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注意疏肝驱风邪 牢记饮食起居两原则

导读: 一、雨水节气如何注意养生保健 二、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雨水养生起居饮食原则 1、起居 2、饮食

  雨水时节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温暖的气候要回来了,降水量也开始变多了,这样的天气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呢?雨水要注意养肝驱邪气,还有注意正确的饮食起居。下面小编推荐一些好方法,帮你在雨水时节养好身体!

  一、雨水节气如何注意养生保健

  在雨水节气,冬天的寒冷过去以后,天气开始转暖,冬天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相应的就是肝气也开始生发。人体相应的就是阳气开始浮动,但这会导致一些人的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因此,我们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因此,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温。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

  二、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增加衣服。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第二,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第三,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三、雨水养生起居饮食原则

  1、起居

  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人气随太阳之气升降。白天太阳高悬天空,人的阳气随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阳气随之潜藏使细胞得以休养生息。人好比一部机器,晚上睡眠如充电,白天工作学习如用电。充电不足,必用电不利。

  天地为人充电是有节律的。这个节律分为四部分,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同四大乐章循环往复。顺应则健康长寿,相悖则自毁身心。一年有四时(四季),一天也有四时,即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以下均以此计)3~9点为一日之春,9~15点为一日立夏,15~21点为一日之秋,21~3点为一日之冬(使用北京时间的京外地区计算出时差,在国外则按当地时间)。日春、日夏、日秋、日冬划分了人一天行为应注意的时间段,日冬时段是人“冬眠”的最佳选择。清朝时期,皇家规定皇帝和5岁以上的太子早晨3点起床理政、读书,19点左右睡觉。3~5点是寅时,也称平旦之时,即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古代早起不过3点,晚起不过5点。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也有24个节气,3点“立春”,5点“惊蛰”。惊蛰时分,地球生物阳气涌动。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动,阳气化为清气,不起则使阳气转为火气。5点不起,则6点春分阴阳不分,易引起人头昏脑胀、腰膝酸软。

  3点以后醒了,可以继续睡,但勿过5点;如果睡不着则不宜赖床,可起来喝杯热茶,在室内做缓和的锻炼,乏累者可早饭后补上一觉,而不宜一觉睡到7点。

  2、饮食

  从总体上讲,庚寅年金气太过,则会克制肝木太过。肝主藏血,主筋,主情志,开窍于目。肝气被抑欲发而不得发,容易引起人郁郁不乐;血热、血粘、血稠的人则易怒,身上皮肉发紧而硬;血稠的人还易引发脑梗、心梗之类的疾病。

  但是庚寅年初之气气候先于节气。正因为春分的气候大寒到,提前了60天,人的阳气生发过快导致气虚体乏。在春分之前,饮食应注意自身寒热:体寒的人宜吃下列温、热性食物,不宜吃生冷及寒凉性食物;近期不宜吃萝卜(胡萝卜除外),否则会加重人的气虚。血热的人不宜吃温热性食物。

雨水时节饮食起居方法 饮食应注意自身寒热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在雨水节气里,天气逐渐变暖,但是降水量也增多,空气中水分多,有些湿冷,这个时候我们可要好好护好我们的脾胃,除了要健脾养胃之外,饮食起居该如何调整好呢?下面小编就将为大家介绍在雨水节气的养生方法,快来瞧瞧吧。

  一、饮食

  从总体上讲,庚寅年金气太过,则会克制肝木太过。肝主藏血,主筋,主情志,开窍于目。肝气被抑欲发而不得发,容易引起人郁郁不乐;血热、血粘、血稠的人则易怒,身上皮肉发紧而硬;血稠的人还易引发脑梗、心梗之类的疾病。

  但是庚寅年初之气气候先于节气。正因为春分的气候大寒到,提前了60天,人的阳气生发过快导致气虚体乏。

  在春分之前,饮食应注意自身寒热:体寒的人宜吃下列温、热性食物,不宜吃生冷及寒凉性食物;近期不宜吃萝卜(胡萝卜除外),否则会加重人的气虚。血热的人不宜吃温热性食物。

