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冶面痛

   面痛主要是指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证。一般分为风寒阻络、风热阻络和气虚血瘀3型。一、风寒阻络(一)症状疼痛呈阵发性抽动样痛,痛势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舒,舌苔薄白。(二)治法(1)选穴 下关、风池、颊车、合谷。(2)定位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方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为取穴部位)。下关、风池、颊车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艾灸法、闪罐法,可用艾条温和灸上述各穴位10~15分钟,以局部红晕为度,然后拔罐(除风池外)后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另嘱患者用热毛巾湿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二、风热阻络(一)症状疼痛阵作,为烧灼样或刀割样剧痛,痛时面色潮红、目赤、出汗,遇热疼痛更加剧烈,得寒则舒服,舌苔薄黄。(二)治法(1)选穴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颊车、大迎。(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曲池、外关、合谷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合谷:见前。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沟形凹陷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闪罐法:可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大椎、曲池穴,然后拔罐,以局部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位采用闪罐法,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三、气虚血瘀(一)症状疼痛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发作时抽动样作痛,面色晦滞,甚则毛发脱落,畏风自汗出,自觉呼气不够,不想说话,舌淡苔白,或有瘀点。(二)治法(1)选穴 颊车、膈俞、肝俞、合谷、神阙、气海、关元。

便秘拔罐的冶疗方法

   中国民间流行一句话:“扎针拔罐子,病不好也去一半子。”拔罐疗法是指用加热、抽气等方法使杯、筒、罐等器具内气压低于普通大气压,使其吸附于体表疼痛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拔罐可以改变皮肤温度,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故又将拔罐疗法称为瘀血疗法。通过拔罐疗法,可以疏通经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进而治疗便秘。1.选择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适宜的房间作为治疗室,注意保暖。采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施术穴位或部位。

  

  清洁施术穴位或部位,有汗液的应擦干,有粗长毛发的部位,应剃刮干净,防止发生感染和漏气。2.用镊子夹着点燃的酒精棉球、小纸片或火柴,或将蘸有少许酒精的纱布缠绕于粗铁丝上点燃,一手握罐,将燃烧物伸入罐内一闪即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操作时应注意棉球或纱布少蘸酒精,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3.将火罐吸拔住后,一般留置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和浅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被吸拔入罐内,呈现潮红或皮下出现紫黑色瘀血。留罐时间过长(半个小时以上),则容易出现水泡。此法适用于深部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也可以在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针刺得气后,再拔罐,称为针罐法。

  也可以将罐具投入由一定药物煮的药汁内煮15分钟,再取出罐具吸拔在应拔穴位或部位上,叫药罐法。4.在拔罐时局部可能产生牵拉、紧缩、发胀、温暖、酸楚、透凉气等感觉,均属正常。启罐后在吸拔部位上都会留下罐斑或罐印,1~2天后即可自行消失。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拔罐部位罐斑或罐印上的小水珠,如果在拔罐部位上出现小水泡,可不做处理,任其自行吸收;对于水泡较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泡中水液,涂上龙胆紫。实热型: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穴位】支沟、天枢、足三里、大肠俞、八髎。【治法】(1)留罐法:患者仰卧位,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于支沟、天枢、足三里进行吸拔,每穴留罐10~15分钟;然后患者俯卧位,于大肠俞、八髎进行吸拔,每穴留罐10~15分钟。

  每天操作1次,10次为1疗程。(2)走罐法:患者仰卧位,先在患者肚脐周围涂抹适量润滑剂。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吸拔于患者肚脐周围。然后做顺时针方向走罐数周。走罐时手法宜轻柔。然后再将火罐吸拔于天枢处,留罐10分钟。每天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

  虚寒型: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喜热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治法】走罐法。患者俯卧位,先在八髎穴处行旋转走罐法,至皮肤潮红。后在脾俞至肾俞穴之间走罐,上下推拉至皮肤潮红。仰卧位,于脐周处顺时针旋转走罐,手法轻,时间稍长,再于足三里穴留罐。隔日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

  【穴位】八髎、脾俞、肾俞。气虚型:症见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之时却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面色晄白,神疲气怯。【穴位】脾俞、胃俞、大肠俞。【治法】千上述穴位进行拔罐操作,每穴留罐10~15分钟,隔日操作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腰痛的中医拔罐方法

腰痛 拔罐 腰痛治疗方法 中医拔罐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治疗腰痛要根据中医拔罐辩证治疗。

  一、淤血腰痛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血海、膈腧、大肠腧、环跳、三阴交、合谷、期门、肾俞、秩边、承山。

  操作:患者俯卧,用大中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拔时深重,时间10—15分钟,视情况延长,最好要拔出痧来,油走时用螺旋走法,幅度要大,刺血罐拔环跳、大肠腧、委中、承山、或有淤血部位也可用刺血罐,出血量5—10毫升,对于疼痛,急性发作,有缓急解痛之效,每次取穴不超过3个穴位,女性拔出血量应少一点,注意是否会有血晕。

  二、肾虚腰痛

  治则:偏阳虚者补肾助阳,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取穴:偏阳虚: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偏阴虚:大肠腧、环跳、委中、秩边、三阴交、太溪、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三阴交配太溪滋补肝脾肾三脏之阴,佐秩边为荣养经脉止痛。

  ③操作: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三、风湿腰痛

  治则:温经通络止痛。

  取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操作: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拔,坐罐个数不限,对以上穴位可同时拔,还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游走,局部风湿淤血可用刺血罐。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