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怎么拔 绝对不能哪里疼拔哪里

  拔罐不能哪里疼拔哪里

  拔罐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便得到应用,由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如今在临床上,拔罐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2016年巴西奥运会,美国游泳名将“菲鱼”身上的罐印更是掀起一阵拔罐的国际流行风。

拔罐怎么拔 拔罐的禁忌 拔罐的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拔罐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拔罐可增加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废物、毒素的排出,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还能够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调节肌肉功能,缓解疲劳。

  拔罐疗法简单易学,很多人往往哪痛拔哪儿。其实,这里面是有误区的。在特定腧穴或疼痛部位拔罐适用于大多数疼痛类疾病,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肌肉肥厚的部位操作,对于局部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等,一般用闪罐手法。另外,人体的一些特殊部位是不宜拔罐的,如体表大血管处、静脉曲张处、肌肤松弛的部位、五官以及前后阴部,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和腰骶部均禁止拔罐。如果存在自发出血性疾病,或局部有皮肤破溃损伤、皮肤传染性疾病或恶性皮肤肿瘤等,也不宜拔罐。

  留罐时间一般5~10分钟为宜,每周宜做2~3次,时间过长或频率太高容易损伤皮肤。拔火罐时要注意用火安全,避免烧烫伤。拔罐结束后适当喝些温开水,并且注意保暖。

  真空抽气罐比传统火罐更易操作,安全性更高,适宜在家庭保健中广泛使用,但也要注意相关禁忌,正确使用。

  盘点拔罐的误区

  误区1:拔火罐后就洗澡

拔罐怎么拔 拔罐的禁忌 拔罐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

  专家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误区2:拔的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得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专家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误区3: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成就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认为这样才能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等,那就得不偿失了。

  专家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误区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认为我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也是错误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为这样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专家建议:我们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拔火罐虽能保健,但是胡乱拔罐对身体有害无利,想通过拔罐养生的朋友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拔罐不能哪里疼拔哪里

  拔罐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便得到应用,由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如今在临床上,拔罐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2016年巴西奥运会,美国游泳名将“菲鱼”身上的罐印更是掀起一阵拔罐的国际流行风。

拔罐怎么拔 拔罐的禁忌 拔罐的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拔罐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拔罐可增加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废物、毒素的排出,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还能够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调节肌肉功能,缓解疲劳。

  拔罐疗法简单易学,很多人往往哪痛拔哪儿。其实,这里面是有误区的。在特定腧穴或疼痛部位拔罐适用于大多数疼痛类疾病,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肌肉肥厚的部位操作,对于局部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等,一般用闪罐手法。另外,人体的一些特殊部位是不宜拔罐的,如体表大血管处、静脉曲张处、肌肤松弛的部位、五官以及前后阴部,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和腰骶部均禁止拔罐。如果存在自发出血性疾病,或局部有皮肤破溃损伤、皮肤传染性疾病或恶性皮肤肿瘤等,也不宜拔罐。

  留罐时间一般5~10分钟为宜,每周宜做2~3次,时间过长或频率太高容易损伤皮肤。拔火罐时要注意用火安全,避免烧烫伤。拔罐结束后适当喝些温开水,并且注意保暖。

  真空抽气罐比传统火罐更易操作,安全性更高,适宜在家庭保健中广泛使用,但也要注意相关禁忌,正确使用。

  盘点拔罐的误区

  误区1:拔火罐后就洗澡

拔罐怎么拔 拔罐的禁忌 拔罐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

  专家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误区2:拔的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得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专家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误区3: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成就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认为这样才能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等,那就得不偿失了。

  专家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误区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认为我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也是错误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为这样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专家建议:我们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拔火罐虽能保健,但是胡乱拔罐对身体有害无利,想通过拔罐养生的朋友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通过拔罐辨别体质 不是哪里痛就拔哪里

  拔罐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中医疗法,它是通过中医按摩穴位和经络的手法所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其效果非常有效。那么大家知道如何通过拔罐辨体质吗?