  (一)温性食物

  1.谷类:高粱米。

  2.蔬菜类:大葱、葱头、蒜苗、蒜苔、柿子椒、香菜、南瓜、茴香。

  3.调料类:大蒜、生姜、醋、大料(学名:八角茴香)、花椒。

  4.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木瓜。

  5.肉类:鸡肉、鸡肝;羊肉、羊肚、羊肾、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鹿肉。

  6.水产品:海参、海虾、带鱼、鲢鱼、鲩鱼。

  (二)热性食物

  辣椒、胡椒、肉桂、精白面、豆油、白酒。未满16虚岁的男孩和未满14虚岁的女孩尽量不吃上述温、热性食物,易引起蹬被、盗汗、烦躁不安,重则感冒发烧。

  雨水节气吃什么

  补血:薏苡仁党参粥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

  做法:薏苡仁30克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放冰糖调味。

  润燥:胡萝卜南瓜粥

  功效:能补水润燥,让皮肤柔润、有弹性。

  做法:大米300克,糯米300洗净浸泡2个小时;锅烧热水,倒入米熬粥40分钟;放入去皮切块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萝卜,熬煮30分钟至软烂即可。

  解困:山药红枣粥

  功效:有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祛湿解困之功效。

  做法:将红枣25克用温水泡软洗净,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山药25克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红枣、粳米、山药放在~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白糖搅拌即可。

  二、起居

  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人气随太阳之气升降。白天太阳高悬天空,人的阳气随之上行而精力充沛;

  夜晚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阳气随之潜藏使细胞得以休养生息。人好比一部机器,晚上睡眠如充电,白天工作学习如用电。充电不足,必用电不利。

  天地为人充电是有节律的。这个节律分为四部分,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同四大乐章循环往复。顺应则健康长寿,相悖则自毁身心。

  一年有四时(四季),一天也有四时,即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以下均以此计)3~9点为一日之春,9~15点为一日立夏,15~21点为一日之秋,21~3点为一日之冬(使用北京时间的京外地区计算出时差,在国外则按当地时间)。

  日春、日夏、日秋、日冬划分了人一天行为应注意的时间段,日冬时段是人“冬眠”的最佳选择。清朝时期,皇家规定皇帝和5岁以上的太子早晨3点起床理政、读书,19点左右睡觉。

  3~5点是寅时,也称平旦之时,即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古代早起不过3点,晚起不过5点。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也有24个节气,3点“立春”,5点“惊蛰”。惊蛰时分,地球生物阳气涌动。

  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动,阳气化为清气,不起则使阳气转为火气。5点不起,则6点春分阴阳不分,易引起人头昏脑胀、腰膝酸软。

  3点以后醒了,可以继续睡,但勿过5点;如果睡不着则不宜赖床,可起来喝杯热茶,在室内做缓和的锻炼,乏累者可早饭后补上一觉,而不宜一觉睡到7点。

  结语:通过上文对于雨水节气该如何保护身心的介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改如何该如何养生。在雨水节气了,饮食起居可跟着太阳而定哦,是不是很神奇?

小雪时节养生注意什么 牢记这些饮食原则

  11月22日“小雪”。“小雪”是立冬后的第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专家表示,小雪节气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人们的情绪也容易低落抑郁,应多注意调节情绪,多听音乐,会会朋友。在饮食上也要做出调整,多吃“黑”少吃辣。

  在饮食上,小雪节气过后应适度增加全麦食品、粥、鸡肉等食物的摄入,有助于人体御寒。此时矿物质的摄入量应较以往略高一些,尤其是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含维生素C的蔬果的摄入,如萝卜、胡萝卜、苹果等;多吃动物肝、瘦肉、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我省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可以适当吃些羊肉、牛肉等有温补功效的食物。而黑色的食物也是冬季的最佳饮食选择,包括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泥鳅等,不但能够帮助身体恢复热量,抵抗寒冷,还能润肺生津,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现在的室内温度都较高,室外寒冷,人们穿得也较多,体内的热气容易瘀积在体内而发生内火。专家表示,有内火的人容易发生口腔溃疡、痤疮、便秘、口腔异味等症状。所以建议大家,虽然此时气温较低,但不能过量摄入辛辣的食物,否则会助长体内的“内火”。平时感到口鼻干燥的人,可以多喝点白菜豆腐汤、白萝卜汤等,既暖身体又滋补津液,还能清火降气、消食。

  冬季气候寒冷,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大家,为避免血液黏稠,此时应多吃能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大家可以选择在午后,气温较高的时间段晒晒太阳,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起到温通经脉的作用。此时的起居应做好御寒保暖,尤其是喜欢外出运动的老年人,一定要在太阳完全升起后,气温不是特别低的时候外出,防止感冒或其它意外的发生。另外,大家在外出时应戴帽子、围巾。“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戴帽子可以达到防寒护阳的作用。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