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初筛阳性和确诊有什么区别

新冠肺炎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筛阳性指的是核酸检测一次,结果呈阳性的。确诊是指的核酸检测2次或者2次以上的阳性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筛阳性,应立即采集标本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2次或者2次以上的核酸检测,还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流行病学史等。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结果包括肺部CT检查呈多发磨玻璃影、斑片状或实变影。或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过接触史,或曾接触过来自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如果有流行病学史,且有任意一条临床表现或检查结果,同时核酸阳性,才可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如果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则不一定能够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定。

新冠肺炎初筛阳性确诊率有多高

新冠肺炎初筛阳性无法判断确诊率有多高。

新冠肺炎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通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通常需要通过核酸检测和肺部CT共同判断。

核酸检测是通过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DNA和RNA,来判断是否被病毒感染的方法。通常核酸检测的结果为阴性,一般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果为阳性考虑可能是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有时候检测结果也不准确,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核酸检测和肺部CT共同判断,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筛阳性就无法判断其确诊率有多高,所以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确诊和阳性感染有什么区别

确诊和阳性感染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对机体的伤害不同等。

1、性质不同:

确诊指的是患者已经感染了该病原体,病原体已经对身体的内部结构造成损伤,使患者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阳性感染指的是在检测时,结果呈阳性,患者的体内携带着病原体,但是病原体还并未对身体的内部结构造成损伤,患者还没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2、对机体的伤害不同:

确诊指的是病原体已经开始对身体结构造成损伤,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阳性感染主要是患者体内携带该病原体,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外来的物质做出防御反应,会在病原体侵蚀人体结构前,免疫细胞会全力杀死该病原体,所以病原体还没有对人体的组织脏器造成损伤,病原体只是寄生在人体细胞内,所以患者还没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本文Hash:1a577c6568f131a40e7b83da6706aea61a220986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