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感冒了怎么办 教你刮痧疗法快速治感冒

导读: 感冒的刮痧疗法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二)治法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二)治法

  现在正值换季时节,早晚温差大,很容易患上感冒,那么感冒了怎么办呢?不妨试试刮痧疗法。刮痧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自然疗法,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消除风寒痹症方面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那么感冒刮痧刮哪个部位?下面一起来了解下感冒的刮痧疗法。

  刮痧治疗感冒,简便易行,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夏日感冒初期的首选治疗。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血行气、祛风止痛、舒筋通络、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可排出体内毒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常用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夏日感冒多选用后背部膀胱经刮痧,因为夏日感冒是风邪兼夹暑湿之邪作祟的结果,风为阳邪,易犯阳位,背部为阳,风邪侵入时首当其冲,治疗也当从其侵犯的部位着手,而背部正好为足太阳膀胱经分布的区域,太阳主一身之表,善治一切在表之疾。后背部刮痧治疗感冒,效果良好。

  感冒的刮痧疗法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按摩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定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

  要注意刮痧疗法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一般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及皮肤有炎症者不适合此疗法。刮痧时最好去专业医院,若是一些非医疗机构和一些未经过正规医学培训人员不了解刮痧的禁忌,盲目操作,刮痧用具不清洁,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落枕了怎么办? 中医教你刮痧疗法快速治愈

  落枕了怎么办?落枕为单纯性肌肉痉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位置不当,或因负重颈部扭转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损,经气不调所致。以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那么如何快速治疗落枕呢?下面中医教大家刮痧疗法,快速治愈落枕,赶紧来看看吧。

  落枕的临床表现为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两侧俱痛,或一侧重,一侧轻。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气滞血瘀型落枕临床表现为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舌脉如常人;风寒外袭型则表现为颈部疼痛、头转侧受限,并伴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肩外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后溪:微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肩颈部的大椎、天柱、肩外俞,然后刮手、臂部的后溪、列缺,最后刮下肢悬钟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大椎穴,由上至下,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天柱穴至肩外俞穴,两侧都要刮拭,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之后刮上肢手、臂部的后溪、列缺,用力宜重,出痧。最后刮下肢外侧的悬钟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二、病例

  席某,男,31岁。患者晨起颈项不舒服,转头时疼痛。颈项强直,不得转侧。取大椎、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列缺、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治疗1次后患者症状即消除。

秋季感冒怎么办 按这些穴位快速治愈

  进入秋季后,天气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容易会出现感冒的现象。很多人一感冒就吃药打针,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将感冒治好,但是由于药物存在着残留性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秋季感冒了该怎么办呢?中医专家认为,按摩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感冒,治愈感冒,今天专家给大家推荐按摩穴位治感冒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风门: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按摩此穴位对伤风、发热头痛、咳嗽、项强、胸背痛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操作此法应由家人或是借助按摩仪施行。

 

 足三里:

膝眼下3寸,因是个强壮全身的穴位,民间便有“揉揉按按足三里,相当吃只老母鸡”的说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屈膝,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 髌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达之点外侧旁开1寸处即是此穴位。然后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摩100~200次。搽点按摩液或正红 花油等在穴位上,效果更好。艾灸此穴10分钟,每日1~2次,效果也很好,但不适于婴幼儿。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按摩此穴位对感冒、咳嗽、气喘、吐血、潮热、骨蒸、盗汗、鼻塞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操作此法应由家人或借助按摩仪施行。

  大椎

: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按摩此穴位对感冒、疟疾、咳嗽、气喘、癫痫、骨蒸盗汗、头痛项强、风疹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触摸到此穴位,亦可自我按揉点压。

 

 神阙

: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 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手心置于肚脐,向下擦搓30~50次,以下腹部发热为宜。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点揉按脐眼3~5分钟。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借助按摩仪均可施行。

  除上5个穴位,还可配合以下这几个穴位按摩。

  

涌泉

: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按摩此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 昏厥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也是先找准穴位,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摩100~200次。可搽按摩液或正红花油等在穴位上。或艾灸此 穴10分钟,每日1~2次,效果也很好,婴幼儿不适应。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配合按摩仪均可施行。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此穴位对感冒、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找准穴位,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摩100~200次。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