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养生要点 起居饮食运动防病

导读: 一、起居方面 二、饮食方面 三、预防疾病 四、运动方面

  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那么惊蛰节气养生应注意哪些方面呢?惊蛰时节保健养生要遵循以下四大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起居方面

  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变暖,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所以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1、在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有利于入睡;

  2、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和放松;

  3、睡前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可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

  二、饮食方面

  1、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2、多吃梨子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3、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三、预防疾病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

  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惊蛰时节,属肝病高发季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四、运动方面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在室外缓缓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

  所以,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毕竟人们是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大暑节气防暑全攻略 饮食起居精神运动养生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了,这个节气,气温最高,雨水充沛,所以在这个节气要注意防暑,那么大暑节气该如何防暑呢?下面小编从四个方面教大家如何防暑,一起来看看。

  大暑饮食养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这时市民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大暑期间,市民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和西瓜等水果。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胡萝卜、红枣等红色食物对心脏很有益,夏季适宜养心,应该多吃。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大暑精神养生

  高温酷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此时精神调养宜以养“静”为主,所谓“心静自然凉”,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使心情愉快。也可多参加钓鱼、绘画、书法等活动,可以达到安定神志、调养心气的作用。

  大暑起居养生

  大暑时节,炎热达到高峰。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要太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开始入睡,睡前不要剧烈运动。室温要适宜,空调不可过凉。不要把电扇放在床边对着人吹。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中医指出:“夏夜避风如避箭”,夏季虽热,但仍阴气逼人,下半夜风也很凉,尤其在室内过道的风力比较大。而夏季人体皮肤毛孔开泄,人睡之后,肌体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风邪的侵袭。

  早晨醒来,可以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室外气温高的话,不要外出。午后炎热时外出要防止中暑。

  大暑运动养生

  大暑正处于“三伏天”,天气炎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运动后饮冷饮,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大暑时节,一定要注意防暑养生。

大暑节气养生四要点 调整起居注意饮食调养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时节高温酷热,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故在此节气中,大家应做好养生保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平安度过大暑呢?下面大暑养生四要点大家要牢记。

  一、调整起居

  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二、药食同源

  1、薏米小豆粥:原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功效与主治: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2、橘皮茶:原料: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功效与主治: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食用。

  三、注意饮食调养

  1、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等都是进补佳品。

  2、补充蛋白质。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

  四、保持良好心境

  “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采用心理纳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婆娑、飞泉漱玉,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避免不良诱因刺激。

  温馨提示:大暑节气中锻炼中或锻炼后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果锻炼者出现头痛、呕吐、眩晕、视觉模糊、虚弱、出汗过多或无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锻炼或去医院检查。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