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导读: 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 2.轻症中暑 3.重症中暑 中暑的治疗方法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那么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

一般在高温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四肢酸软等情况,温度会升高,但是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处补充体力,就会恢复。

2.轻症中暑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就不止是简单是头晕头痛了,不仅会有轻症的症状,而且伴随有肌肉痉挛,有的甚至会晕厥,对脑细胞也不好。

中暑的治疗方法

1.马上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松开或脱掉衣服,让病者舒适地平卧,头部抬高。可以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2.用冷湿的毛巾覆在病者的头上。将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体温到正常温度。

3.及时补充淡盐水,可以使身体机能快速恢复;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绿豆水等,能够快速解暑。

4.如出现昏迷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进行吸氧治疗。及时调节身体水液、电解质的平衡,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积极的防止感染以及改善预后的症状,让患者在舒适的状况下慢慢恢复。

5.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以找些解暑的药物,缓解症状。如何没有解暑药物,也可以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

6.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就要及时送往医院了,在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我们可以选择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可以选择用40%-60%浓度的酒精擦拭患者全身来给重度中暑患者降温。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夏季中暑怎么办 中暑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夏季中暑怎么办?现在已经进入三伏天,天气酷热,高温天气让人容易中暑,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那就是中暑的现象了。那么夏天中暑了怎么办?该如何预防夏季中暑?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暑的判断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

  2、轻度中暑

  除上述表现外,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体温超过38℃。

  3、重度中暑

  除上述表现外,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常混合表现):

  ①中暑高热。体内大量热蓄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

  ②中暑衰竭。体内没有大量积热,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失水失钠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肛温约38.5℃,而腋温则较低。

  ③中暑痉挛。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或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而只饮水而为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体温正常。

  ④日射病。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出血剧烈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烦躁不安、意识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1、迅速把中暑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让其仰卧,垫高头部,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空调(应避免直吹),加速空气流动。

  2、进行物理降温,用冷水、西瓜皮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镇饮品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散热。

  3、清醒者可喝些盐水,如还未清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舒缓胸口的不适,可加按内关穴,按摩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涌泉穴,令病人尽快苏醒。

  4、清醒过来的病人,可服绿豆汤、淡盐水、糖盐水,或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药物解暑。上吐下泻、腹胀、食欲不振的中暑病人宜选藿香正气水。

  5、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皮下出血或全身皮肤发黄等症状,应该立即送医院进行急救,切勿耽误病情。

  如何预防中暑

  1、出行躲避烈日。

外出时,应涂擦防晒值SPF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戴上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穿质地较薄,宽松和浅色的衣服。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渴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另外,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饮食。

夏天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清凉油随身带。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夏季,天气炎热,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哦。

水痘的症状和治疗 水痘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那么水痘的症状和治疗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水痘1.jpg

水痘的症状

1.早期症状

婴幼儿常无早期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

2.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具有以下特点:

(1)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

(2)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

(3)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4)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5)当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凝血机制障碍及继发感染等原因时,常形成非典型水痘。皮疹融合者为大疱型,直径可达2-7cm,易继发金葡菌感染和脓毒血症而死亡;疱疹呈出血性,皮下、粘膜有瘀斑为出血型,可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皮肤大片坏死,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称为坏死型;病变播散累及内脏者称为播散型,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6)妊娠头三个月内感染水痘,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称为先天性水痘综合症。

600-4.jpg

水痘的治疗

1.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简单的来说有两个药方:

(1)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后下),淡竹叶10克,芦根10克,紫草10克,桔梗6克,滑石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痒甚者,加蝉蜕6克、白蒺藜10克、地肤子10克。咽痛者,加马勃6克、山豆根10克。

(2)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水牛角30克(先煎),生石膏30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生地黄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薏苡仁15克,淡竹叶lO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剂。

疹色深红者,加紫草10克、栀子10克。唇燥口干者,加麦冬10克、芦根15克。口疮、大便于结者,加枳实10克、生大黄6克(后下)。抽搐者,加钩藤10克,另服紫雪散1.5克。

600-1.jpg

2.西医的治疗方法

(1)适当护理、重视清洁

应予适当护理,特别重视皮肤清洁,避免细菌污染水痘破损处,避免手抓疱疹,防止继发感染。局部痒感不适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疱疹破碎后宜用1%甲紫(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2)高热时可用退热剂

高热时可用退热剂,但应尽量避免用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青少年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韦800mg/次,5次/d,服用5~7天;伐昔洛韦(万乃洛韦)300mg,2 /d,7天;或喷昔洛韦50mg,每8h 1次,7天。

(3)瘙痒甚可用抗组氨药物如扑尔敏片4mg/次,3次/日;赛庚啶片,4mg/次,3次/日。

(4)继发感染时应用抗菌素如:麦地霉素或螺旋霉素等口服。

(5)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6m1,1次/日,连用3~5次。

(6)继发感染者外用脓疱疹泥膏、汗疱泥膏或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

(7)水痘性角膜炎可用0.1%碘苷(疱疹净)眼药水或利巴韦林(病毒唑)。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水痘的症状以及治疗,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出水痘以后就应该注意饮食,不要再吃猪肉,羊肉,鸡肉,鸡蛋,芦荟等食物,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出水痘以后都应该避免,可以喝一些板蓝根银花饮,金银花甘蔗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