中医拔罐怎么看体质 自己拔罐注意什么 哪里痛就拔罐哪里吗

  1、皮肤呈白色:体内温气重

  表现:通常这种表现只会出现在皮肤颜色的改变上,如果出现了类似白色的小水珠,那么说明患者体内的湿气太重。这是因为有的人体内的湿气太多,导致毛孔一时无法将其完全排出体外,所以拔罐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白色的小水泡。

  方法:体内湿气重,单靠拔罐可能无法全祛除湿气。最好的方法便是让阳光照射。人体内的阳光便是阳气,补充阳气才能让湿气消散。女性可以用艾灸灸关元穴、子宫穴,利用一个灸盒便能将两个穴位同时艾灸。

  2、出现黄色物质:体内有病邪

  表现:出现黄色的物质,可能说明体内存在其他病邪;黄色的物质又散发着一股恶臭味,通常是皮肤病,如痤疮。

  方法:可以使用莲花针拔罐逐淤法,在皮肤的表面用莲花针轻轻的敲刺后再进行拔罐,这个时候会容易将身体内的淤血一起排出体外。

中医拔罐怎么看体质 自己拔罐注意什么 哪里痛就拔罐哪里吗

  3、皮肤呈黑红色:感冒引起

  表现:拔罐后皮肤呈黑红色,无分泌物,颜色偏红多为“痧”,通常为感冒。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还可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感冒症状。

  4、皮肤呈偏黑色:劳累劳损所致

  表现:颜色偏黑色为淤血阻滞,通常的症状为劳累、劳损。

  方法:有劳损的部位除了使用拔罐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中医按摩的手法搭配中药的烫疗来缓解,例如推拿就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利用热疗活血来通络,从而达到治疗劳损的现象。

  自己拔罐注意事项

  当自己或家人身体不适时,很多人会选择拔罐疗法来治疗。这是因为拔罐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而且对于穴位定位要求不是十分准确。中医专家表示,拔罐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疗疾方法,但需注意的是,拔罐并不是哪里痛就拔哪。

中医拔罐怎么看体质 自己拔罐注意什么 哪里痛就拔罐哪里吗

  拔罐疗法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局部微环境,从而起到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拔火罐治疗效果更好。传统中医疗法里的拔火罐,是用杯罐吸附在人体穴位或某个疼痛的局部,达到治疗目的。

  自己在家拔火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拔火罐不只是哪里痛在哪里拔,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火罐,才能达到效果。如有的患者腰疼,可能还需要在其他部位的穴位拔火罐。由于很多人并不了解人体的穴位分布情况等,最好在拔火罐前咨询正规的中医师,以确保疗效。

  除了要了解人体穴位分布情况外,还要了解自己或家人适不适合拔罐。比如皮肤破损者、血液病患者、有肺部基础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以及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于过度疲劳、饥饿、大渴、醉酒的人不宜马上拔火罐,应休息恢复后再进行。

  除了以上注意事项外,拔罐时间千万不要太长,建议夏季留罐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冬季留罐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背部拔火罐的好处 背部拔火罐拔哪里

拔火罐的好处有哪些 拔火罐的穴位在哪里 背部拔火罐的好处

  背部拔火罐的好处

  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酸背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中风等。

  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如著名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膏肓等穴位。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背部哪些穴位可以拔罐

  湿毒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小肠关系密切,所以要找与之相关的穴位。所以临床拔罐以背部俞穴为主: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

  拔罐去湿一般多用背部膀胱经的穴位,主要是背俞穴,如肾俞、脾俞、肺俞、关元俞、大肠俞等,或用腹部督脉穴位如关元、气海等。

  湿重的话,膀胱经是要拔罐的的,位置是:丰隆,足三里,中脘,大横,水分,阳陵泉。

  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拔罐去湿可以多用脾肾经的穴位,如阴陵泉,丰隆,天枢,及大腿后侧穴位等。

  以上就是有关背部拔罐的一些小知识,不过小编还是要在这里提醒大家,拔罐虽然简单,但是如果你对身体穴位并不熟悉,还是不要自己尝试拔罐,最好找专业的技师来拔罐,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