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切莫再胡乱忌口 还是得这样吃

导读: 肝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高蛋白饮食 高维生素 适当糖类 低脂肪 不同时期肝病饮食也不同 急性期 适宜食物 水果: 蜂蜜: 恢复期

很多肝病患者在确诊后都特别忧心,尤其对于自己的饮食。因为街坊总有流传这不能吃、那不能吃。使得忌口成了肝病患者日常生活一件大事!

实际上,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做法。

肝脏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一旦肝脏出问题,本就容易出现营养代谢紊乱,使人面黄肌瘦。

良好的营养不仅能纠正代谢紊乱,还能加强肝脏营养,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有利于肝功恢复,对于肝病是有益的。


肝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肝病患者应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适当糖类、低脂肪的饮食原则。

高蛋白饮食

有助于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防止肝细胞变性,促进肝功恢复;

有助于补充因肝功下降造成的蛋白质利用不足;

肝脏是合成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酶的场所,肝炎使许多蛋白质代谢酶不能很好地合成,所以蛋白质利用不足,需要摄入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充。有助于纠正氮的负平衡;

肝炎时,蛋白质分解加强,容易出现负氮平衡,因此应多补充蛋白质,高蛋白饮食还可能对防治脂肪肝有帮助;

一般肝病患者建议每日每千克体重宜摄入1.0-1.5g蛋白质。如合并腹水但血氨没有增高,则蛋白质摄入还需再高些,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可摄入2-3g 蛋白质。通过饮食中增加瘦肉、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即可。

高维生素

维生素能够改善代谢,增加肝脏细胞的活力,因此多吃蔬菜瓜果以补充维生素,有助于增强肝细胞对毒素的抵抗力,对保护肝脏有益。

维生素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B复合体、维生素D、E、K、C等,全都是在肝脏内储存的,出现肝病时上述维生素的储存容易发生缺陷,从而导致储存不足,还会使部分维生素利用不足,所以需要多补充维生素。

适当糖类

人体吸收的糖类物质中有一部分是在肝脏代谢的,另一部分则通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葡萄糖在肝脏或合成糖原暂时储存,或氧化分解成为能量,多余的会转变为脂肪。

有肝病的人在补充糖类食物时应适当控制,摄入过多可能因糖类发酵而加重胃肠胀气,还会加速脂肪贮存,导致脂肪肝发生。

低脂肪

当肝内脂肪过多和磷脂不足时,脂肪便不易顺利运出,造成脂肪肝。

肝功能差时,肝脏合成和释放脂蛋白的功能降低,氧化脂肪能力减弱,这些都会促进脂肪肝的产生,从而加重肝脏负担。

尤其是肝炎发作期,本身还会有厌油的表现,更加不适合摄入太多脂肪,一般在肝炎的恢复期或病毒活动较平稳的时候才考虑给予一定量的脂肪,其他时间都尽量减少为宜。

不同时期肝病饮食也不同

急性期

食物应选择易消化、刺激性小、少渣、少胀气的食物,少吃洋葱、韭菜、白薯、豆类、洋白菜等。多吃冬瓜、茄子、胡萝卜、西葫芦、土豆等,煮烂制成泥状或半液体羹状食用。

少吃肉汤,以免其中的含氮物质刺激胃液分泌,加重心、肝及肾的代谢负担。

禁用油煎、炸或炒的烹调方式。

因为肉类食物在炒时,其表面形成痂皮,会使胃肠粘膜受到机械性刺激,且脂肪经高温加热会产生丙烯醛,经血循环至肝脏刺激肝实质细胞,反射性引起胆道痉挛,刺激胆道。建议将肉切碎后,做成肉丸、肉饼、肉羹等用蒸、煮的方法烹制,去掉肉汤。

适宜食物

水果:

含大量维生素C、矿物盐(钾钙磷)、碳水化合物,并且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被机体吸收,所以对肝炎病人宜提倡多 水果,最好先煮一下,使其果胶变成可溶性,更易消化,对胃的机械性刺激也更小。

蜂蜜:

蜂蜜不仅能较好地营养肝组织细胞,还能提高肝糖原在肝脏内贮藏并改善肝组织的代谢过程。

恢复期

可以增加进食量,多吃动物性食品以补充蛋白质和铁、锌等元素,此外还有较多的硫胺素及脂肪。

除了肉类还可以吃些牛奶、鸡蛋和鱼类、豆类食品,以及含无机盐、维生素C较丰富的蔬菜水果,切忌饮酒。

肝硬化伴腹水或食道静脉曲张,需控制食盐摄入,减少纤维素。因为食盐的钠元素过多会加重腹水,纤维素过多会造成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通常需将肉类磨碎,将蔬菜和水果过滤滤去残渣,避免食用生硬的蔬菜水果。

合理均衡的饮食是恢复健康的前提,只有吃的健康,身体才能好得快,切莫再胡乱忌口啦!

