消灭“四害” 六、加强营养和体质锻炼,做好自身防病工作

  洪水是人类一大灾难,尤其是大河中下游易发生洪水,不仅损害人们的财产安全,甚至危害到生命安全。

  洪水对老百姓来说已经非常熟悉,洪水带来的次生灾害,包括环境污染、水源污染、食品污染、病菌滋生等,极易引起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并影响人民的安危和健康。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以“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四害和环境清理”为主的灾后防病工作,确保次生灾害危及健康。

  解决方法如下:

  一、加强水源管理,确保水体质量和饮用水卫生

  我们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自来水厂要严格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管理,在洪水期间适当提高加氯量,确保市民饮用水卫生。对于井水、山水等,市民最好不要作为饮用水使用,如果一定要用,必须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消毒。漂白精片按每100斤水用1片计量,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碎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二、严格粪便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市民都用上抽水马桶。但是,部分农村还在沿用露天粪坑,在台风期间,这些露天粪坑极易污染周边环境和水源。所以,露天粪坑一定要加盖,并用漂白粉严格消毒。另外,靠近水源的厕所要迁移,以防污染水源。对患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要严格消毒。

  三、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把食品卫生关

  卫生、食品等监督部门要坚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各饮食摊点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禁出售不卫生的食品。对于受潮、霉变、污染的食品和淹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类,市民千万不要去吃;各类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去皮再吃;虾、蟹等水产品味道虽好,但不要生吃。

  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

  狂风暴雨使得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到处都是,严重污染周边环境。洪水过后,市民要积极清理周边环境,做到水退到那里,环境清理到那里,消毒杀虫工作做到那里,“三管”工作落实到那里。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集中后要用高温堆肥法处理。对所淹房屋设备等要清除污泥,室内地面、墙壁、家具等也要洗擦和消毒。

  五、消灭“四害”

  苍蝇、蟑螂、蚊子、老鼠这“四害”是传播各种传染病的媒介,市民要认真对待,万万不可马虎。对苍蝇、蟑螂密集地要喷洒杀虫药,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和灭鼠工作,防止“四害”传染各种疾病。

  六、加强营养和体质锻炼,做好自身防病工作

  洪水期间,身体抵抗力减弱,这样给一些病菌带来了入侵的机会。所以,洪水过后,要注意适当补充营养,并开展体质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洪水过后防病工作十分重要,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以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次生灾害对市民的危害。

  以上就是洪水过后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有效预防传染病横行,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注意!洪水过后,如何预防传染病?

在经历洪水之后,已是晴空万里,甚是欢喜,但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洪水过后,环境潮湿,细菌易滋生,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现在,把这些预防知识学起来吧!

洪灾地区群众主要容易发生七大类疾病: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3.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

4.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等。

5.中毒,如食物中毒、农药中毒。

6.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俗称“烂

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7.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饮水安全

发生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灾区保障饮水安全最简便实用的方法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

防止病从口入

为预防食物中毒,灾区群众对食品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洪水过处都须消杀

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

预防治疗“烂脚丫”

防治措施:

(1)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

(2)脱离洪水浸泡。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

(3)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

(4)外用药物。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灾后高温防中暑

宜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日晒,避开高温。及时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丸、仁丹和扇子等防暑降温药品、物品。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应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颈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饮食方面注意多吃一些绿豆、西瓜、苦瓜等有利于预防中暑的食物,多饮热茶。

洪涝灾害后怎么预防传染病?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


洪涝灾害指的是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洪涝灾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并且洪涝灾害后还容易产生传染病,那么洪涝灾害后怎么预防传染病呢?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洪涝灾害后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洪涝灾害之后想要预防传染病,首先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一定不能喝生水,只能喝烧开的开水,或者干净的瓶装水。

2、洪涝灾害之后还需要注意环境卫生,一定要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3、洪涝灾害之后还需要注意食品卫生,不要吃生的食物,餐具也要消毒后使用,并且不能吃淹死的禽畜和水产品。

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

1、洪涝灾害可能是因为气候导致的,如果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短时间在某些地方出现了高强度连续的暴雨,就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2、另外如果所在地域是低山丘陵、地形复杂,排水迟缓的地方,洪水如果顶托倒灌,积水无法排出也会导致洪涝。

洪涝灾害后要注意什么

1、在洪涝灾害后首先要预防食物中毒,因为很多被水泡过的食物都会被污染,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容易食物中毒,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在洪涝灾害之后人们还需要注意预防传染病,因为洪涝之后环境被污染,各种蚊虫鼠蚁都会增加,从而导致各种传染病传播。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洪涝灾害后怎么预防传染病、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洪涝灾害后要注意什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另外小编还会继续努力为大家编辑更多适合人们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我们的内容。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