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是什么

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其是胃粘膜常见病变,见于多种慢性胃病。肠上皮化生细胞来自胃固有腺体颈部未分化细胞,这部分细胞是增殖中心,具有向胃及肠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正常时,不断分化成胃型上皮细胞,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表面上皮;病理情况下,可分化为肠型上皮细胞,形成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

小肠化生、大肠化生是指胃窦黏膜出现小肠样腺体和大肠样腺体。小肠化生常提示炎症与肿瘤的相关性不太密切,而大肠化生又称不完全性肠化生,属于病变前兆,需要引起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一方面需要治疗,另一方面需要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胃镜,必要时检查胃镜。

鳞状上皮化生是什么意思

鳞状上皮化生是宫颈活检组织中病理报告的结果。宫颈分为鳞状细胞和柱状细胞,柱状细胞受阴道环境的影响可以逐渐转化为鳞状细胞,在鳞状细胞转化为柱状上皮细胞的过程当中,叫鳞状上皮化生。

这个过程是个转化的过程,但是鳞状上皮化生的细胞容易受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容易致癌,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宫颈癌的筛查,提前做到预防。如果病理报告中单纯出现了鳞状上皮化生,不用紧张,这是常见的愈合过程。

新生儿二组小肠位于中上腹是什么意思

新生儿二组小肠位于中上腹是指左上腹部小肠。具有调节胃肠运动,帮助食物吸收。

小肠组织占据腹部大部分空间。在影像学中,为了便于识别,十二指肠被定义为第一组小肠。第二组是左上腹部小肠,第三组是左下腹部小肠,第四组是中腹部小肠,第五组是右中下腹部小肠,第六组是盆腔小肠。

新生儿二组小肠位于腹腔的中上腹、中腹、右上腹和右下腹。上部与胃幽门相连,下部与盲肠相连。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新生儿二组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小肠平滑肌运动,可以研磨、混合和搅拌食糜,起到机械消化的作用。小肠腺体分泌小肠液,与胰液和胆汁一起完成食糜的化学消化。

新生儿二组小肠黏膜中分布着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可分泌胆囊收缩素、促泌素、胃动素和胃抑制肽等胃肠激素,调节胃肠运动,帮助食物吸收。

本文Hash:5aeabc1dc5edc89ef7a6998272c5827c4e86f88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