吃饭吃的太饱会吃出病 我是再也不敢这样吃了

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胃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疲劳: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我们应该如何吃饭?

吃饭要吃七分饱七分饱是什么样的,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要紧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

很多人说我根本不知道吃到了几分饱啊?这是因为多数人吃饭的时候从来没有细致感受过自己的饱感。如果专心致志地吃,细嚼慢咽,从第一口开始,感受自己对食物的急迫感,对食物的热情,吃的时候速度的快慢,每吃下去一口之后的满足感,饥饿感的逐渐消退,胃里面逐渐充实的感觉,这样慢慢就能体会到七分饱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放慢速度,专心进餐,才能习惯于七分饱。

还有一个秘诀,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里提前感受到“满”,有利于控制食量,预防肥胖。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都比较容易让七分饱的感觉提前到来。吃那些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脆水果,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也有利于对饱感的感受,从而有利于帮助我们控制食量,避免过量。

“饱”的尺度如何拿捏把握好吃饭的时间,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情报人就已经吃多了。

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

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 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每次少盛一点,吃饭前喝两杯水或是喝碗汤,多吃粗纤维的、增加饱腹感的食品,比如豆类、等,都是避免吃撑的好办法。

多吃一口油,吃出6种病!这样吃油最健康!

说到食用油,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离不开它。

日常生活中,吃点食用油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是这个“好处“是建立在“适宜的量“的前提下。

吃油过多反而会伤身,然而,绝大多数人根本把握不好这个“适量”,炒菜给油时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左右,而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每天烹调油消费量达到40多克,已经远远超标。

食用油中超过99%部分都是脂肪,可以说食用油=脂肪。你每多吃一口油,就相当于多吃一坨脂肪!

多吃一口油,吃出6种病

1、肥胖

在所有的食品中,油脂的单位热量最高,1克即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如果每天多吃一口油(15g),一个月后体重就会增加700-800克,一年就会增加体重近10公斤。

2、高血脂

吃油过量,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就会增多,引发高血脂

3、脂肪肝

吃油过多,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逐渐储存起来,然后会转变为脂肪,形成脂肪肝。

4、高血压

油量摄入过多,过剩的脂肪酸会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囤积在血管内,因此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引发高血压。

5、糖尿病

多吃油容易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直接造成胰岛b细胞负担加重,不能及时调节血糖,引发糖尿病。

6、心脑血管疾病

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一旦阻塞心血管,结果就是心脏病发作;一旦阻塞脑血管,结果就是脑中风。

此外,吃油过多还会影响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产生,从而使人情绪不稳定,脾气变差,变得易怒、易躁、易焦虑。

如何吃油最健康?

1、每人每天摄入25g~30g油

炒菜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油量。

每天做饭之前,计算好全家所需要的用油量,单独放在一个容器里,一天用完,不得多放。

另外,如果家里有肥胖病人或血脂异常的人,最好把其每天的用油量控制在20g左右。

2、多种油换着吃

不同的植物油,营养价值也不同。例如,橄榄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则富含亚油酸......

因此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使营养更均衡。

3、多用蒸、炖、煮、焯的烹饪方式

这些烹饪方式能够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而煎、炸的烹饪方式则会导致食物含油量极高,人体进食后就会出现油量摄入过多的情况。

食物控油,5个妙招

1、炒菜之后控会儿油

把菜锅斜放2~3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控出的油可直接用来做凉拌菜,味道比色拉油更香。

2、拌凉菜时最后放油

拌凉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然后马上食用。这样油的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吸收油脂。

3、煲汤撇掉上层油脂

鸡、排骨、牛腩、骨头等炖煮都会出油,做好后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可以减少油脂的摄入。

4、把过油材料改为焯水

制作肉片时,可用水焯法,用沸水把材料快速烫熟,一般肉片变色捞出即可。

把肉煮到七成熟再切片炒,这样一来,就不必再为炒肉单独放一次油。同时,还能把肉里的一部分油先煮出来,减少肉的脂肪总量。

5、少吃含油主

除了馒头、面条,几乎各种面食的制作中都需要加入油脂,比如花卷、煎饼、千层饼、烧饼、曲奇、软面包等。

一般来说,放油越多的面点,口感越是酥香迷人。米食中的炒饭、炒米粉、炸糕、麻团等也是含有油脂的。因此,在生活中要尽量少用它们做主食,而换成杂粮粥、杂粮窝头等不含油脂的主食。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