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肾 做好这些助你轻松养肾

导读: 养肾的方法 一、饮食补肾 二、睡眠养肾 三、夫妻生活有度 四、定时饮水 五、生命在于运动 六、吞津养肾 七、护好双脚 八、大便畅通

 肾脏好坏和我们的健康有非常大的联系,很多人肾脏坏了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肾脏也是需要我们时刻保养的,那么你知道如何养肾吗?养肾的方法有哪些呢?吃哪些食物可以补肾?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肾脏是我们身体中大且集中的“水处理”系统,它在人们腰部,左右各分部一个,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形状像一个扁豆,成年人的肾脏大约重150g。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又可分为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一个重约60千克的成年人,体内的血液约有5000毫升,但是,每天流经肾脏的血液却有25000-30000毫升,也就是说,我们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被肾脏这个“水处理系统”处理5次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将体内代谢过程所产生的毒素或废物全部排出体外。

  如果这个“水处理系统”受到破坏,就会出现临床上一系列病症,严重的就是尿毒症。引起尿毒症常见的原因是肾炎,也就是“肾小球炎症”,肾小球发生炎症后,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就如同血管的“筛眼”被扩大,不该漏出的东西漏了出来,如蛋白,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也就是这个原因。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肾小球反复被破坏,又会使“筛孔”变小甚至闭塞,使得代谢废物不能排出导致机体中毒,形成尿毒症。

  要保护我们的肾脏,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机体每天一定量的水输入,也就是要多喝水多排尿,喝水量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尿量每天不少于1000毫升,这既是保护肾脏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机体的代谢要求。其次,不喝“脏”水,含有微生物和重金属的水称之为脏水,我们都应避免饮用。再次,当发生链球菌感染,也就是发生咽喉炎的时候,应在两周内监测自己的尿液,特别是少年儿童,如果发现尿液内有蛋白,就必须及早就医、及早治疗,以避免“肾单位”过多受损。

  养肾的方法

  一、饮食补肾

  补肾的食物有很多种,例如很多黑色的食物,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如韭菜、大虾、杏仁、核桃,这些养肾效果都非常好。

 

 二、睡眠养肾

  睡眠和肾脏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睡眠充足了身体的气血就是更充足,同时睡眠充足了对肾精有保养作用。很多肾病患者都有过度疲劳、睡眠质量不好、睡眠时间不够的问题。

  三、夫妻生活有度

  过度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夫妻生活都会伤精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一定量力而行,夫妻生活也是一样的。

  四、定时饮水

  中医告诫大家,不管平时有多么忙,都一定要记得喝水,因为身体如果水分不足,容易让体内的毒素滞留,从而加重肾的负担。因此,一定要养成定期饮水的好习惯,这样能够养护肾脏。

  五、生命在于运动

  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六、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七、护好双脚

   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八、大便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经络如何养生 这些窍门帮助你

胆经:让你头发黑亮

胆经由臀部中点开始,沿大腿笔直下滑,至脚踝底端结束。当胆汁分泌不足时,人体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头发会显得油油的,在夏天尤其如此。

因此建议你每天用力敲打胆经,左右各200下,提高胆汁分泌速度,让头发健康黑亮。另外,敲胆经还能帮助大腿排出堆积在外侧的脂肪,让你放心穿短裙!

膀胱经:让你记性好

膀胱经从头顶的百会穴开始,延至后背、臀部,于脚跟止。一般中医认为,膀胱经真正的效力位置从腰间开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够了。

经常敲打膀胱经,可改善脑部供血质量,刺激脑神经细胞活性,让你记忆力提高。下午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的运行时间,那时敲打,可有效减少“午乏”,让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胃经:让你脸色白里透红

胃经从锁骨下开始,顺双乳,过腹部,到两腿正面,止于第四脚趾趾间。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经,颜面的光泽程度、皮肤的弹性都与胃经供血有关。

如果脸上突然起了皱纹,很可能是胃经的气血亏虚造成。胃经的最佳敲打时间是早7点到9点,坚持敲打,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脸色白里透红,即使熬夜,也不会显得太憔悴。

大肠经:帮你排毒

大肠经从鼻翼旁的迎香穴开始,经过脖子,贯穿手臂,止于食指指尖。经常敲打大肠经,可清肠润肺,使你代谢通畅,有很强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肤润滑,口气清新!大肠经的作用时间是早5点到7点,建议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肠经,以帮助身体代谢掉夜晚沉积于体内的毒素。

三焦经:让你免疫力提高

三焦经起于眼角鱼尾纹的生长处丝竹空穴,止于无名指之间。三焦经是人体健康功能的总指挥,它能使各个脏腑顺利合作,步调一致。经常敲打三焦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让你不再小病连连。三焦经的运行时间是21点到23点,建议你敲打前尽量少喝水,三焦经还主管水液运行,体内水液沉积太多,会让你次日清晨感觉眼皮肿肿的。

心包经:让你吃不胖

从乳头外侧一寸的天池穴开始,到中指指尖末端,为心包经。心包经的始端在心脏外围,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脏外面的以层薄膜,当外邪侵犯时,心包挡在心脏前面,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经常敲打心包经,除了提高心脏功能,让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晚上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如果你在晚饭后敲打心包经,可使血液中积存的胆固醇顺畅地排出体外,加快食物脂肪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担心发胖。

心经:最准确的自我体检法

心经始于腋下,止于小拇指指尖,贯穿上臂内侧。

具体检测方法:先将手向前伸直,15秒后,斜放45度,10秒后,再把手臂垂直举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静脉凸显消失,说明你指标正常,不必为健康担心,如果静脉凸显消失缓慢,说明你疲劳过度,继续减压,建议你借机美美地睡一觉。

小肠经:拥有纤细手臂

小肠经由眼角内侧半寸处的眼明穴开始,经由脸颊、脖子,贯穿手臂,止于小拇指指尖。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就会出现松松的肉肉,建议经常揉捏小肠经。

方法是,把手举起来,用手指肚捏手臂内侧,以微有痛感为佳。经常这么做,小肠经附近的肌肉血流通畅,你就可以放心穿吊带衫,展现好身材。

肺经:让你皮肤不再干燥

从肩胛骨凹陷处连出一条直线,沿着手臂内侧,到拇指内侧端 止,为人体肺经。“肺主皮毛”,经常敲打肺经的同时,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进水量,就能使水分通过肺经运转到真皮层,使你的皮肤不再干燥。

敲打肺经时,从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积较小,从手腕到拇指内侧,建议你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另外,凌晨3点到5点是肺经运行时期,按理说此时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愿打搅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将敲打肺经作为晨练第一课。

夏至如何养生 做好四个方面轻松过夏

  夏至如何养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这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因此夏至时期也是温度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保健身体,以免暑气伤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夏至养生等事宜呢?别担心,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夏至养生的四个方面教大家轻松迎接夏至,一起来看看吧。

  起居调养方面

  夏至节气的时候,人们应该顺应大自然阳盛阴衰的变化趋势,适宜早起晚睡。由于夏季太过炎热,所以容易中暑伤气,如果汗泄太久,很容易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饮食调养方面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运动调养方面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的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冬病夏治方面

  夏至节气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比如支气管炎、气肿、慢性气管炎等疾病一般在冬季发作较为频繁,而到了夏天发作却很少或者基本不会发作。着明显是以夏季的气候条件充当了自然的医药,也顺应了“天人相应”的道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相对那些因寒冷而发到夏季转轻的疾病,中医提出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是十分有意义,这些患者在夏天如针对疾病采用吃中药、食疗或穴位帖敷疗法均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